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蓬季节白洋淀一日游
有好几个朋友的家都是白洋淀的,今年他们一直邀请我去他们家乡游玩。自己以前曾经看过别人拍的白洋淀荷花照片,感觉很有气势,也非常想去,然而工作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忙,难得抽出时间,这个愿望就一直没有实现。
9月4日,忙里偷闲抽出了点时间。于是决定在采蓬季节去白洋淀玩一天。4日下午6:30开车从北京出发,一行5人。出发前我还特意看了一下北京的天气预报,心想距离北京这么近,天气应该也差不到那里去。结果一过固安上国道,就下起了雨,而且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路不太熟,下着雨天又特别黑,车速就没敢开太快,40公里的国道花费的时间占总行程的将近一半。过霸州,上保津,又行了近40公里,从白沟出口出来,左拐,见一条新修的大路的路口再右拐,一直走下去就到了白洋淀。到白洋淀的时候已经近9:00了,这时雨已经淅沥了,在码头边上的郭里口村找个地方把车停好,然后乘坐来接我们的快艇就直奔我们这次的目的地王家寨而去。
刚下过雨,空气有点湿润。进入淀中,迎面出来的风带点草的清香,还稍有凉意。除了艇头灯的一点亮光,四周一片黑暗和静寂。到了住宿的地方,饭菜已经准备停当。几个人就喝起了小酒。其实从北京带过去的虾、三文鱼、墨鱼腿等食物我都不是太喜欢,最中意的是他们用荷叶包着制作的野鸭,鸭肉的腥味被荷叶的清香所掩盖,吃起来别有滋味。其次就是野生的蕨菜,吃起来也特别爽口。当然,他们的焖鲫鱼、熏泥鳅、咸鸭蛋都相当不错,只是我个人更偏好上述两个菜罢了。喝着酒,聊着天,不知不觉已经十点多了。我吃了两个他们自己蒸的花卷,感觉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饭也吃饱了,就提意早点休息,明天可以早起。王家寨水乡民俗村22号院主人王兰柱非要带着我们在黑夜中转转,我们就到了院前的广场。主人王兰柱介绍说,他们门前就是荷花淀,而前面的广场人多的时候可以搞篝火晚会。广场旁边,是一座木桥,从淀中通过,可以到另一个小岛上。两个岛可以同时住宿800人。
虽然头天晚上睡得不是太早,但是第二天我6:30就起来了。由于在淀中央,温度感觉比北京这边差上好几度,晚上睡觉还需要盖被子,加上比较宁静,睡得也比较踏实。早晨起来竟没有困的感觉。昨天晚上看的广场边,有一个村民正在出售当地的土特产,有菱角、莲蓬还有野鸭蛋。东西倒不是太贵,莲蓬10个一把,卖10元钱。而广场的旁边,村民们晾晒的荷叶用绳子串起来吊着,一排排的非常整齐,也很有气势,顺手就拍了几张照片。然后顺着桥就走向了淀中间,成群的小鱼在荷叶丛中游着,丝毫不顾忌桥上的游人,仿佛这已经成了常态,想起了《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其乐融融的情景。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水面上的水气飘渺不定,远处的荷花笼罩在水所当中,时隐时现,仿佛进入了仙境。桥上,一个摄制组正在拍摄一个节目,据介绍是白洋淀的宣传片。而三两个采蓬人撑着船在成片的荷叶间穿行。不时的还把采满的莲蓬送到桥边,由他们自己的人运到岸上去。以前曾经天真的以为采蓬是很浪漫的事儿,现在亲眼看到了,才发觉了采蓬人的辛苦。看到成片的荷叶,我就在想,我以前一直认为北京莲花池公园的荷花就不少了,但是和这里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听王兰柱讲,如果在荷花盛开的季节过来,这里整片都是红的。从那众多的莲蓬中我就能想像到荷花盛开时的景象,只可惜我来晚了,不是季节。不过也好,能呼吸点城市里呼吸不到的清新空气也不错啊。
顺着桥就走到了另一个小岛,相对我住的小岛,这个岛的房屋显得有点陈旧和凌乱点。也难怪,这个岛是一期开发的,而我们住宿的小岛是二三期开发的。小岛的淀边,村民们用网在淀边圈出一片空间,散养了一些柴鸡。而岸边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了,种上了各种蔬菜。成畦的绿油油的萝卜苗非常惹人喜爱,还有小辣椒,圣女果。我在想,这里种出来的蔬菜肯定是无公害,纯绿色的。岛前面的广场边是码头,看似宁静的大清河静静的流过,而雁翎队的故事就发生我面前的大清河上,这里的地理位置也适合打伏击,因为他们的努力,有效的袭扰了日军的供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其实,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河中间,一个捕鱼人正在拉网捕鱼,而靠岸边船上的一个人正在捞田螺。大清河依然如故,而很多故事却永远成为了历史或回忆。像我们这些80后所了解的白洋淀的故事,可能最多的就是小兵张嘎了。但张嘎只是那众多抗民众中较为有名一个而已。其实还有许多白洋淀的民众和先烈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把热血洒在了大清河,洒在了白洋淀。我在想,或许是先烈们的热血滋润了这里的荷花,所以开起来才有火一样的感觉。
有好几个朋友的家都是白洋淀的,今年他们一直邀请我去他们家乡游玩。自己以前曾经看过别人拍的白洋淀荷花照片,感觉很有气势,也非常想去,然而工作相对来说一直比较忙,难得抽出时间,这个愿望就一直没有实现。
9月4日,忙里偷闲抽出了点时间。于是决定在采蓬季节去白洋淀玩一天。4日下午6:30开车从北京出发,一行5人。出发前我还特意看了一下北京的天气预报,心想距离北京这么近,天气应该也差不到那里去。结果一过固安上国道,就下起了雨,而且有越下越大的趋势。路不太熟,下着雨天又特别黑,车速就没敢开太快,40公里的国道花费的时间占总行程的将近一半。过霸州,上保津,又行了近40公里,从白沟出口出来,左拐,见一条新修的大路的路口再右拐,一直走下去就到了白洋淀。到白洋淀的时候已经近9:00了,这时雨已经淅沥了,在码头边上的郭里口村找个地方把车停好,然后乘坐来接我们的快艇就直奔我们这次的目的地王家寨而去。
刚下过雨,空气有点湿润。进入淀中,迎面出来的风带点草的清香,还稍有凉意。除了艇头灯的一点亮光,四周一片黑暗和静寂。到了住宿的地方,饭菜已经准备停当。几个人就喝起了小酒。其实从北京带过去的虾、三文鱼、墨鱼腿等食物我都不是太喜欢,最中意的是他们用荷叶包着制作的野鸭,鸭肉的腥味被荷叶的清香所掩盖,吃起来别有滋味。其次就是野生的蕨菜,吃起来也特别爽口。当然,他们的焖鲫鱼、熏泥鳅、咸鸭蛋都相当不错,只是我个人更偏好上述两个菜罢了。喝着酒,聊着天,不知不觉已经十点多了。我吃了两个他们自己蒸的花卷,感觉酒也喝得差不多了,饭也吃饱了,就提意早点休息,明天可以早起。王家寨水乡民俗村22号院主人王兰柱非要带着我们在黑夜中转转,我们就到了院前的广场。主人王兰柱介绍说,他们门前就是荷花淀,而前面的广场人多的时候可以搞篝火晚会。广场旁边,是一座木桥,从淀中通过,可以到另一个小岛上。两个岛可以同时住宿800人。
虽然头天晚上睡得不是太早,但是第二天我6:30就起来了。由于在淀中央,温度感觉比北京这边差上好几度,晚上睡觉还需要盖被子,加上比较宁静,睡得也比较踏实。早晨起来竟没有困的感觉。昨天晚上看的广场边,有一个村民正在出售当地的土特产,有菱角、莲蓬还有野鸭蛋。东西倒不是太贵,莲蓬10个一把,卖10元钱。而广场的旁边,村民们晾晒的荷叶用绳子串起来吊着,一排排的非常整齐,也很有气势,顺手就拍了几张照片。然后顺着桥就走向了淀中间,成群的小鱼在荷叶丛中游着,丝毫不顾忌桥上的游人,仿佛这已经成了常态,想起了《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其乐融融的情景。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水面上的水气飘渺不定,远处的荷花笼罩在水所当中,时隐时现,仿佛进入了仙境。桥上,一个摄制组正在拍摄一个节目,据介绍是白洋淀的宣传片。而三两个采蓬人撑着船在成片的荷叶间穿行。不时的还把采满的莲蓬送到桥边,由他们自己的人运到岸上去。以前曾经天真的以为采蓬是很浪漫的事儿,现在亲眼看到了,才发觉了采蓬人的辛苦。看到成片的荷叶,我就在想,我以前一直认为北京莲花池公园的荷花就不少了,但是和这里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了。听王兰柱讲,如果在荷花盛开的季节过来,这里整片都是红的。从那众多的莲蓬中我就能想像到荷花盛开时的景象,只可惜我来晚了,不是季节。不过也好,能呼吸点城市里呼吸不到的清新空气也不错啊。
顺着桥就走到了另一个小岛,相对我住的小岛,这个岛的房屋显得有点陈旧和凌乱点。也难怪,这个岛是一期开发的,而我们住宿的小岛是二三期开发的。小岛的淀边,村民们用网在淀边圈出一片空间,散养了一些柴鸡。而岸边的土地也被充分利用起来了,种上了各种蔬菜。成畦的绿油油的萝卜苗非常惹人喜爱,还有小辣椒,圣女果。我在想,这里种出来的蔬菜肯定是无公害,纯绿色的。岛前面的广场边是码头,看似宁静的大清河静静的流过,而雁翎队的故事就发生我面前的大清河上,这里的地理位置也适合打伏击,因为他们的努力,有效的袭扰了日军的供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其实,抗日战争的胜利不是某一个人的功劳,它是中华民族的伟大胜利。河中间,一个捕鱼人正在拉网捕鱼,而靠岸边船上的一个人正在捞田螺。大清河依然如故,而很多故事却永远成为了历史或回忆。像我们这些80后所了解的白洋淀的故事,可能最多的就是小兵张嘎了。但张嘎只是那众多抗民众中较为有名一个而已。其实还有许多白洋淀的民众和先烈为了赶走帝国主义,而把热血洒在了大清河,洒在了白洋淀。我在想,或许是先烈们的热血滋润了这里的荷花,所以开起来才有火一样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