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香港排名裙带指数世界第一却实实在在值得深加追问。众所周知,香港一直为其政府机构廉洁高效的名声而备感骄傲,数十年来从新闻教育到影视文化都持续强化着这种认识,甚至在主流人群中已经固化形成一种“廉政公署信仰”,认为香港的既有制度足以确保人们在竞争中都享有公平公正的机会。然而现在客观数据却表明,这种观念很大程度上恐怕并站不住脚,尽管应该承认,香港公共及其它社会机构的廉洁度总体上确实依然良好。
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自上世纪90年代转型后,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不公正性一直是举世公认的。这批经济寡头中的绝大多数人都被强烈认为,是利用了不合法,或至少是不合理不道德的手段,才将社会总财富中的很大一部分聚拢在他们手中。而香港同样是为数很少的一批富豪,积蓄的财富占社会总体比例,比包括俄、乌在内的任何经济体都还要高得多,并同样高度集中(占70%左右)在少数“寻租”机会浓厚的行业内。对比之下,显然有足够的理由怀疑,香港的竞争环境是否真能保证基本的公平公正?
整整二十年来,香港每年都在“全球经济自由度指数”排行榜中拿到第一的位置,与“裙带指数排行榜”带来的尴尬不同,“全球经济自由度第一”一直是香港政府和社会都极为自豪和珍视的一项成就。然而仔细考察不难发现,这两项看似截然不同的首位排名之间,其实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虽然《经济学家》的报告本身语焉不详,但根据榜单提供的数据和线索,还是不难发现香港的裙带经济模式之所以会近于失控的关键,首要原因就是香港极度缺乏各种反垄断、反不正当竞争的法规,而政府更是只以扮演“守夜人”而自满,对于主动引领经济发展既无心也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