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裁之剑吧 关注:63,621贴子:1,626,302

回复:我心向往 呵呵 独裁之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当时,俄狄浦斯的主要目的是逃离科林斯,以摆脱其“杀父娶母”“定命”,如果不是在路上遭遇到司芬克斯,如果司芬克斯十分宽容,只是同他玩一场猜谜游戏,则俄狄浦斯便势必不肯花费心思,从而便势必不可能识破这谜的谜底。


16楼2011-11-28 12:17
回复

    这就说明,人是有惰性的,只有在他面临死亡的情势下,他才可能有效地破除自己的惰性,以其高度紧张的身心活动踏上自我认识的思想之旅。


    17楼2011-11-28 12:18
    回复

      司芬克斯之谜的另一层深意在于:它不是把人生理解为一成不变的东西,而是理解为一个过程,一个从爬着走路到站着走路再到拄着拐杖走路的过程,一个渐次走向衰老走向死亡的过程。


      18楼2011-11-28 12:18
      回复

        这就进一步说明,死亡不是游离于人生之外的东西,而是内在于人生之中的东西:它不仅如上所述是关乎人的个体实存的东西,而且还进而是关乎人之为人的东西。


        19楼2011-11-28 12:19
        回复

          因此,司芬克斯之谜在把人们引向“人是什么”的思考的同时,便又把人们引向另一个同样根本甚而更为根本的问题,即“死亡是什么”的思考。


          20楼2011-11-28 12:20
          回复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司芬克斯之谜不仅是个人生之谜,而且更是个死亡之谜。


            21楼2011-11-28 12:20
            回复

              从人类历史上看,死亡不仅是一个人不能不猜的谜,一个人若不猜或猜不着便会因此失去生命(像一些底比斯人那样被司芬克斯吃掉)的谜,而且又是一个永远让人猜不透的谜,一个永远摆在人的面前、至死都困扰着人的头脑的谜,一个只要你活着,你就得不停地把它猜下去的谜。
              


              22楼2011-11-28 12:21
              回复

                在一定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从越来越深的层面猜度死亡之谜的历史。


                23楼2011-11-28 12:21
                回复

                  《西方死亡哲学》 第一部分死亡哲学是“死而上学”(1) 死亡哲学是“死而上学” 于是,死亡这一非常古老的、差不多与人类同龄的谜,自从哲学问世以来,又成了一个古今中外许多哲学家热衷猜度的谜。


                  24楼2011-11-28 12:21
                  回复

                    回溯哲学史,我们差不多到处都可以看到它的内容截然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谜底。


                    25楼2011-11-28 12:22
                    回复

                      死究竟是什么?毕达哥拉斯说它是灵魂的暂时的解脱;赫拉克利特说它很平常,它就是我们醒时所看见的一切;德谟克利特说它是自然的必然性;蒙太涅和海德格尔则说预谋死亡即预谋自由,向死而在是人的自由原则;塞涅卡说它是我们走向新生的台阶;费尔巴哈则说它完全是一种“属人的规定”;有人说它是世上最大的恶,费尔巴哈说它是地上“最好的医生”,黑格尔说它就是爱本身;萨特说它是一个“偶然的事实”,弗洛伊德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雅斯贝尔斯宣布它是“一种一直渗透到当前现在里面来的势力”,海德格尔更断言它是“此在的最本己的可能性”,只有它才能把“此在”之“此”带到明处。
                      


                      26楼2011-11-28 12:22
                      回复
                        方块,你好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27楼2011-11-28 12:25
                        回复

                          我们中国哲学家也给出了各色各样的谜底。


                          28楼2011-11-28 12:32
                          回复

                            老子讲“出生入死”;庄子“以生为丧,以死为反”,强调“死生皆有所一体”,并认为死是自然向人宣布的无可逃遁的“天刑”;荀子讲“死,人之终也”;韩非讲“生尽之谓死”;王充讲“死者,生之效”;张载讲“死者,气之‘游散’也”;程颢讲“死之事即生是也,更无别理”;王守仁讲“死生即事变,只在人情里”;杨简讲“生死无二谓之一”;熊伯龙讲“人老而血气自衰,自然之道也”;冯友兰讲“死虽是人生的否定,而有死却又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又讲“死而后已,死了即已”。
                            


                            29楼2011-11-28 12:32
                            回复

                              鉴于此,哲学史上又进而出现了关于死亡的“有学问的无知”:苏格拉底宣布,关于死亡本性,“我不自命知之”;萨特也宣布,死亡是一种“双面的雅努斯(Janus)”。


                              30楼2011-11-28 12: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