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吧 关注:89,144贴子:783,783

推荐一些我看的名著给大家,欢迎交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3-10-03 12:36回复
    这本书的写的是主人公杜洛华从草根到上流社会的故事,以新闻界为纽带,展示了当时法国政界、军界、金融界的一些丑陋面貌。


    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3-10-03 12:39
    回复
      2025-08-04 19:31: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他本一无所有,但他竭尽全力利用他所能利用的来铺平他的前进之路。起初穷途潦倒的他是多么崇敬马德莱娜,但是当他想高攀瓦尔特家族时,他觉得她已经成了他的心腹之患,用一石二鸟之计打倒外交部长并与马德离婚以便与苏珊结婚。当他追求瓦尔特夫人的时候是那么狂热,与后来对瓦尔特夫人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莫泊桑说,在巴黎大街上,这种类型的小人比比皆是。随着杜洛华不择手法的蒸蒸日上,文字中充斥着作者对主人公的嘲讽。在作品结尾,这个漂亮朋友与瓦尔特女儿的婚礼上,教士谄媚道:”你们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们最为富有,也最受尊敬。特别是您,先生,您才华超群,并通过您的道德文章而给芸芸众生以指点和启迪,成为民众的引路人。”莫泊桑的笔下影射出当时整个社会对这个资产阶级冒险家的赞赏,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3-10-03 12:40
      回复
        杜洛华的欲望是无穷的,到最后任何东西可能都满足不了他的胃口,如果说在一生中作者还看见希冀的话,在杜洛华的奋斗史上就只有无尽的黑暗与贪婪。这本书 越读到后面就越觉得有些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几乎所有都成为他可以利用的工具,而且只要工具过时,就会被杜洛华会毫不留情的踢掉。有人说,杜洛华还是爱苏珊的,至少爱着她的纯真,杜洛华可以忍受对自己的谩骂,但是当苏珊受到侮辱时,杜洛华勃然大怒,大打出手。其实笔者认为,杜洛华只不过是爱苏珊这个利用工具而已,当时他正要与苏珊结婚,苏珊即将成为他的爬梯工具,杜洛华的这番动作暴露出他强烈的资产阶级占有欲,一旦占有苏珊,杜洛华的欲望又会更近一步,法国总统?全球大亨?我想这些都满足不他了。
        杜洛华利用别人,别人也利用着他。当马德莱娜同意与他结婚时,就是看中了这个年轻人的冒险精神,在马德看来,婚姻就是一种合作与利用的关系。再者,通过外交部长,夫人,女儿与杜洛华的 那些事,瓦尔特看到的不是杜洛华的险恶嘴脸,而是觉得他一定可以成大事立大业,同意他成为女婿。杜洛华在被利用中恼怒过,反省过,打击那些只顾利用他的人,与互相利用的人相互扶植,追求那些有待利用的人,这种唯利是图的利用的社会关系,也是莫泊桑批判的对象。


        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3-10-03 12:42
        回复
          2 日瓦戈医生 帕斯捷尔纳克 著 蓝英年 张秉衡 译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3-10-03 12:51
          收起回复
            或许医生的视角最能揭露战争的血腥与无情。一战当中,”他的嘴唇、舌头成一团血酱状,弹片牢牢卡在削掉了面颊的颌骨缝里,他发出轻微的呻吟,完全不是人的声音。战争像个魔鬼,不断从肉体、心灵上摧残着这些人,只有死亡才是他们的唯一解脱。内战时期,当日瓦戈拿起枪对准白军时,他觉得敌人在精神、气质、教养上都同自己相近,仿佛过去在街道上遇到过一样,日瓦戈深深同情着这些年轻人,所以他只对准枯树开枪,但即使是这样,他还是打中了敌人。战争的罪恶性不在于罪恶之人做出罪恶之事,而在于善良之人被迫做出罪恶之事。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3-10-03 12:56
            回复
              十月革命后,日瓦戈高呼: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割掉了发臭多年的溃疡!但是之后的经历,让日瓦戈陷入沉思。革命成功后很快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困境当中,美好蓝图并没有快速到来,战争、饥饿仍旧折磨着瘦骨如柴的人民。作者透过对抢夺老太婆东西的骑兵、战战兢兢的渔民等小人物描绘,生动折射出了这个从外地运来的精粉面包上都沾满着小粒煤渣的艰苦时期。就连日瓦戈这个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在莫斯科生活下去。
              ”不许动,医生同志””您只有服从才能保证平安无事””还是得提醒您一句,如果不遵守命令我们就对你不客气了” 服从,绝对的服从,使得人们挣扎在超国家体制下更为狭窄得裂缝中不能自拔,更为震撼的是,就连像日瓦戈这样的人也被污蔑成反革命,士兵将他的证件揉搓成一团,将他带进列车厢,最后得出的结论日瓦戈不是反革命分子草草了事。或许和安吉洛夫相比,日瓦戈算幸运的了,后者在大清洗运动中被误认为是生翼的野兽,被迫自杀。当日瓦戈看到公示上说:”不采取直至将投机倒把分子就地枪决的手段,便无法把城市从饥饿中解救出来”时,他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道出了政策严重脱离实际的苦水。要是在敌人那边可以享受一切权利,在我们这边受迫害,那么他们的爱国心又从何而来呢?作品开头铿锵有力的议论,一直回荡在每个读者的心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3-10-03 12:56
              回复
                我在想,曾经,是否有部先生的作品,真实反映出晚清新政、国民革命、抗日、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作品呢?没有眼花缭乱的情节,也没有醉梦生死的文笔,而是以一篇平实的作品,把我们的灵魂带回那个战乱的年代,激起我们心中最为原始的震撼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3-10-03 12:58
                收起回复
                  2025-08-04 19:25: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加油 收藏了


                  11楼2013-10-03 14:04
                  收起回复
                    有空去看看      --- 生活就像被强奸,要么反抗,要么享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3-10-04 13:07
                    收起回复
                      楼主,,题外话一下,超爱你的头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3-10-04 13:43
                      收起回复
                        推荐理由:梦想固然美好,但是人不能仅仅因为梦想而活


                        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3-10-04 18:29
                        回复
                          年轻的盖茨比有个梦,梦的全部就是女神黛西。
                          然而,当他觉得给不了黛西幸福的时候,他的梦暂时无法实现,但是他坚信他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五年后,已经家产万贯的他遇见了黛西,失落发现黛西不过是个物质女子••••••盖茨比最后死于黛西夫妇的挑唆下,标志着梦想的彻底破灭。


                          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13-10-04 18:30
                          回复
                            小说正写于美国经济急速膨胀的时代,个体狂热追求只属于自己的成功,侧映出群体的冷漠。盖茨比的宴会门庭若市,而他的丧礼门可罗雀。他死之后,他的助手装聋作哑,生怕自己惹上麻烦;他的父亲对他生前的财产似乎比对他的儿子本身更感兴趣;与盖茨比之死有密切关联的黛西夫妇立刻逃之夭夭。


                            来自iPhone客户端18楼2013-10-04 18:33
                            收起回复
                              2025-08-04 19:19:5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推荐每一个想要通过自身努力逆袭女神的草根读一读这本书。这本书人物体系简单,故事情节也不长。


                              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3-10-04 18:3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