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造船起步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既有“伏羲氏刳〔kū枯〕木为舟”(《周易·系辞》)等远古传说,又有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独木舟为佐证。
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落叶、树干、葫芦等一些物体具有浮性,学会了利用天然存在的有较大浮力的物体如树干、芦苇捆、大葫芦等作为水上漂浮工具。

腰舟

撒拉族老人用羊皮囊渡河
利用天然物体作为水上浮具,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都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其载重量有限、人身也不安全。原始人群探索着将单体浮具改为复合浮具,于是出现了“筏”。

木筏
竹筏

黄河上的皮筏
在新石器时代,火和石斧的使用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和木桨。“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易经》)于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独木舟。

刳木为舟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祖先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加以改进。在独木舟的四周加上木板以增大容量,圆底独木舟逐步变成了船底的中间部分,被称作“龙骨”,这样就变成木板船。在木筏的两舷增加原木或木板,对筏体采取堵漏捻缝的措施,木筏就变成另一种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当不晚于夏朝,是造船史上一个重大创举。人类不再受原株树木的局限,而能够建造更大的船。

独木舟加板搭接

装饰有花纹的舢板船

采莲船

放鸭船
除了单体木板船外,当时人们还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造出了舫(〔fǎng访〕,《说文》:“舫,并舟也。”),把两艘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增加了船的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
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先民们逐渐认识到落叶、树干、葫芦等一些物体具有浮性,学会了利用天然存在的有较大浮力的物体如树干、芦苇捆、大葫芦等作为水上漂浮工具。

腰舟

撒拉族老人用羊皮囊渡河
利用天然物体作为水上浮具,活动方式与活动内容都受到很大局限,而且其载重量有限、人身也不安全。原始人群探索着将单体浮具改为复合浮具,于是出现了“筏”。

木筏

竹筏

黄河上的皮筏
在新石器时代,火和石斧的使用使人能够制造独木舟和木桨。“刳(kū)木为舟,剡(yǎn)木为楫,以济不通,致远以利天下。”(《易经》)于是,出现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船——独木舟。

刳木为舟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祖先对独木舟和筏不断加以改进。在独木舟的四周加上木板以增大容量,圆底独木舟逐步变成了船底的中间部分,被称作“龙骨”,这样就变成木板船。在木筏的两舷增加原木或木板,对筏体采取堵漏捻缝的措施,木筏就变成另一种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当不晚于夏朝,是造船史上一个重大创举。人类不再受原株树木的局限,而能够建造更大的船。

独木舟加板搭接

装饰有花纹的舢板船

采莲船

放鸭船
除了单体木板船外,当时人们还受木筏制造原理的启发,造出了舫(〔fǎng访〕,《说文》:“舫,并舟也。”),把两艘以上的船体并列连接起来,增加了船的宽度,提高了船的稳定性和装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