-
-
0
-
0
-
0
-
0
-
17
-
15
-
23
-
9
-
4
-
2
-
7
-
0
-
0
-
9
-
10
-
0夜行船(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沈氏圃载雪而归) 略彴横溪人不度。听流澌、佩环无数。屋角垂枝,船头生影,算唯有、春知处。 回首江南天欲暮。折寒香、倩谁传语。玉笛无声,诗人有句,花休道、轻分付
-
0鹧鸪天(元夕有所梦)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沈吟各自知。鹧鸪天(十六夜出) 辇路珠帘两行垂。千枝银烛舞僛々。东风历历红楼下,谁识三生杜牧之。 欢正好,夜何其。明朝春过小桃枝。鼓声渐远游人散,惆怅归来有月知。夜行船(己酉岁,寓吴兴,同田几道寻梅北山沈氏圃载雪而归)
-
0少年游(戏平甫) 双螺未合,双蛾先敛,家在碧云西。别母情怀,随郎滋味,桃叶渡江时。 扁舟载了,匆匆归去,今夜泊前溪。杨柳津头,梨花墙外,心事两人知。鹧鸪天(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 京洛风流绝代人。因何风絮落溪津。笼鞋浅出鸦头袜,知是凌波缥缈身。 红乍笑,绿长嚬。与谁同度可怜春。鸳鸯独宿何曾惯,化作西楼一缕云
-
0鹧鸪天(丁巳元日) 柏绿椒红事事新。隔篱灯影贺年人。三茅钟动西窗晓,诗鬓无端又一春。 慵对客,缓开门。梅花闲伴老来身。娇儿学作人间字,郁垒神荼写未真。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鹧鸪天(元夕不出)
-
0鹧鸪天(也。是日即平甫初度,因买酒茅舍,并坐古枫下。古枫,旌阳在时物也。旌阳尝以草屦悬其上,土人谓屦为屐,因名曰挂屐枫。苍山四围,平野尽绿,隔涧野花红白,照影可喜,使人采撷,以藤纠缠著枫上。少焉月出,大於黄金盆。逸兴横生,遂成痛饮,午夜乃寝。明年,平甫初度,欲治舟往封禺松竹间,念此游之不可再也,歌以寿之) 曾共君侯历聘来。去年今日踏莓苔。旌阳宅里
-
0点绛唇 金谷人归,绿杨低扫吹笙道。数声啼鸟。也学相思调。 月落潮生,掇送刘郎老。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春草。虞美人(赋牡丹) 西园曾为梅花醉。叶翦春云细。玉笙凉夜隔帘吹。卧看花梢摇动、一枝枝。 娉娉袅袅教谁惜。空压纱巾侧。沈香亭北又青苔。唯有当时蝴蝶、自飞来。虞美人 摩挲紫盖峰头石。上瞰苍崖立。玉盘摇动半崖花。花树扶疏一半、白云遮。 盈盈相望无由摘。惆怅归来屐。而今仙迹杳难寻。那日青楼曾见、似花人
-
0
-
0阮郎归 旌阳宫殿昔徘徊。一坛云叶垂。与君闲看壁间题。夜凉笙鹤期。 茅店酒,寿君时。老枫临路歧。年年强健得追随。名山游遍归。好事近(赋茉莉) 凉夜摘花钿,苒苒动摇云绿。金络一团香露,正纱厨人独。 朝来碧缕放长穿,钗头挂层玉。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
-
0
-
0莺声绕红楼(工吹笛,妓皆以柳黄为衣) 十亩梅花作雪飞。冷香下、携手多时。两年不到断桥西。长笛为予吹。 人妒垂杨绿,春风为、染作仙衣。垂杨却又妒腰肢。近前舞丝丝。鬲溪梅令(仙吕调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 好花不与殢香人。浪粼粼。又恐春风归去绿成阴。玉钿何处寻。 木兰双桨梦中云。小横陈。漫向孤山山下觅盈盈。翠禽啼一春
-
0姜 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人绕湘皋月坠时。斜横花树小,浸愁漪。一春幽事有谁知。东风冷、香远茜裙归。 鸥去昔游非。遥怜花可可,梦依依。九疑云杳断魂啼。相思血,都沁绿筠枝。江梅引(丙辰之冬,予留梁溪,将诣淮而不得,因梦思以述志) 人间离别易多时。见梅枝。忽相思。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今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侵被、尚未知。 湿红恨墨浅封题。宝筝空、无雁飞。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
-
17兄弟们刚过完年家里介绍的相亲对象来城里了,吃饭看电影什么都好好的,双方父母也见面了,本来准备定下来,但是这两天闹矛盾想跟我分开了,原因是试了一下发现我这方面不行,其实一开始我就有点不自信怀疑那方面不给力,结果还真是,,她也有点不满意,现在要闹分开了,怎么办啊兄弟们,,,哎,都35了愁的睡不着
-
0
-
16
-
28
-
12
-
22
-
24
-
15
-
34
-
0有关联律中的“马蹄韵”,是近年来联界讨论的热点。我们刚才说过,余德泉学长的新著《对联格律·对联谱》和《对联通》(后一种书笔者尚未读过)两书,以及他写的一些论文,都提出了许多有关联律的创见,研究“马蹄韵”的格律,就是他的创获之一。笔者在这方面只是初学中的初学,不敢在本书中发表太多的学习体会。笔者建议,请读者尽可能去阅读一下余先生那两部书。 现在,笔者根据自己学习《对联格律·对联谱》一书的体会,谈一谈对“
-
0上联 对联的前半部分。一副对联由两个字数相等的部分组成,古人称先为上,故先书的部分为上联。上联一般以仄声字结尾(亦有极少用平声字者)。其张贴、悬挂、镌刻的位置,应在读者面对方向的右侧。上联又称出句、上支、上比、对公、对头…… 出句 先出而令人后对的句子,多用于应对。一般指上联,但根据收尾字平仄声判断,有的则为“下联”,如出句“三光日月星”(平声尾,应是下联)。 出对 先出的半副对联。为应对中的用语,多为
-
20
-
0支 一源分流曰支。《新唐书·骠国传》:“海行五日,至佛代国,有江,支流三百六十。”取其意,对联分为两支,上联称上支,下联称下支。 比 本指并列部分,在对联中可表示为“支”,即上联或下联。陈方镛《楹联新话》:“长联最不易着笔,凡气势未足,无甚意识之辈,每难免堆砌支离,间有句调似时文者,虽制成两大比,熟极如流,亦奚足取。” 副 ①量词单位,器物的“一对”或“一套”。取其“一对”的含意,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
-
11
-
12
-
10
-
11
-
13
-
29
-
16
-
19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