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渊吧 关注:8,074贴子:616,316
  • 2回复贴,共1

益阳之名的来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1-08-14 20:48回复
    益阳之得名,据东汉时应劭说:“在益水之阳,当为县名。”清人周树荣有“益阳赋”云:“益水所经,水北曰阳,县以此名。”看来,经流益阳之大江资水,古或为益水。街市在江北向,故称益阳。有趣的是,益阳的名字,几千年来无论辖地怎么变异频繁,它一直没有改易过名称,这在我国地名中是比较少见的。
    据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距今5000年左右,在今益阳邓石桥、舞岭、莲子塘、灰山港一带,均有密集的聚居群体。
    据《禹贡》载,今益阳地区远古属荆州。春秋时为楚地,战国时隶楚黔中郡,公元前221年秦灭楚,立长沙郡,下设益阳等九县。初置益阳县包括今日之桃江、益阳、安化、新化各县和益阳市、冷水江市的全部以及宁乡、湘阴、涟源、新邵和沅江市的部分土方,范围广达18000平方公里。今益阳地区所辖县、市,除沅江部分和南县外,均在古益阳版图之内。
    西汉,郡县与封国两制并行。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东汉,沿袭西汉州、郡、县制,废长沙国为郡。今益阳地区分属长沙国,武陵郡、统隶荆州刺史部。
    三国鼎力,吴、蜀分荆州。这一时期,荆州处于魏、蜀、吴逐鹿争雄的疆场。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出南方,吴、蜀为争夺荆州展开了一场错综复杂的争斗。公元207年先为蜀刘备夺取。孙权索取荆州未成时,乃派吕蒙夺取长沙。刘备为救长沙,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令关羽屯兵益阳与吕蒙相拒。《吴志•甘宁传》载:“宁随鲁肃益阳拒关侯,侯择精锐五千投县上流十余里浅濑,云欲夜渡。肃选兵益宁,宁乃夜住,侯闻之,住不渡而结寨营。”鲁肃则则率程普、甘宁据城东南龟山屯驻,于陆贾山溪口约会关羽。这次约会,便是名震千古的“单刀会”。而益阳城垣,即为肃筑土城屯兵所建。
    三国吴太二年(公元357)分长沙西部都尉设置衡阳郡。益阳属于衡阳郡。这时分置南部地方设新阳县(即今宁乡),公元266年又从西部地方分设高平县(今新化和新邵县的一部分),益阳县疆域开始缩小。公元280年,晋灭吴后,分全国为20州,益阳属荆州。南朝宋时(公元420年),改衡阳郡为国,益阳属于衡阳国。又划给湘阴一部分土地。南朝齐时(公元479年)复改为衡阳为郡,直到梁时仍属于衡阳郡、药山郡、武陵郡、巴陵郡、南平郡。隋朝时分属潭州、岳州、朗州和澧州。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公全国为10道,开元中分为15道,道下州郡并称。益阳随潭州、长沙郡时更所属,变迁不定四次之多。
    五代,十国割据,湖南属楚国。后梁(公元479年)益阳属潭州。后唐(公元923年)马殷为楚国,益阳属长沙府。后周(公元951~959)益阳属潭州府。
    宋朝,初分天下为15路,后分23路,南宋为16路,路高安抚司,直隶京师,路以下置府、州郡、军。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益阳属湖南路潭州长沙郡。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以益阳梅山等地方分置新化、安化等县。宋史神宗本纪载:五年章敦开梅山,置安化县,取名为“归安德化”之意。
    公元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元朝,置路,元成宗元贞元年(公元1296年)以益阳县有万户升为益阳州,属潭州路。天历二年(公元329年)随潭州路改为天临路属。
    明朝分全国为13省,省高布政使司(后改改承布政使司),省下置府、州、司,益阳属湖广行省,即湖广布政使司(江夏,今武汉市)长沙府 。明代洪武初(公元1368年)复降益阳州为益阳县。
    公元1636年,爱新觉罗氏改国号为清。采用“省”、“道”、“府和直隶厅、直隶州”、“县和散厅、散州”四级制,初分全国18省,后为23省,省高总督、巡抚、驻布政使司。益阳属湖南省长宝道长沙郡。
    公元1852年10月20日,洪秀全统率太平军经长沙转战益阳,改益阳县为“得胜县”。这是益阳历史上仅有的一次短暂更名。
    民国初,分全国22省、4特区,后增至35省及西藏。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湖南废府、厅、州,长宝道改为湘江道,辖益阳。民国十一年废道,益阳属于省。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益阳属第1区;后又调整为10个区。
    1940年4月至1949年7月,第5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这是益阳建置地区一级行政区之始。全区辖益阳、安化、湘乡、宁乡、汉寿、沅江6县(南县属第4行政督察区;南县原乃八百里洞庭水域,同治末年即公元1874年藕池至西洞庭一带淤垫成洲,1891年设立西湖直隶厅;195年成立南州直隶厅抚民府;1912年改南州为南县)。
    1949年8月成立益阳专区。专员公署驻益阳县城关学门口,辖益阳、宁乡、安化、湘乡、沅江、汉寿6县。1951年4月置兰田县(后更名为涟源县)、永峰县(后更名为双峰县);同年7月又将桃江、桃源、马迹塘三个区分置为桃江县。至此,全区共辖9县1市。
    1952年12月,恢复益阳专区,专员署驻益阳市桃花仑。全区辖南县、沅江、华容、益阳、宁乡、桃江、安化7县和益阳市以及大通湖、千山红、金盆、北洲子、茶盘州、钱粮湖共6个国营农场。
    1964年,华容县和钱粮湖农场相继划归岳阳专区管辖。
    1968年,益阳专区改益阳地区,同年2月,组建益阳地区**委员会。1979年2月撤销益阳地区**委员会,成立益阳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7月宁乡县划归长沙市辖。1988年11月沅江由县改为市。1994年后益阳地区改建地级益阳市,至今,共辖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和赫山区、资阳区、朝阳开发区及大通湖区。
    此文是从益阳电信一本宣传小册子上打印上来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关于益阳历史的完整资料真的很难找。呵呵,如果有什么错误,欢迎指出来。
    益阳是人文之地,人杰地灵
    


    2楼2011-08-14 20:48
    回复
      错误太多


      IP属地:湖南3楼2022-08-16 23: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