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7月30日漏签0天
源君吧 关注:337贴子:3,275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2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源君吧
>0< 加载中...

【源君老师】最珍贵的资料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这张师徒合影照,是个老物件,背后有故事。中间的老先生,是现在河南省京剧院琴师刘鹏的师爷,云南省京剧院鼓师王东利的亲祖父;中国京剧启蒙教育专家“黄金搭档”王洪金先生的恩师,云南省京剧院已退休鼓师王长春的父亲。曾与尚小云、魏连芳京胡伴奏;培养关肃霜、刘奎官、高一凡等云南京剧院名演员,中国京剧名琴王玉川老先生。穿军装的俊小伙,王玉川先生的亲外甥刘保全,当时在武汉军区文工团任京胡琴师,周志强琴师拉京二胡。浓眉毛的憨小伙,是王玉川最器重的亲传弟子王保全。(现名王洪金)这张照片的背后有王玉川先生的亲笔。这是一张很有价值的照片,很珍贵的京剧史料。源君曾献给京剧贴吧,今天献给大家,望珍惜。谢谢!源君感恩天、地、人护佑源君京剧!


2025-07-30 09:22: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2000年春,源君、王洪金到焦作艺校筹备开创河南省艺术类大专院校京剧专业科班,把恩师王玉川编如教材。特意找到曾任博爱县办公室主任刘保元,王玉川老先生的亲外甥。刘保元的夫人亲热地拉着源君的手说:“恁老师显圣了!我们搬了几次家,把他的照片也丢了。最近我在整理东西时,他的一张照片在一个小篮子里,我就说找人给你们捎信呢,你们就来了。”她把这张照片交给了源君。
源君对刘保元说:“听说《博爱县志》有记载,老师是咱们博爱县第一名人?我想看看资料,编入京剧教材。”
刘保元从博爱县戏曲志上抄写了王玉川、王小楼两位京剧名琴师的资料。
源君今天整理东西才发现了这份珍贵的资料。满满三页安静地睡在老手提包里。
源君想10多年过去了,如今网络上什么没有,打开网查了半天,没有两位老先生的一点资料,为了真实的历史,把这份最珍贵的资料献给社会。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河南明清豪宅寨卜昌——中国京剧窝;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五军创建地;红色旅游地。
谁能想到,这个古老、偏僻、魅力无穷、文化底蕴深厚的美丽村庄,孕育了一代代的京剧人。
戏路即商路。明清怀商,王氏家族“泰顺”号,红火400多年。雄厚的经济基础,高雅的文化氛围,必然有戏剧的市场、舞台。为了考证,源君到寨卜昌实地考察。访亲问老,获得一手资料。,可以追溯到1862年前就有“王泰顺二黄班”;清同治年间有“京剧社”;1920年“逸遄俱乐部”。:村民王祖爱笑着说:“逸遄的意思,老祖宗就是让咱们享受咧。”村民王景德说:“上海逸夫剧院,就是根据咱这个俱乐部起的名。”村里老年人说:“咱村的皇戏,比槐梆早······”这些确切地证实了:中国京剧早期在寨卜昌活动的事实。(未完待续)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传说:王玉川恩师少年时,一次演奏中吹唢呐,老师夺过他的唢呐,摔到台下,他跑到台下捧起摔坏的唢呐,跑出剧场。他发誓:一定要做个六场通透的好琴师!
中国京剧院已故京剧前辈,李殿华对源君说:“他很有志气。来到北京,通过行内人,拜陈老师,学了一身好玩意儿······为四大名旦伴奏,棒过魏连芳。就是脾气倔······”
王玉川恩师对弟子严格要求。对王保全说:“要讲究,不能将就!不要做'石灰人‘经不起风吹雨打!一个好琴师要能拉、能弹,横的、竖的、文场、武场都会······不要学’半瓶醋‘还没学会一点儿玩意儿,就不知道自己是老几啦!”
王玉川恩师对弟子很关心。对王保全 视如己出,传艺育人。 王玉川恩师亲自把王保全送到部队文工团,又接受部队邀请,住在部队,带着王保全搞《黄河儿女》京剧唱腔设计。师徒同吃同住同干活,闲暇时触膝谈心,对王保全说:“不要急着找对象,只要把琴拉好,什么样的人都能找上。” 看到王保全性格缺陷,就以身施教。刮胡须时,捧起冷水洗一下,拿起刮刀就刮,对王保全说:“你看你老师有种没有。”(未完待续)


2025-07-30 09:16:3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源源留影
  • 铁杆吧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王小楼(1905——1985)清华三街人,系琴师王玉川之弟。幼年受家庭环境熏陶,喜操琴 弄弦,曾与其兄王玉川、好友刘玉田等活动于“逍遥居”,为京剧操琴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青年时代,离家访师学艺,待成名后,一直活动于大西北一代。
1938年,曾在西安“夏声剧社”和“正音剧社”操琴,为京剧著名 演员刘仲秋、郭建英的琴师。刘、郭二位曾创办夏声剧社学校,“以振兴民族 艺术传扬华夏之声”为宗旨,招收抗日战争中的流亡难童,培养戏曲人才。曾先后培养六科,王小楼先生为刘、郭办校的有力支持者。1943年后因办学经费支拙,流亡大后方演出,宣传抗日。曾排演了《陆文龙》、《新小放牛》、《新打城隍》等戏,颇著声誉,小楼先生为其操琴。王小楼先生操琴指法细巧,音色俏丽。花而不失端庄,俏而不失典雅。在大西北知名度甚高。
新中国建立后,王小楼先生参加陕西省汉中地区京剧团工作,任琴师。他工作热情,待人厚道,深受领导和群众赞誉。
1985年病逝于汉中,中共汉中地委宣传部,汉中专署文化局,汉中京剧团为王小楼先生举行了追悼会,寄托沉痛哀思。


  • 龙套先声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培养关肃霜,刘奎官?真是拿起嘴来就说啊!满嘴里跑火车是你们老师教的吗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24回复贴,共1页
<<返回源君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