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声”大致分为三种形式。一是虚词轻读,如着、了、的,嘛、哩、呢、么等等;二是后缀轻读,如儿子、老头等;三是双音轻读,如萝卜、地方、功夫、街坊以及爸爸、处处等叠字词语。对于“轻声”汉字入律的平仄划归,应当分类“论处”。即用作虚词轻读的,可平可仄。如多音“哩”字,“哩哩啦啦”之“哩”(象声词性)归为平声(阴平);“英哩”之“哩”(名词性)归为仄声(上声);而“哩”(轻读)作为语气助词(虚词)时,则视入律情况,可平可仄。至于后缀、双音的轻读汉字一律以其原声调来划归平仄。如“儿子、老头”之“子、头”分别归为仄声(上声)、平声(阳平);“哥哥、姐姐”之“哥、姐”则分别归为平声(阴平)、仄声(上声)。再如“地方”的“方”(阴平)、“萝卜”的“卜”(有上声“布”韵),均从其原声调分别归为平声、仄声。
参考文献:《中国楹联报》总第583期、《对联》杂志总第1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