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布
葛,植物名。多年生蔓草。其茎的纤维所制成的织物叫葛布,俗称“夏布”,质地细薄。除作衣料,魏晋以来多用制巾。葛之产地,一为吴越,一为岭南。江苏吴县草鞋山新石器遗址发现三块五六千年前的葛布。自周以来,历代贡赋。尤以广东之葛为有名,其织葛者名细工,织成布弱如蝉翅,重仅数铢,明清以来有用丝纬葛经混织者。《书.禹贡》:“岛夷卉服。”孔传:“南海岛夷,草服葛越。”孔颖达疏:“葛越,南方布名,用葛为之。”清屈大均《广东新语.货语.葛布》:“粤之葛,以增城女葛为止,然恒不鬻于市。彼中女子终岁乃成一匹,以衣其夫而已。其重三四两者,未字少女乃能织,已字则不能,故名女儿葛。所谓北有姑绒,南有女葛也。其葛产竹丝溪、百花林二处者良。采必以女,一女之力,日采只得数两。丝缕以针不以手,细入毫芒,视若无有。卷其一端,可以出入笔管。以银条纱衫之,霏微荡漾,有如蜩蝉之翼。”
布
麻、苎、葛、棉等非丝织物的通称。上古布仅指麻、葛。古代贫贱的人穿不起丝,只能穿麻,布衣遂成为庶人的代称。中国织麻较织丝为早。五六千年以前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就用野麻纤维纺成线,织成布,布幅很窄。西安半坡和华县泉护村等地发现的陶器底部麻布印痕,每平方厘米有经纬线各十根。汉魏六朝著名者为南方葛布,作夏服材料。宋元初开始流行棉布,至明代一般棉布代替了苎麻、粗绢。宋明都有丝棉交织,以明代丝丝棉纬的云布为有名。《礼记.礼运》:“昔者先王......未有麻丝,衣其羽皮。。”“后圣有作......治其麻丝,以为布帛。”《古今图书集成.食货典》卷三一四引《唐六典》:“胜、宁等州出女稽布,济州出賨布,海州出楚布,涪州出连头獠布,巴州出阑于布,凉州出毼布,西州出白氎,南州出斑布,汉州出弥牟布,韶州出竹子布。”宋庄绰《鸡肋编》卷上:“苏州以黄草心织布,色白而细,几若罗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