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吧 关注:882,844贴子:9,125,613

分享【书画故事】【书画名言】顺便晒一晒自己的作品,不断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欢迎朋友们每天来签到,看看【书画故事】学学【书画名言】,这些故事和名言都是我搜集和整理的,相信这些故事和名言,会对您在将来的艺术生涯中能有所帮助,同时指正本人拙作,珍墨轩逸飞在这里先行谢过!!





1楼2014-06-18 21:36回复
    喜欢【书画故事】和【书画名言】的朋友记得每天坚持来签到学习呦!!!


    2楼2014-06-18 21:37
    收起回复
      2025-08-03 00:14: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秘诀在十八口大缸里 》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王献之(344—386年)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从小跟父亲学习书法,就立有大志:要象父亲那样勤学苦练,做一个书法大家。但是他学了一段时间后,就流露了怕苦怕累的情绪,奢望有一条通向书法成功的捷径。
      有一天,王献之走进父亲的书房,见父亲正在案头挥毫,就走到跟前,毕恭毕敬地问:“爹爹,人家都说您字写得好,请把写字的秘诀告诉我吧!”
      王羲之放下毛笔,慈祥地望着儿子,一幕幕往事顿时浮现在他的眼前:自己年轻时曾寓居山中临池学书二十余年,池水尽黑;又有几次沉酣于书法,竟把墨汁当蒜泥,真如俗谚说:“刀子要快多磨砺,学问要深功夫长。”想到这里,他就领着献之来到后院,指着十八口大缸对儿子说:“写字的秘诀是有的,它就在这十八缸水里,你只要把这十八口缸里的水写完了,自然就能够知道了。
      王献之听了父亲的教导以后,始信“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再也不敢偷懒贪图捷径了,而是夜以继日,脚踏实地地练习,一年后,他就掌握了悬肘运笔的手法。 王羲之为了及时纠正王献之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的弊病,常常翻阅他的习字本。有一次,王 献之正在用功,王羲之想试试儿子的功力,就从背后出其不意地拔他的笔,竟没有拔动,于是叹息着说:“这孩子前途无量啊!”在王羲之的谆谆教诲之下,后来王献之真的写完了十八缸水,终于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变了当时的古拙书风,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的书法兼精诸体,尤以行草擅名。他运笔英俊豪迈,饶有气势,在书法史上与其父王羲之齐名,并称“二王”。他存世的墨迹有行书《鸭头九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十三行)》;其正、行、草书帖札,散见于宋人所刻的丛帖之中。


      3楼2014-06-18 21:41
      收起回复
        1、●笔墨亦由人品为高下(清·方薰)


        4楼2014-06-18 21:42
        收起回复
          缘分,相伴在书法学习的路上同行。


          5楼2014-06-18 21:43
          收起回复
            学习了,谢谢老师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6-18 23:13
            收起回复
              发此作品,以示愚下对《书画故事》和《书画名言》帖的支持与关注!
              千山堂庄严书法——开悟


              9楼2014-06-19 07:39
              收起回复
                这个贴子开得好,严重支持每天来签到


                10楼2014-06-19 10:20
                收起回复
                  2025-08-03 00:0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学习了,好帖子顶起来,逸飞老师的书法越来越有意境了


                  IP属地:山东11楼2014-06-19 10:31
                  收起回复
                    静候逸飞先生科普知识,我很喜欢这样的栏目。


                    13楼2014-06-19 14:20
                    回复
                      这个帖子一定要高高在上,不能下沉!请逸飞老师多发些作品让大家欣赏


                      IP属地:陕西14楼2014-06-19 20:49
                      回复
                        2、吴道子学画记
                        唐朝时,有个叫吴道子的人,少年失去父母,只好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一天傍晚,吴道子路经河北定州城外时,突然发现前面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吴道子画观音碑柏林寺”,便走了进去。吴道子迈进院内,他从大殿虚掩的门缝里,看见油灯下一位年迈的老和尚正在殿墙上聚精会神地画画。吴道子很好奇,悄悄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站在老和尚身后看画画。老和尚一回头,发现一个十来岁的男孩这么出神看他画壁画,打心里欢喜,便问吴道子:“孩子,你喜欢这幅画吗?”吴道子点了点头。老和尚知道了他的身世后,抚摸着他的头说:“你要愿意学画,就做我的徒弟吧。”吴道子听了忙磕头拜师。
                        这天,老和尚把吴道子领到后殿,指着雪白的墙壁说:“我想在这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图》,画了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明天我带你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回来再画它。”次日一大早,吴道子收拾好行李,就跟着老和尚出发了。走到哪里,老和尚都叫吴道子练习画水,开头他还认真,时间一长,吴道子就觉得有些腻烦了,画起来就不怎么用功了。老和尚把他叫到身边说:“吴道子呀,要想把江河湖海奔腾的气势画出来,非下苦功不可,更要一个水珠、一朵浪花地画。”说罢,老和尚打开随身带的木箱,吴道子一瞅怔住了:这满满一箱画稿,没一张是完整的,上面全是一个小水珠、一朵浪花或一层水波!这时,吴道子才知道自己错了。从此,他每天早起晚归学画水珠浪花,风天雨天,也打着伞到海边观望水波浪涛的变化。
                          光阴似箭,一晃三年过去了。吴道子画水很有长进,得到师父的赞赏。万没料到,回寺的第二天,老和尚竟病倒在床了。吴道子跪在床前真诚地说:“师父,我愿替您画那幅《江海奔腾图》。”老和尚见十五六岁的吴道子,竟说出这样有志气的话,心中大喜,病也好了一半,当下就答应了。于是,吴道子便走进后殿画起《江海奔腾图》来。整整九个月,他不出殿堂,吃喝睡全在里边,精心构思壁画。
                          深秋的一天,吴道子高兴地跑出后殿,跪在老和尚面前激动地说:“师父,我已把《江海奔腾图》画出来了!请您去观看。”老和尚听后,病竟然全好了!他沐浴更衣,领着全寺院的和尚一同去后殿观赏。吴道子把后殿大门轻轻打开,只见波涛汹涌,迎面扑来!一位和尚大声惊呼道:“不好啦,天河开口了!”众和尚吓得你挤我撞,争着逃命。老和尚心里有底,站在殿门口,看着扑面而来的浪花仰天大笑,冲着吴道子说:“孩子,你画的这幅《江海奔腾图》成功啦!”从那以后,来柏林寺观赏临摹《江海奔腾图》的文人画师络绎不绝。但吴道子并不骄傲,他更加刻苦地学画,终于成为中国盛唐时期的“画圣”。


                        15楼2014-06-19 21:46
                        收起回复
                          2 ●莫把丹青等闲看,无声诗里颂千秋(明·徐谓)


                          16楼2014-06-19 21: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