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再说一个真事。
是北大的。
本世纪初,北大大幅度修订过本科化学实验课。
把里面的高压氧化,高压加氢,以及涉及到氰化物的反应都删了。
其实化大类似试验早就删了,因为太危险。
但是北大牛,说锻炼学生。
结果内年,北大很少有的自杀的人数居然比试验死亡人数少。
内几年死了仨!
俩硕士一博士! 话说去过北大的都知道,北大化学楼在主校区外面,101大教室那边,跟主校区隔着一条马路。
而且北大的实验室特别小,通风橱也小,我们化大的实验室室内面积完爆你们北大!
死的那个博士,实话说,纯属活该,自找的!
事情是这样的…… 博士做了一个100ml左右的反应,用到了氰化物。
本来按照实验室规定,所有反应液,瓶子,药勺,冷凝管,称量纸都是要必须在高锰酸钾水溶液里面泡的。
但是那天正好博士的高锰酸钾用完了,他就找了个废液缸,倒了进去……
刚倒完博士突然想起,废液缸的PH没测,赶紧丢下瓶子往门口跑,结果没跑到门口就扑街了。
氰化物中毒其实看起来很舒服的,没有尸僵,没有血凝,皮肤粉扑扑的特好看。
当时发现他的同学没事是因为氢氰酸在空气中并不稳定,自己会分解,分解产物无毒。
高压反应釜必须带表,压力表。
但是国内的压力表有很多种,标尺也很坑爹。
比如有mpa表,pa表,10mpa表等等。
某硕士,北大的,做压力反应的时候,表拿的是10mpa的表,但是打给当成mpa的表了。
8个压就变成了80个压。
压力反应釜都有一个安全阀,是一个钢片,压力太高就会崩飞,以防止反应釜炸裂。
崩飞之前会鸣笛!
这是为了警示,让你赶紧闪!
结果硕士把脑袋凑了过去……
安全阀直接从眼珠子打进去,后脑勺打出来,打穿了一堵墙进了隔壁。
脑袋里面都打浆了!
最后一个其实很倒霉。
他的试验溶剂是乙醚,但是放置的时间有点长了。
乙醚按照规定是要低温保存的,但是他当初从冷库里面领出来本来很快就要用,结果很长时间都没用。
再用的时候,发现内盖很不好开(北化试剂瓶500ml都是两层盖)她就随手着了铱镊子撬了一下……
乙醚的瓶子就直接炸了,碎玻璃全身都是,缝了八百多针,据说浑身上下翻得跟烂地一样。
坑爹的是,内盖直接嘣进了眼球,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只能摘除。
所以一个北大帅哥就变成了弗兰肯斯坦,还特么是独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