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吧 关注:11,229贴子:117,769
  • 8回复贴,共1

【赵氏孤儿】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赵氏孤儿的真相——其实说的是韩信家事 公元前 290 年前后,赵盾的儿子——晋国卿大夫赵朔英年早逝, 留下寡妇赵庄姬和孤儿赵武。 这时,赵氏家族在晋国的地位还是如日中天,赵盾的同父异母兄 弟赵同、赵括均为卿大夫,赵括还兼任公族大夫,赵同经常作为国家 特使主持国际事务,小弟弟赵婴虽说未能列于卿位,但多年前就是中 军大夫,地位也不低。而且赵庄姬本人就是晋景公的亲姐姐。 这样一个世卿家族,与公室又有姻亲关系,怎么会遭遇灭门大祸 呢?问题就出在赵庄姬和她的叔公赵婴身上。 《左传?成公四年》 (即 公元前 587 年)郑重其事地如是记载“晋赵婴通于赵庄姬。 ” 你说这叫什么事情?侄子年纪轻轻,撒手人寰,留下孤儿寡母, 作为长辈,你赵婴帮助照顾一下这娘俩是理所应当的,但是你万万不 该把耐不住孤寂的侄媳妇照顾到床上去呀! 这种行为,对于赵庄姬来说是可以理解——寡妇嘛,缺男人,但 不好原谅——你找谁不好,偏找叔公公。


1楼2011-03-01 18:45回复
    可对于赵婴来说,是不能理 解,更不能原谅——你又不缺女人,又是长辈,为何要做这种不伦的 事情?结果后来,就是这一段不伦情缘,引发了赵同、赵括家族惨遭 灭门的灾难。 当然这个悲剧后果也不能完全怪罪这对不伦男女,赵同、赵括兄 弟的性格缺陷也是导致悲剧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这二位的性格显然 过于争强好胜,但本事未见其强。 公元前 597 年春, “楚、晋邲之战”时,这二位就积极主战,结 果除了随败军逃跑而外,没见有什么作为。公元前 585 年,晋军征伐 蔡国,楚军起兵救援,这二位又积极要求与楚军打一场,被主帅栾书 拒绝。 你智商不高,情商高也行;你能力不强,魅力强也行。这二位好 像这四样都不怎么样。公元前 594 年,晋景公派遣赵同到周王室进献 俘虏的赤狄战俘,赵同对王室表现得很不恭敬。刘康公说: “不到十 年,原叔(赵同)一定有大灾难。上天已经夺走了他的魂魄了。 ”结 果一语成谶。 《左传?成公五年》 (公元前 586 年)记载(原文附后) ,赵同、 赵括发现兄弟竟然和儿媳妇私通,非常恼火,要把赵婴放逐到齐国。 赵婴说: “有我在,所以栾氏不敢作乱。我去流亡,两位兄长恐怕就 要有麻烦了。而且人都有各自的长处和短处,你们放我一马又有什么 坏处?” 赵婴虽说没有像两位哥哥混进了卿一级的高层, 但他确实比这二 位有头脑。邲之战时,他就事先料到晋军要败,提早准备好了渡船, 得以顺利逃走。


    2楼2011-03-01 18:46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次,他又事先料定栾氏要对赵氏不利,心中想必早 有了应付之策。可惜,赵同、赵括不听,硬是把这位乱搞的小老弟给 赶走了。 好不容易找了一个可心的情夫,结果被人赶走,还得继续守寡, 赵庄姬的心情会怎么样, 我们只要看一看现实中层出不穷的情杀新闻 就知道了——人世间的怨恨恐怕莫过于此。 这股怨恨之火在赵庄姬心里熊熊燃烧了三年之后,终于喷薄而 出,喷向了赵同、赵括家族,引发了一场惨烈的人间悲剧。 公元前 583 年,赵庄姬找到了两支强有力的同盟军,一支是栾书 为首的栾氏家族,另一支是郤锜、郤犨、郤至为主导的郤氏家族。栾 书、三郤,个个都是野心勃勃,心毒手辣的狠角色,争权夺利的本性 使他们早就瞧着赵氏兄弟不顺眼了,因此与赵庄姬一拍即合。 赵庄姬到弟弟晋景公那里告黑状,说赵同、赵括要谋反,栾氏、 郤氏可以作证。仅仅一个正卿栾书作证,晋景公就不能不信,况且还 有郤氏三巨头作证。晋景公本来就狗脾气,至此勃然大怒,下达了征 讨赵氏兄弟的命令。 栾氏、郤氏率领各自家族的武装配合晋景公的直属军队攻杀赵 氏。以赵同、赵括哥俩的脾气当然是要率领私家武装殊死抵抗的,可 以想象战况是相当的惨烈。最终,赵氏家族寡不敌众,惨遭灭门。 


      3楼2011-03-01 18:46
      回复
        赵武当然没事, 他早跟着他妈妈赵庄姬住到舅舅晋景公的宫廷里 去了。 晋景公把赵氏的封地赐给祁奚。 韩厥觉得该站出来为赵家说句公 道话了,他对晋景公说: “以赵衰的功勋,赵盾的忠诚,却没有后代 继承家业,这样子,做好事的人都要害怕了。三代的贤明君王,他们 的后代都能够几百年保持天子的地位,难道中间就没有邪恶的君王 吗?只不过他们靠着祖先的贤明德行才得以免除。 《周书》说‘不敢 欺负鳏夫寡妇’ ,是以此来发扬道德。 ” 韩厥这番话说得很艺术,也很有力量。晋景公面对的是各大世卿 家族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当然怕这些家族和他离心离德,也不想背 上欺负孤儿寡母的名声,况且这孤儿寡母还是他的亲人。于是,晋景 公就确立赵武为赵氏的继承人,归还了赵氏的封地。 以上就是“赵氏孤儿”一事的真相! 也许, 有朋友会疑问, 赵氏孤儿的故事好像不是这样子的。 没错, 千百年来流传于世人当中的赵氏孤儿的故事的确不是这样子, 


        4楼2011-03-01 18:46
        回复
          而是另 一个版本: 晋灵公时期的宠臣屠岸贾对赵家心怀仇恨, 当他混到晋国司寇— —司法部长的地位时便以追究赵盾曾经杀害晋灵公的罪名, 诛杀赵氏 一族,赵朔、赵同、赵括、赵婴等赵氏子孙统统被杀,只有身怀有孕 的赵庄姬逃到弟弟晋景公那里才幸免于难。屠岸贾还贼心不死,想等 赵庄姬生下孩子之后杀掉那孩子,斩草除根。赵家的门客程婴和公孙 杵臼为了营救这个孤儿,苦心孤诣上演了一出搜孤救孤的戏…… 这个版本太生动感人了, 估计司马公在写作这个故事时也会感动 得心潮澎湃,可惜这不是史实。 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史记?赵世家》和《韩世家》 ,说这件事发生 在晋景公三年,即公元前 597 年,但《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 、 都明确记载赵氏遭诛杀是在晋景公十七年,即公元前 583 年,而且只 涉及赵同、赵括,没有赵婴。更奇怪的是, 《史记?晋世家》关于此事 的记载和《左传》一致,和《赵世家》《韩世家》截然不同, 、 《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 却明确记载晋景公将赵氏田地归还赵武一事在晋景公 十七年,即赵氏遭诛杀的当年。 说赵氏被诛杀是在晋景公三年绝对是非常明显的错误, 因为据史 料记载在那一年之后,赵同、赵括等依然活跃在晋国的军事、外交战 线上。


          5楼2011-03-01 18:46
          回复
            而且,那时候赵武还未出生呢,哪里来的赵氏孤儿呢? 司马迁为什么不惜自我矛盾, 写下这样一个故事呢?后世学者有 不同的揣测, 有人说是因史料来源不同, 司马公不好取舍, 故意并存, 以待后人辨析。也有人说,司马公采用的是赵国的史料,赵国史官为 了隐讳赵氏灭门案是因**而起,因而编造了这样一个故事。 本人觉得这两种揣测都不够好, 倒是另有一种说法更接近司马公 的本意——其实,这是一个关于韩信存孤的故事。 西汉初年,韩信被吕后设计杀害,韩信的两位门客找到“成也萧 何,败也萧何”的宰相萧何,请他负起责任,拯救韩信的遗孤——三 岁的儿子。 萧何说这孩子留在中国是肯定不行的,只能送到境外去。当时, 南越武王赵佗独立于南中国,自成一国,但他原本是赵国真定人士, 与中原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萧何给赵佗写了一封信,托付他照顾韩信 遗孤。 韩信的两位门客带着这封引荐信, 保护韩信的遗孤历尽千辛万苦 到达了南越国都城番禹(今广州) 。


            6楼2011-03-01 18:47
            回复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 晋景公十七年,复赵武田邑。 《史记?晋世家》 : 十七年,诛赵同、赵括,族灭之。韩厥曰: “赵衰、赵盾之功岂 可忘乎?柰何绝祀! ”乃复令赵庶子武为赵后,复与之邑。 《史记?赵世家》 :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欲诛赵氏。初,赵盾在时,梦见叔带 持要而哭,甚悲;已而笑,拊手且歌。盾卜之,兆绝而后好。赵史援 占之。曰: “此梦甚恶,非君之身,乃君之子,然亦君之咎。至孙, 赵将世益衰。 ”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 将作难,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遍告诸将曰: “盾虽不知,犹为贼 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皋,请诛之。 ”韩厥曰: “灵公遇贼, 赵盾在外,吾先君以为无罪,故不诛。今诸君将诛其后,是非先君之 意,而今妄诛。妄诛谓之乱。臣有大事而君不闻,是无君也。 ”屠岸 贾不听,韩厥告赵朔趣亡。朔不肯,曰: “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 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 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 朔友人程婴曰: “胡不死?”程婴曰: “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 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 ”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 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 “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 若无声。 ”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 “今一索不得, 后心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 “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 “死易, 立孤难耳。


              9楼2011-03-01 18:48
              回复
                公孙杵臼曰: ” “赵氏先君遇子厚, 子强为其难者, 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 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 “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 金,吾告赵氏孤处。 ”诸将皆喜,许之,发师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 臼谬曰: “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匿赵氏孤儿,今 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抱儿呼曰: “天乎天乎!赵氏孤儿 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 ”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 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皆喜。 然赵氏真孤乃反在, 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 晋景公疾, 卜之, 大业之后不遂者为祟。 景公问韩厥, 厥知赵孤在,乃曰: “大业之后在晋绝祀者,其赵氏乎?夫自中衍者 皆嬴姓也。中衍人面鸟噣,降佐殷帝大戊,及周天子,皆有明德。下 及幽厉无道,而叔带去周适晋,事先君文侯,至于成公,世有立功, 未尝绝祀。今吾君独灭赵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唯君图之。 ”景 公问: “赵尚有后子孙乎?”韩厥具以实告。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 赵孤儿,召而匿之宫中。诸将入问疾,景公因韩厥之众以胁诸将而见 赵孤。赵孤名曰武。诸将不得已,乃曰: “昔下宫之难,屠岸贾为之, 矫以君命,并命群臣。非然,孰敢作难!微君之疾,群臣固且请立赵 后。今君有命,群臣之愿也。 ”于是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 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诸大夫,谓赵武曰: “昔下宫之难, 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 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赵武啼泣顿首固请,曰: “武原苦 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程婴曰: “不可。彼以我为能成 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遂自杀。赵武服齐衰 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史记?韩世家》 : 韩厥,晋景公之三年,晋司寇屠岸贾将作乱,诛灵公之贼赵盾。 赵盾已死矣,欲诛其子赵朔。韩厥止贾,贾不听。厥告赵朔令亡。朔 曰: “子必能不绝赵祀,死不恨矣。 ”韩厥许之。及贾诛赵氏,厥称疾 不出。程婴、公孙杵臼之藏赵孤赵武也,厥知之。 晋景公十七年,病,卜大业之不遂者为祟。韩厥称赵成季之功, 今后无祀,以感景公。景公问曰: “尚有世乎?”厥於是言赵武,而 复与故赵氏田邑,续赵氏祀。 


                10楼2011-03-01 18: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我记得是争夺宗族大位,大宗和小宗闹翻了,好像是之前大宗把大位让给小宗,然后赵朔【大宗】死后,庄姬不干了,就联合屠岸贾在景公前乱说小宗的话,屠岸贾就乘机灭赵氏,才有了赵氏孤儿的悲惨事情


                  11楼2011-04-16 0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