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吧 [ :票 ] 关注:5,972,147贴子:40,658,481
  • 5回复贴,共1

证券 印花税 可否 适时 调低 ?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月28日,上证综指收市报4803.394点,跌1.19%,成交532.58亿元;深证成指收市报15359.159点,跌2.05%,成交241.34亿元。事实上,从上个月以来,股市行情在调整中一直不断下跌,跌幅已经超过2006年以来涨幅的20%。虽然现在说“熊市”为时太早,但股市至少有些“熊态”吧。眼下交易量不到最高时的五分之一,股民、券商、国税三方皆输。 

 
 工资拿多拿少,将不再只是职工和企业间的“私事”了…… 
 
然而,今年5月30日由千分之一调整为千分之三的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却岿然不动,这就意味着,股民每交易一次股票,不论盈亏,政府财政就可有一笔收入。在股市疲软的状况下,如此之高的税率可能将抑制股民的交易行为,“熊态”或将更熊。 

有关部门当初提高印花税税率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提高交易成本,给当时持续上涨的股市开个空调,降降温。事实上,这一调整也的确达到了目的,“5·30”以后,股市经历过一次长时间的调整。而今,当股市跌势加剧,许多股票已经回到合理估值范围之内时,作为抑制股市过快升温的工具之一的印花税,税率是否有必要再行调整呢? 

而且,即使现在的股市不是“熊市”,甚至明年可能还会面临着股市升温的问题,但管理部门已经探索和掌握了比印花税更为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管理层完全能通过市场调控的手段控制股市的风险。事实上,10月下旬以来的这一次大调整,比“5·30”管理层提高印花税税率引发的调整,力度更强,造成的跌幅更大。 

印花税是一种以征收公民财产的方式来调控股市的手段,与其他调控手段比较起来,它直接减少了股市投资者、尤其是中小股民的收益。因此,如果有其他调控手段,那么最好不要采取提高印花税的方式调控股市,我们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有这个自信。 

更为重要的是,“5·30”的印花税税率提高,事先没有经过公开听证,在缺少一些必要程序下突然宣布征收,股民财产一夜之间大幅缩水。因此,有关部门不妨在股市已经回调的情形下,抓住这个时机,通过一定的程序将印花税税率下调,以期获得一个多赢的局面。 

笔者认为,在股市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政府相关部门应像考虑降低利息税一样认真研究印花税税率下调的问题,这不仅有利于股市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让股市中更多中小散户的财产性收入得以保值和升值


1楼2007-11-29 10:38回复
    不可以
    税必须要收
    少收一分都不行


    IP属地:山西2楼2007-11-29 10:40
    回复
      2025-08-02 18:13:1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句实话,如果不是因为税太重,我相信我不会套的这么


      3楼2007-11-29 10:45
      回复
        “港股直通车”晚点3个多月,是否应该开通,出现了激烈的争议。从管理层的变态看,并没有否定“港股直通车”,而是要求谨慎推行,先做好准备。

         值得注意的是,对“港股直通车”提出反对意见的观点越来越多。有学者担心,“港股直通车”一旦实施,意味着中国将在资本管制的“堤坝”上开一个“洞”,几万亿元资金可能流走。有的指出,推行“港股直通车”的一个先决条件,是人民币可完全自由兑换,目前明显未具备成熟的条件。还有的担心,开通“港股直通车”将影响到内地股市,而且“可能只会让刚刚有点钱的穷人为富人接盘。”

         “港股直通车”推出的积极意义,已经不需要重复。3个多月晚点期间的市场波折,可能使内地投资者冷静了不少。尤其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次贷风波冲击,港股的震荡更加激烈。例如,美国股市于本周一暴跌,道琼斯指数狂泻237点,香港恒生指数在周二大幅低开922点。在“港股直通车”政策宣布之初,港股受益大涨,反对者最担心重蹈当年B股市场对内开放的覆辙。可如今港股大幅震荡,已从最高31958.41点,滑落到本周三收盘的27371.24点。恒生指数的回调幅度,远大于同期道琼斯指数,几乎与上证指数“媲美”,内地投资者首次倍加关注地看到了港股的风险。从相关调查来看,“港股直通车”未必导致内地资金“一窝蜂”往外闯。43%左右的投资者认为,“在A股市场投资已经足够了,港股人生地不熟,会有风险”。

         其实,QDII已为“港股直通车”预期的炒作提前“买单”。基金QDII本周二公布的最新净值,让投资者再吸“一口凉气”。在4只基金QDII中,有3只的净值跌破了0.90元。其中,上投摩根亚太优势截至上周五跌至0.857元。从某种程度上说,基金QDII同时被“港股直通车”迷局所困。若不是“港股直通车”推出的预期,港股不至于短期上涨那么多,基金QDII碰到的风险或许相对小一些。

         基金QDII“伤痕累累”,对“港股直通车”是极好的投资者教育,让内地投资者认识到海外市场并非遍地黄金。尤其透过“港股直通车”投资香港股市,属于一种散户投资行为,其风险远大于QDII。人民币升值幅度加快,个人直接投资港股,首先遭遇汇率风险,缺乏有效的避险工具。市场冷热往往被赚钱效应或赔钱效应左右,港股的震荡回调,势必使内地投资者变得理性些。从这一点上说,“港股直通车”晚点不是坏事,而是对投资者更加负责。若8月份宣布“港股直通车”政策后,“马不停蹄”地允许内地投资者“上车”,肯定已被10月下旬以来的次贷风波严重“呛水”。

         对于“港股直通车”,容易控制的是“车流”,担心内地资金流出过多,可在总量上进行控制,设定投资门槛及上限。真正难以把握的是“路况”,基金QDII的“伤势”,说明机构投资者也没有“出行安全”的把握。有人认为,“想赚外国人的钱,谈何容易,投资QDII的‘基民’已经有了切肤之感”。其实不然,目前的资本市场处于“多事之秋”,外国人赚外国人的钱,难;中国人赚中国人的钱,也难。这不仅是因为基本面存在不确定因素,而且与中外股市此前均已有较大涨幅有关。恒生指数目前处于10年以来的最高位,此轮行情是由8300多点一路涨上来;道琼斯指数也处于最近5年的高位。在如此高位“撞上”次贷风波,且波及大量金融机构,花旗银行也在酝酿大规模裁员,又有谁能够在股市上轻松赚钱?值得一提的是,“港股直通车”晚点3个多月,内地投资者接受的投资者教育实际非常有限。虽然看到了市场震荡,但大部分内地投资者对海外市场缺乏基本了解,匆忙上阵必然酿成教训一大堆。

         就时机而言,在大家都赚钱难的时候,可能适合抄底,但风险也是很大的。对于“港股直通车”,管理层肯定慎之又慎,更何况QDII可以满足部分投资者的“出海”需求。但在稳妥谨慎的前提下,“港股直通车”的实施计划,不该只是说说而已


        4楼2007-11-29 10:56
        回复
          上市公司股票发行申购方式历经现金认购、认购抽签表、现金限额申购、股票市值限额配售,再到目前的现金无限量申购。从整个发行申购过程来看,管理层也在不断创新和探索可行的发行方式,力求做到公平、公正、合理。应该说,每次的修正都日臻完善。但对目前日益成熟且规模迅速扩大的证券市场,以现金无限额申购所带来的弊端也十分突出,需要进一步改进。

            首先,目前的新股发行方式不利于二级市场的健康发展,从中石油申购冻结资金3.3万亿来看,沉淀在一级市场打新股的资金十分庞大,但二级市场交易则相对清淡,巨额反差隐藏着极不稳定的因素。当二级市场价升量增,目前主要通过以扩容方式调控股市,股市一旦扩容加速,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获利机会就增加,一部分二级市场的资金为规避风险会流向一级市场。此外,相当大的资金是只打新股而绝不会进入二级市场买卖股票,这样,在当前一级市场只赚不赔的效应诱使下,造成二级市场失血过多,二级市场交易不活跃,上下波动较大,市场低迷。

            其次,目前的发行制度设计有利于机构,但不利于中小投资者。目前的发行制度设计的背景是2004年股市恢复扩容的初期,在当时市场需求低迷、资金匮乏的情况下,为了确保新股发行成功,以及培育机构投资者,制定了过于有利于机构投资者利益的发行制度。但目前,在流动性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充沛的资金能够持续接纳新股源源不断的发行,因此,现在沿用以前的发行制度已经显得不合时宜。

            因此,笔者建议,应将股票投资者按市值配售也纳入到新股发行申购中来,与当前现金无限额申购一起作为新股申购方式,这不仅在技术上可行,而且能充分兼顾和保障证券市场持股者的利益,有利于证券市场健康、稳定、持续的发展


          10楼2007-11-29 11:27
          回复
            • 61.149.229.*
            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b


            11楼2007-11-29 11: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