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越李子问曰:余留心数学久矣, 凡高贤名术未尝不起疑,以探其蕰,而验者恒少不验者恒多,未有如先生之奇,而多中神而多验也,果有所秘传耶?独得之妙耶?何不垂笔,以示不朽。
杨子曰:具天地阴阳之理者易也,所以体天地阴阳之理,随时变易以从道者心也,心不能静无以决天下之疑。释天下之疑矣。学数之要,必先扫除杂念,收敛身心,以有为应迹,以明觉为自然,久而行之,则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而数理自然贯通矣。
李子曰:飬静之说,吾尝闻其既矣,敢问变之说何如?
扬子曰:易者,随时变易以从其道也。易书虽为卜筮而作,而义理未尝不该苟专于卜筮,以求易则得其形,而下者遗其形,而上者殆非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道矣。苟专于义理以求易,则无以定天下之吉凶,决天下之得失,岂圣人所谓无大过而吉凶,而吉凶与民同患之意哉,故易卦虽有一定之名,而气隋时转,不无衰旺之万,论卦不论气,则局於象,昩於时,得其影响而不能真知灼见矣。若能看得卦气透彻,不惟知吉凶而亦能识造化之根源也。
李子曰:卦气之外,无仍别有机乎?
杨子曰:具天地阴阳之理者易也,所以体天地阴阳之理,随时变易以从道者心也,心不能静无以决天下之疑。释天下之疑矣。学数之要,必先扫除杂念,收敛身心,以有为应迹,以明觉为自然,久而行之,则志气清明义理昭著,而数理自然贯通矣。
李子曰:飬静之说,吾尝闻其既矣,敢问变之说何如?
扬子曰:易者,随时变易以从其道也。易书虽为卜筮而作,而义理未尝不该苟专于卜筮,以求易则得其形,而下者遗其形,而上者殆非体用一原,显微无间之道矣。苟专于义理以求易,则无以定天下之吉凶,决天下之得失,岂圣人所谓无大过而吉凶,而吉凶与民同患之意哉,故易卦虽有一定之名,而气隋时转,不无衰旺之万,论卦不论气,则局於象,昩於时,得其影响而不能真知灼见矣。若能看得卦气透彻,不惟知吉凶而亦能识造化之根源也。
李子曰:卦气之外,无仍别有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