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语言之父——Ken Thompson(右一)
早期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但从其第三个版本开始,他们为了提高系统的可移植性和开发效率,专门为UNIX开发了一种崭新的编程语言——C语言,并用C语言重新编写大部分代码。
通过这次重新编写,UNIX得以移植到更为强大的DEC PDP-11/45与11/70计算机上运行。在UNIX发展早期,其源代码是公开的,并且开发文档也十分详细,所有这些都为人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方便,因此UNIX很快成为当时欧美各大高校讲解操作系统的蓝本,成为当时校园最流行的操作系统。不仅如此,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还根据UNIX源代码开发出了鼎鼎大名的BSD,即UNIX著名的“变种”之一。不过好景不长,从UNIX的Version 7开始,AT&T将UNIX商业化,更换了许可协议,不再允许先前自由开放的做法。
为了方便教学和研究,1997年图灵奖(计算机界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Andrew S. Tanenbaum((图2,该人也是Linux创始人Linus的老师)以Version 7为蓝本开发了基于Intel X86平台的Minix。此外,Andrew Tanenbaum还著有一本被世界各大高校广泛采用的经典操作系统教材——《现代操作系统》(《Modern Operating System》(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