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白的几位编剧。
可能没有哪部戏尤其是大戏会像新白这样在仓促之中上马,其间又走马灯似的更换编剧却又能使整个故事成为经典的。 贡敏---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编剧 50集的新白,贡敏其实只写了四分之一也就是前十几集的戏,其中并未有太多的冲突高潮。但他却却给观众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表现许仙夫妻恩爱的处理上四两拨千斤,透过一些细小的情节给人展示了一幅幔妙的神仙美眷的图画。同时多段经典唱词也巧妙地溶进了二人生活的点点面面。经历了相逢、别离、喜悦、哀伤甚至是经历过端阳节惊魂这样的不幸时刻,却依然使人感觉夫妻二人的生活甜甜蜜蜜令人艳羡。也为后面情节铺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直到现在提起新白编剧,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还是这位贡敏。
赵文川---最无奈的编剧 在贡敏据说由于与剧组意见不和打道回台之后,赵文川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份差事。从小青梁王府盗宝到白娘子水漫金山,赵老哥一直着力于在不断的是非纠葛中体现白娘子与许仙的感情。可以说赵文川尽力了,但他的无奈在于这是一部神话片加之仓促赶工,所以很多环节上的漏洞太多而饱受非议。而且这一段里白娘子对丈夫的包容与许仙糊涂式的善良反差过于明显,使许仙这位男主人公尽管在其间吃尽了苦头却难免使人在不经意间生出一丝厌恶。
方桂阑---最能赚人眼泪的编剧 她跟贡敏的才华有一拼。 一支金钗续前缘的断桥重逢,小青与张玉堂忘字心中绕的无果而终,白娘子自知大祸临头欲走还留的矛盾,许仙忍痛抛儿上金山的凄楚以及小青对白娘子的忠心不二……凡此种种不待尽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亲情、友情、爱情在这短短的十集之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又辅之以感人的唱词,不由得让人为之扼腕流涕,纵使须眉亦沾巾。
何麒----最可恨的编剧 此人编剧时演唱部分明显减少,是深感可惜处之一。 方桂阑牵出了媚娘故事的头儿,但这段白蛇后传中经典佳话的主干是何麒一手缔造出来的,可偏偏又被他亲手毁掉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只在一阵裂人心肺的伤悼之后,男的便似乎在瞬间把女的忘了个一干二净,转眼就满面春风地与那个他并不喜欢也并不讨人喜欢的表妹拜堂成亲。其后更未对许仕林的心理活动做任何一点描述---难道天下男儿多薄幸?说到许仙夫妻,二十年的痛苦分离二十年的漫长等待,青丝熬成白发后换来的便只有那一瞬间的无语凝噎,实在令我辈旁观者亦为之不甘。 更想不通的是这一段对伦理观念的上转变。不知道是否我理解有误,总觉得团聚后娘子与小青的谈话中似乎对当年情颇有悔意,而且在仕林与媚娘的爱情里似乎是以父母之命为正理。更难以容忍的是对法海的维护,在老何编的戏里提到法海似乎总在有意无意地说他有多无可奈何,多么为人着想多么心存善念,最后居然还得道成仙。想来如果不是老何做编剧在后,恐怕法海会被写成个真善人。我不知道最后皆大欢喜是否是台湾戏的通病,法海这么一个卑鄙无耻颠倒黑白的王八蛋居然可以善终如此,想说他不是老何的亲戚都难---当然这只是一句牢骚话。应该说何麒的压力算是最大的,他要负责把这个故事的恩怨是非做个清理做个了断又要保证观众满意是很不容易。但是以这种形式收尾,难免使人对他的是非观念引起争议,同时也对整部戏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所疑惑…… 在仓促之中各展才华而且彼此的故事衔接也比较完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应该说他们四位都是才子级的人物才会使这么一部拼盘戏应该说他们四位都是才子级的人物才会使这么一部拼盘戏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但还是觉得如果在剧本策划成熟后再上,应该会更加经典。
夏祖辉----最冥顽不灵的编剧 老实说他到底参与了几集的创作我没太记清,但四十跟四十一集是他与何麒合编(好像还有三十九)。这里面仕林与媚娘的感情被淡化,至少我们很少看到他俩个在一起,彼此也少提到对方---诚然这与仕林去寻父母也有关系。而媚娘在这期间只在做一些无关痛痒之事,硬找戏的嫌疑很大。最大的转变是宝山为帮助仕林而独闯梁王府,从而把他由一个粗莽武夫真正升华为一个义字当先的好人。公甫夫妇的戏份明显增加,而且多是一些不分事情轻重缓急下的贫嘴,使人摸不到头脑。如果结局诚如“金枝玉叶”童学所说由夏祖辉确定,倒也在情理之中。以他的一把年纪自然心中的封建正统思想会浓重一些,所以收尾处以新思想为代表的媚娘与仕林的人妖恋以天人两隔而终;而以封建思想代表了出现的法海却得以升天善终便可以充分证明编剧的是非观念如是。只是想不通为什么制作公司竟然最后也会采纳这种思想,那么这部戏的“新”除了演员选择跟拍摄方式之外,其深意究竟“新”到何处? 这段是后来的补充感谢反串里的“金枝玉叶”同学,是她告诉我新白的最后结局由夏祖辉确定 当初没把他写进来实在是觉得他所编的N集无足轻重而且是与何麒合编,至于结局是他所定倒是我孤陋寡闻了。这样看来也对,夏祖辉当初也是一把年纪的人。恐怕在他的思想观念里还残存着那些封建正统意识,所以在结局处理上才会给人以维护封建思想之嫌!
可能没有哪部戏尤其是大戏会像新白这样在仓促之中上马,其间又走马灯似的更换编剧却又能使整个故事成为经典的。 贡敏---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编剧 50集的新白,贡敏其实只写了四分之一也就是前十几集的戏,其中并未有太多的冲突高潮。但他却却给观众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在表现许仙夫妻恩爱的处理上四两拨千斤,透过一些细小的情节给人展示了一幅幔妙的神仙美眷的图画。同时多段经典唱词也巧妙地溶进了二人生活的点点面面。经历了相逢、别离、喜悦、哀伤甚至是经历过端阳节惊魂这样的不幸时刻,却依然使人感觉夫妻二人的生活甜甜蜜蜜令人艳羡。也为后面情节铺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直到现在提起新白编剧,大家的第一反应往往还是这位贡敏。
赵文川---最无奈的编剧 在贡敏据说由于与剧组意见不和打道回台之后,赵文川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份差事。从小青梁王府盗宝到白娘子水漫金山,赵老哥一直着力于在不断的是非纠葛中体现白娘子与许仙的感情。可以说赵文川尽力了,但他的无奈在于这是一部神话片加之仓促赶工,所以很多环节上的漏洞太多而饱受非议。而且这一段里白娘子对丈夫的包容与许仙糊涂式的善良反差过于明显,使许仙这位男主人公尽管在其间吃尽了苦头却难免使人在不经意间生出一丝厌恶。
方桂阑---最能赚人眼泪的编剧 她跟贡敏的才华有一拼。 一支金钗续前缘的断桥重逢,小青与张玉堂忘字心中绕的无果而终,白娘子自知大祸临头欲走还留的矛盾,许仙忍痛抛儿上金山的凄楚以及小青对白娘子的忠心不二……凡此种种不待尽言。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将亲情、友情、爱情在这短短的十集之内体现得淋漓尽致,又辅之以感人的唱词,不由得让人为之扼腕流涕,纵使须眉亦沾巾。
何麒----最可恨的编剧 此人编剧时演唱部分明显减少,是深感可惜处之一。 方桂阑牵出了媚娘故事的头儿,但这段白蛇后传中经典佳话的主干是何麒一手缔造出来的,可偏偏又被他亲手毁掉了。一场刻骨铭心的爱情,只在一阵裂人心肺的伤悼之后,男的便似乎在瞬间把女的忘了个一干二净,转眼就满面春风地与那个他并不喜欢也并不讨人喜欢的表妹拜堂成亲。其后更未对许仕林的心理活动做任何一点描述---难道天下男儿多薄幸?说到许仙夫妻,二十年的痛苦分离二十年的漫长等待,青丝熬成白发后换来的便只有那一瞬间的无语凝噎,实在令我辈旁观者亦为之不甘。 更想不通的是这一段对伦理观念的上转变。不知道是否我理解有误,总觉得团聚后娘子与小青的谈话中似乎对当年情颇有悔意,而且在仕林与媚娘的爱情里似乎是以父母之命为正理。更难以容忍的是对法海的维护,在老何编的戏里提到法海似乎总在有意无意地说他有多无可奈何,多么为人着想多么心存善念,最后居然还得道成仙。想来如果不是老何做编剧在后,恐怕法海会被写成个真善人。我不知道最后皆大欢喜是否是台湾戏的通病,法海这么一个卑鄙无耻颠倒黑白的王八蛋居然可以善终如此,想说他不是老何的亲戚都难---当然这只是一句牢骚话。应该说何麒的压力算是最大的,他要负责把这个故事的恩怨是非做个清理做个了断又要保证观众满意是很不容易。但是以这种形式收尾,难免使人对他的是非观念引起争议,同时也对整部戏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有所疑惑…… 在仓促之中各展才华而且彼此的故事衔接也比较完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应该说他们四位都是才子级的人物才会使这么一部拼盘戏应该说他们四位都是才子级的人物才会使这么一部拼盘戏经久不衰家喻户晓。---但还是觉得如果在剧本策划成熟后再上,应该会更加经典。
夏祖辉----最冥顽不灵的编剧 老实说他到底参与了几集的创作我没太记清,但四十跟四十一集是他与何麒合编(好像还有三十九)。这里面仕林与媚娘的感情被淡化,至少我们很少看到他俩个在一起,彼此也少提到对方---诚然这与仕林去寻父母也有关系。而媚娘在这期间只在做一些无关痛痒之事,硬找戏的嫌疑很大。最大的转变是宝山为帮助仕林而独闯梁王府,从而把他由一个粗莽武夫真正升华为一个义字当先的好人。公甫夫妇的戏份明显增加,而且多是一些不分事情轻重缓急下的贫嘴,使人摸不到头脑。如果结局诚如“金枝玉叶”童学所说由夏祖辉确定,倒也在情理之中。以他的一把年纪自然心中的封建正统思想会浓重一些,所以收尾处以新思想为代表的媚娘与仕林的人妖恋以天人两隔而终;而以封建思想代表了出现的法海却得以升天善终便可以充分证明编剧的是非观念如是。只是想不通为什么制作公司竟然最后也会采纳这种思想,那么这部戏的“新”除了演员选择跟拍摄方式之外,其深意究竟“新”到何处? 这段是后来的补充感谢反串里的“金枝玉叶”同学,是她告诉我新白的最后结局由夏祖辉确定 当初没把他写进来实在是觉得他所编的N集无足轻重而且是与何麒合编,至于结局是他所定倒是我孤陋寡闻了。这样看来也对,夏祖辉当初也是一把年纪的人。恐怕在他的思想观念里还残存着那些封建正统意识,所以在结局处理上才会给人以维护封建思想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