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庆义,男,1945年生于赞皇县田村,中师文化。1960年参加教育工作。从教45年,一直在赞皇西部山区和西北部山区教书育人。2005年退休返乡,回乡后开始了他的书法生涯。
他在小学学习期间,那时就上习字课,每天中午都要交一篇毛笔字作业。孩提时代她已经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1960年参加教育工作之后,工作地大多为西部山区农村。往往山区有文化的人,每逢婚丧嫁娶,教育都要为村民们写对子,这也是他练书法的较好的机会。在繁忙的教学任务之外,他唯一的爱好是看帖读贴。那时主要是读看颜体和柳体,因为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教书,没有时间练习。退休回村之后,田村这个村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聚集着一批书法同仁,受他们的影响,他开始了书法习练。当然还是临他喜欢的颜体,同时他也临许亭村历史书法名人杜英珠的字杜英珠号端如,世人皆称老段,是赞皇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大家,为了学老段的字,郑庆义辗转寻求才复印到手,埋头读贴,虚心临摹。2008年他第一次参与了县里组织的书画展,出师大捷,他得了一等奖。2009年他参加了河北省“环保主题书法、绘画、篆刻作品”征集活动获得书法类作品三等奖。
郑庆义厚积薄发,不喜张扬。他作的字不多,一作便惊人。他说他有一个深刻的感觉,作一幅字用不了多长时间,但需字字句句、一个字一个字的琢磨推敲,形成通篇腹稿。全部成熟后,净化环境,一气呵成,打腹稿的时间需要很长,可能是一天,可能是数天,也可能是数月,写字的时间服从的是腹稿成熟之时。他说他崇尚传统和经典,他以为书法的法字就是书法的按法,也就是遵循书法的法度,不可逾越,不可随意。如果随意乱涂让人们不认识,那不叫书法,更不叫艺术,那是让人们受罪。他经常看书法讲座,主要是学一些法则、法度,用这些法则法度规范自己,在法则法度许可的环境内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郑庆义具有很高的书德和很高的悟性。他非常崇拜名家作字,首先学名家做人,知学作字不学做人作字是做不好的。他说作字必凭基本功同时还得捕捉灵感。灵感是什么,他以为就是在静环境中产生激情,这种激情在杂乱的环境中是没有的。他做字的指导思想,他做字原则,他做字态度,都体现他的严谨书风,严谨造就了他的厚积薄发,他虽然面世的作品不多,但足见他的行楷之功力。
在几次书展上,我们见过郑庆义的字,但从未认识郑庆义之人。当朋友引领我们见到了他的书友王景林时,王景林幽默的说,你们见到了郑庆义端庄灵秀的楷书,郑庆义和他的楷书一样端庄秀美。
注:原文选自《太行奇葩竟风流》一书,主编:毛爱国 连风海
本人补充:
郑老师家中种满葡萄树,成熟时满园飘香,村民称“匍香斋”
这正是:
呕心育人 桃李天下
风流人物 夕阳红花
端庄灵秀 作品俱佳
翰墨飘香 田村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