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ychopass吧 关注:135,762贴子:3,202,695
  • 3回复贴,共1

【感想】关于系统以及19和20话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IP属地:北京1楼2013-03-08 11:53回复
    从开始看就一直有一种熟悉感...Psycho-pass真是个好故事。
    《黑客帝国》还记得Morpheus对Neo说的,Matrix to keep our human being under control...不同点是Matrix为了作为能源的人类的生物电,而西比拉似乎是想创造公平社会。但就像《黑客帝国》第二部里工程师的所说的“Neo就是在完美的数学程式中无法消除的错误。”于是西比拉存在同样的问题,尽管系统由257个大脑组成,但逻辑中的错误以及人类本身的认知差距都不足以弥补秩序的漏洞。与《黑客帝国》相似的阐述,就是Psycho-pass中20话里“支配者”的话“无论想要构筑出多么缜密牢固的系统,都必然会出现一定数量的背离其中的特异者。”所不同的是,Neo和锡安是工程师的实验,也就是不同版本的Neo以及不同版本的作为人类最后都市的锡安的毁灭方式,不过这一次由于Neo直接去找机器城主谈判所以锡安没有毁灭。Psycho-pass中的西比拉则希望吸收这些特异者成为系统的一员,形成共存的局面。
    就系统差距和错误这一点来说,《终结者》和《我,机器人》就并没有这么突出。前者更多的是对于审判日前后的明显对比,后者更多的是突出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就像目前带有赛博朋克气息的作品一样,反乌托邦,反托拉斯,对于人工智能的担忧。
    至于经典的《银翼杀手》,关于复制人或者更宽泛的克隆的担忧,无时不刻体现着人类在走向更高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某些人文的沦丧,这和Psycho-pass十九话里杂贺老师所说的“西比拉系统将大学教授、记者、评论家、文学家都判定为无用之人”有异曲同工之处。映射这种人文流失的也包括The Animatrix,《黑客帝国动画版》中的两部《二次复兴》。
    当然斯皮尔伯格的《人工智能》的切入点是人类的情感,所以有些不同。


    IP属地:北京2楼2013-03-08 11:54
    回复
      关于粮食的问题...抱歉,这里不会讨论海子的“从今天起,关注粮食和蔬菜...”
      关于粮食和人口的问题,最早提出的是亚里士多德...(这货最近上经济史有点走火入魔...)于是从经济的角度解释此问题。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Politics)中主张限制人口,因为物资有限无法满足每个人的需要。经济史上最早提出乌托邦(Utopia)是William Godwin,他提出人类会得到所有他们所需的。而另一位经济学家Thomas Malthus则认为人口是呈几何级数增长的及1到2,2到4,4到8,8到16...而粮食是呈代数级数增长的及1到2,2到3,3到4,4到5...这个观点在18世纪工业革齤命前是正确的,但目前粮食由于技术和资本的革新引起更加迅速的增长。Malthus非常担忧快速增长的人口,他提出两种减少人口的手段,Preventive Check, 控制生育或者晚婚等人出生前的手段控制人口;Positive Check,通过战争、饥荒、传染病等人出生后的手段控制人口。所以Psycho-pass中关于人口和粮食问题的关注,不仅仅切断粮食的垄断可以一下子扰乱社会秩序,更是因为人的生存首先需要粮食供给然后才是文明社会。


      IP属地:北京3楼2013-03-08 11:55
      回复
        仅是鄙人的一点粗浅的见解...错误频出真的请多包涵...


        IP属地:北京4楼2013-03-08 11: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