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者护臂吧 关注:1,275贴子:14,076
  • 24回复贴,共1

【扫盲】一些被误读很深的诗句名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黑瞎子镇


1楼2014-03-29 14:29回复
    LZ整理发帖,如果有些内容有歧义欢迎指导


    2楼2014-03-29 14:31
    回复
      2025-07-31 20:35: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LZ学生党较忙,不定时更新
      开更=========================================


      3楼2014-03-29 14:33
      回复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这句说法多种,毕竟诗经历史相隔太远,无法求证。LZ在这里只是说一下其最常见的两种意思与情感。
        这个句子现在人大多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其实不然,它出自《诗经邶风》里的《击鼓》篇。但看其句并不能得其意,整篇描绘的是一个以战争为背景的抒情诗,诗人应该是在思念他死去或不能相见的战友。
        当然也有可能是主人公在绝望中回想自己的妻儿,这是一个痛苦地征夫在异乡对苍天呼喊的思家之情。


        4楼2014-03-29 14:48
        回复
          【愚不可及】
          词本身并不是骂人的
          现多为愚蠢之意,但原意却是装傻充愣的意思。
          原文释义:装傻充愣的意思,指人为了逃避眼前不利局面而假装糊涂逃避责任。
          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原话为“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宁武子,邦有道则知(智),邦无道则愚。其知(智)可及,其愚不可及也。”意思是,宁武子这滑头,国家有道时丫就展露智慧,国家无道时丫就装傻充愣。
             武子,姓宁名俞,卫国大夫,武是他的谥号。孔子的意思是:宁武子是一个处世为官有方的大夫,当国家政治开明,形势好转,对他有利时,他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智慧,为卫国的政治竭力尽忠。
          当君主昏暗无度,形势恶化,对他不利时,他就退居幕后装起糊涂,以便等待时机。
          孔子很有见地的说,他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的到,但他那种装糊涂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做的到了。可见难得糊涂早已成为政客们的一种权术了。


          5楼2014-03-29 14:56
          回复


            IP属地:浙江6楼2014-03-29 15:01
            收起回复
              【不战而屈人之兵】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
              原意: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慎重开战、做好充分准备。让敌人的军队丧失战斗能力,从而使己方达到完胜的目的。
              而现多指不通过双方军队的兵刃的交锋,便能使敌军屈服。
              这种望文生义其实并无大错
              未结合前后文的典故误读是很多的,比如《孙子兵法》中有“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这被许多后人解读为“孙子主张尽可能避免直接战斗”,甚至认为孙子有“和平思想”。
              事实上读完全部十三篇兵法就会明白,孙子不仅主张该战时必须坚决抓住战机,还是世界上最早系统提出“因粮于地”(说通俗点就是烧杀抢掠)的“总体战专家”。


              7楼2014-03-29 15:05
              回复
                手码毕竟慢


                8楼2014-03-29 15:07
                回复
                  2025-07-31 20:29: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很多东西在历史长河中确实逐渐被误读了。
                  不过....似乎人们已渐渐习惯。那么何必一定要改过来呢?记载下来就好


                  IP属地:河北9楼2014-03-29 17:27
                  收起回复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老师常用这句话激励吧?太逗!)
                    出自 《庄子·内篇·养生主第三》
                    原意: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表明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适可而止。永远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就是鼓励人们抓紧时间玩乐、不要没事就埋头学习。
                    很显然,最初利用这个典故的人出于自认为的善意,把这个原本的“偷懒格言”加以剪裁,包装成了“励志金句”。


                    10楼2014-03-30 15:08
                    收起回复
                      关于误读这个事情LZ也说一下,这种误读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对,语言这个东西本也就是靠人相传的。比如一句话我说了你听不懂,那这句话本身也就没了存在价值。
                      但有些东西还是不能想当然,要说清楚好。
                      比如现在有些人把他们主观臆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当成了《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这就有点扯淡了。要是让孙子他老人家知道肯定得骂咱逗比


                      11楼2014-03-30 15:18
                      收起回复
                        请问什么时候把阁九葬还给我。我都去打胥有笛了。


                        IP属地:浙江12楼2014-04-01 20:27
                        收起回复
                          【呆若木鸡】
                          这个词,现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有些痴傻发愣的样子,或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是一个贬义词。
                          然而它最初的含义正好相反,是一个最高级的褒义词。
                          出自:庄周《庄子·达生》与列御寇《列子·黄帝篇》:“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故事是这样的: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寻欢作乐的一项活动,齐王便是当时的一位斗鸡迷。为了能在斗鸡场上取胜,齐王特地请专家纪子帮他训鸡。
                          纪子说:“鸡没训好,它一见对手,就跃跃欲试,沉不住气。”
                          过了几天,齐王派人来问,纪子说:“还不到火候,鸡虽不乱动了,但还不够沉稳。”
                          又过了几天,纪子终于对来人说:“请你告诉齐王,我花工夫把鸡训好了。”
                          待到斗鸡时,对手的鸡又叫又跳,而纪子训好的鸡却像只木鸡,一点反应也没有,别的鸡看到它那副呆样竟然都被吓跑了。
                          所以,呆若木鸡原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勇若怯”的意思


                          13楼2014-04-04 18:1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