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驳我一楼的话,我有一些思路,但没有结果:
一、从辩论的角度看,无非就是论点论据以及论证过程的正确性。
1.王夫之曾经曰过:山是客观存在的,不能因为没见过山,就否定它的存在。〔这句话是否正确?什么情况下正确?〕
2.可不可以直接把“山”换作“鬼”或者换作“共计会”?把“山”换作“鬼”或者换作“共计会 ” 后得到的这句话是否还正确?什么情况下正确?
二、从心理学生理学角度:
1.我们感受到的“山”是否是的确客观存在?我们感受一个东西的过程,现代医学认为不需借助视网膜成像,鼓膜受振,神经传导……等等手段途径。那么是这些手段途径是真实的吗?还是“缸中之脑”?
2.人如何对待他——臆想的事物、没见过的事物、已经见过的事物?
三、从哲学角度,

主要是主客观、唯心和唯物。



1.认识的来源,认识到的情况与事物实际情况的差距
2.事物的存在性和认识方法问题
3.真理的范围
4.如何证明臆想的“鬼”客观存在?如何证明未知的“共计会”客观存在?
有人要觉得:太扯了,太复杂,不愿想。但我觉得我们既然要研究共计会这么牛的一个会,咱则么也得有点比较牛的地方才行。想想吧,想不出不要紧,没坏处。
PS:王夫之这个人很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