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传说吧 关注:13,174贴子:46,244
  • 3回复贴,共1

六道轮回zt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什么是六道

六道的名词,今再列表如下,更加以说明:

天道———┐ 地狱道———┐

人道 ├三善道 饿鬼道 ├三恶道

阿修罗道—┘ 畜生道———┘

这表是依上中下三品善恶的轻重,而排列的秩序;若依乐报的递减,和苦报的渐增,则应阿修罗道以下为畜生、饿鬼、地狱。因畜生道在因上为下品十恶,在果上则与人类接近,而同处在一空界之中,且有与人同一样的享受者,如爱猫,爱犬之类。

天、有自然的意思,他的宫殿可以随身,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享受自然的快乐,而且清净光洁,最胜最尊,所以称为天。佛经上对于天,分有三界二十八重,亦表之如下:

┌四王天————┐

│ ├地居天

│忉利天————┘

一欲界—┤夜摩天————┐

六天 │兜率天 │

│ ├空居天

│化乐天 │

└他化自在天——┘

┌—梵众天、大梵天

┌初禅三天——┤

│ └梵辅天

│ ┌少光天、无量光天

├二禅三天——┤

二色界 │ └光音天

—┤ ┌少净天、无量净天

十八天 ├三禅三天——┤

│ └遍净天

│ ┌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

│ │无想天、无烦天

└四禅九天——┤

│无热天、善见天

└善现天、色究竟天

┌空无边处天

三无色—┤识无边处天

界四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玆以便于说明,故于天的次序,由下而上。一欲界者,这六天的天象,尚有情欲,但不像人间须要肉体相接,最轻的只须对目相视,就算了事。四王天居须弥山之腰,忉利天居须弥山之顶。夜摩天以上,则依虚空而住,所以分别称为地居天和空居天。至于寿命,则四王天以人间五十年为一昼夜,三百六十五昼夜为一年,他们的寿命大都以五百年为标准。忉利天则以人间一百年为一昼夜,亦以三百六十五昼夜为一年,他们寿命是一千岁。向上去每天依次递增,直至非非想天,寿命有八万四千劫,那就不是我们的心识所能想像了!他们的衣服,即四王天,亦不过几两或几铢重,向上去则依次递减。前面说过,他们的宫殿,可以随身带走,这在我们都是不可思议的。这里有须补充的,就是修上品十善,只能生四王天,忉利天;至若夜摩以上,便须兼修四种禅定功夫,定功未成,名未到定,生夜摩等四天。若其已成,则生色界天。修四空定、则生无色界四天。色界者、以其尚有粗显色相的身体,衣服、宫殿,以及其他享受的资具。更因为禅定功夫有浅深,心理上的毛病除去有多少之分,所以分出四禅的高下来。大概每禅三天,都是以第一天为天民,第二天为宰辅,第三天为天主。至于第四禅天之第四无想天,是一种外道修无想定而生的天。第五无烦天以去,为小乘三果圣人阿那含所寄居,故又名五净居天,或五那含天,或五不还天。无色界者、这一类的修行人,厌离粗色,而修空定。其次空亦不依,仅存心识。第三则心识亦不存,而落于无所有。第四于无所有,亦无所有,简直若存若亡,所以叫非想非非想处天。不要说是佛菩萨的境界了,就是这天众的境界,都不是我们梦想所能及,所以我也只约略的说明,手头固然无参考书,假使有的话,详细说他的因果修证,我们看得恐怕还嫌麻烦呢!

人者忍也。人世多苦,即使既富且贵,而生、老、病、死之大苦,则极公平,况千万人中难得一二是既富且贵的。多数人多为衣食所驱,名利所使,不得自由。而刀兵水火,饥馑疾疫,时时予人类以侵袭。故佛说此身,是秽恶所成,贪嗔所集,众苦之本,而人们偏能忍受,不求出离。所以说,人者忍也。然而人为万物之灵,得此人身,殊属不易。佛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必得受持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之五条戒法,方可不失人身。于这五种戒法,有全持的,有多分的,有少分的,有纯的,有杂的,与乎精进或懈怠的,还有兼修定慧的;加上救孤恤贫,修桥补路,或其他利济社会,裨益国家的功德,有大小多少之分,所以人类中,有富、贵、贫、穷、智、愚、贤、不肖等千差万别。至于幸而得了人身,而生命短促,肢体残废,恶疮脓血,贫穷下贱者,这就是杂修善恶业,不精不纯的关系,所以分别的各受各报。唐宰相裴休序圆觉经大疏曾说:‘诸天耽乐,修罗方嗔,鸟兽怀獝狨之悲。鬼神有愁忧之苦;发大心,趋菩提者,唯人道为能耳。’据此、我们应该宝贵这个人生,即使不能马上超脱,最低限度,也要遵守五戒,积功累德,不要失去这个人身才好!



1楼2005-06-05 08:58回复
     
       
      天、乃至地狱,皆称道者,道即是道路。譬如一个人,刚死去的时候,就乘著今生,或过去生,所有的善恶业因,向这六条道路中的某一条道路走去,所以称之为道。

    第四、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是个什么

    关于这一问题,我在第一章之最后,曾经说:‘请读者们,且先牢牢记住这真妄二心的道理。’现在要研究这‘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是个什么?’干脆的说:就是这妄心之主的第八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本身的意义,及其所使用的心所,在第一章中,都曾略略说过。它之所以独任往返六道责任的原因,就是它身为前七识所依之总体,仅能接受外境的熏染,和收藏善恶业的种子,而不直接造善恶业。直接造善恶的功能,属前六属,第七识则专司内外传送。对于这接受外境的熏染,和收藏善恶业种子的道理,在这里应再加以说明。我们假使接触到一种好的外境,如好看的男色或女色,或者是珍奇宝贵的东西,以及好听的声音,好吃的美味,或功名利禄的位子;一经接触以后,就永远的对他爱好。反之,如果是不好的,那就不等到看到听到、尝到、你一听到它的名词,就会生起一种厌恶心理来。进一步,对于这可爱的,如何才能为我所有;对于那可恶的,怎样才能迅速的除去。于是就如第二章中所说的,杀盗淫妄,种种恶业。就因此而起了。接触外境的声色境界,分别其可爱与可恶,那是前六识;可爱的要为我所占有,可恶的必须去除,这是第七识。当第一次接触之后,就会念念不忘,就是由前六识,将那外境的影相,揽入内心而熏染到第八。当中偶尔会忘记者,就是已熏成种子,潜伏到第八识里去了;所以再经接触,马上就会浮现出来,这就是由种子位复生现行。复次前七识,当我们一个人,或一个生物,在生命延续时,他总是任运的眼分别色,耳分别声的继续工作。一到寿命终了,这附著眼耳鼻舌等五根的躯壳坏烂,他本身也退缩到种子位,而潜伏于第八识田里去。等到第八识转生为人或其他生物时,这前七个识,又从第八识中伸展出来;他们本身所役使的心所,亦复从他各个本识中,因外境的接触一一放射出去。仿佛蜗牛的两只角。你碰著他,他缩进去,停一会,他又伸出来一样。总和起来说个譬喻:譬如稻子,当稻苗成长时,以至开花结实,这是现行位;一经结成稻子,那将来发芽、抽苗、长叶、开花的功能,就都潜伏到稻子里去,这是种子位。种子一经成熟,过去现行位的稻苗,就枯萎而死。这已成熟的稻子,你过上几年,或移种他处,只要水、土、阳光、空气、肥料,各种需要的条件备具,它就会从种子里,发芽、抽苗、开花、结实、将它固有的本能,一一搬演出来;所不同者,稻种子如不善储藏它会坏烂,第八识中的业种,在未受果报以前永远不会坏烂。所以这第八识,由多生多劫以来,因前六识所接触的,或好或丑,可爱可恨。可怜、可恶、千差万别的外境,而引生的恩爱、怨仇、以致造作出来的杀盗淫妄,或仁爱惠施的有漏善业,所熏成所收藏的种子,实在多至不可思议。我们以及其他生物,每一生的寿命终了以后,就由第八识挟持著,现在的或过去的,那强有力而先成熟的种子,去到某一道里去受生。当离开现在躯壳时,是第八识在最后,转生再托胎时,又是第八识在前。所以八识规矩颂上说:‘受熏持种根身器,去后来先作主公。’就是说他投胎先来,脱壳后去,与乎受熏持种的证明。又说:‘界地随他业力生。’这是说阿赖耶识,不直接造善恶业,于三界九地中,都是随著前六识所造的善恶业力而受死受生。这里我顺便告诉读者一个经验;就是当一个将死的人绝气以后,固然不要哭叫,以增加他的离别之苦;同时也不要乱动,让他的八识从容不迫的去。要省察他何时去,或从何处去,你可轻轻摸他的周身,看最后的热,集在身上那一处。待到周身都无热气,这就是他已经离开这躯壳了。我们还应留心他最后的去处,可以测知他转生的善恶好丑。大约是俱舍论说的吧!顶圣眼生天,人心饿鬼腹,旁生膝盖离,地狱脚板出。就是最后的热在顶,这就有成圣的希望,在眼就可生天,如脚上最后冷,这就是堕地狱的现象了。说到这里,我再赘上一句,往返六道,受生受死的,就是第八阿赖耶识,有时叫他藏识,或识田,或识神,其实是一个东西,通常人也说他就是魂灵.....


    4楼2005-06-05 08:58
    回复
      2025-05-17 06:50:23
      广告
      沙加。。。。|||


      IP属地:四川5楼2005-06-05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