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梦想的光与影——活动邀请企划
梦想之前
我们对於“梦想”这个词都不陌生,在这个充满行销的年代,甚至因为太过熟稔而不知该如何开口。
但我们是否真的勇敢直视过“梦想”的面貌?
那些翘掉的课、藏在抽屉里的漫画、偷偷传阅的纸条、校门口围墙外的接头暗号。《九号球》的MV里印象最为深刻的一句话是——“我是在追,还是在逃”。
我是在追,还是在逃?是积极的寻求,还是消极的对抗?是努力争取,还是奋力推脱?是“我要做点什麼让这个世界因为我而有一点点不同”,还是“我真的不想再重复这样三点一线毫无意义的人生了”?
认真的思考过梦想的内容吗?还是借梦想之名,来合理化,那些青春期无可规避的反叛、迷茫、焦虑、以及依靠摇滚乐才能勉强消化的暴躁和愤怒?
那麼多人,他们谈梦想,谈的仅仅是逃避。
谁的青春不曾迷茫困惑,怀揣著单薄的力量面对一整个无法苟同的成人世界,用尽全力仍然两手空空。当阿信在十年之前写下“我好想好想飞,逃离这个疯狂世界”,“吃饱困,困饱吃,你麦管这多”,“风若吹,我就飞,不管我会飞到哪”,你发现五月天也并不是一直勇敢的。
但即便如此,也还是要不甘心的问上一句,“是不是会有答案,在终点后面?”
或许就是这比一般人多一点点的不甘心,才会有了之后《憨人》中质朴的执拗,《人生海海》中骄傲的洒脱,《倔强》中昂扬的斗志,和《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中近乎歇斯底里的宣告。
你真的知道,什麼是梦想吗?全台湾有那麼多的地下乐团,却只有一个五月天——诚然,有的时候梦想需要一点运气,但更多的时候,梦想需要不放手的努力,和不造作的真诚。
五月天善自嘲,善用冷笑话,但他们从不故作姿态,不为了标榜自己而刻意与主流拉开距离。他们在警惕权威的同时也警惕著无限度的对於权威的消解,就如相比Nirvana他们更喜欢Beatles,即便经历过青春期的慌张、反叛、怨愤、迷茫,即使曾被并不认同的价值体
系排挤和中伤,即使仍然看得到这个疯狂世界的千疮百孔,但还是保有勇敢去爱的信心与希望。L&P,这才是区别所在。
追寻梦想的路上,每一个走投无路的转角,你可以脆弱,可以沮丧,可以怀疑,可以犹豫,可以不留情面的控诉。
但永远不要堵住耳朵自我催眠,用酒精、性交、砸烂乐器、疯狂宣泄,来伪装自己实际上无处安放的软弱。
梦想,绝不能只是逃避。
梦想之后
热血对於大多数人来说,是在点燃梦想之后,认清现实之前的,一个极其短暂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