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吧 关注:9,408贴子:254,957

历数梁氏通书数宗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日终于收到通书,一阵欣喜,然而当我翻阅时真的让我大失所望大跌眼睛.我的标题很恐怖,我也准备着吧里的网友猛烈的炮轰我,我这里敢说敢言不怕大家攻击.我这里首先还是要感谢通书的诸多编委和工作人员以及无私的赞助者,是你们不懈的努力和十分的艰辛促成了这厚重的两大本书。300元钱的书费与一帮年老而热心梁氏文化事业的编委们所做的贡献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其次请允许我发表下我自已的观点,也许很犀利也许也很不当,还请见谅。
第一宗罪:随意窜改,夸大其词。对这一点吧里好多网友都表示了担忧,对于这一点我也是耿耿于怀,先不说别人的我地的资料就被窜改多处夸大多处,这可是是历史啊怎如此轻率。我相信吧中某个网友说的广西那边的主要编委是不会去随意改的,我也相信他们不会改各地汇来的稿子,因为他们一不熟悉各地情况二没时间去改三也没必要去改,那被窜改的只有是那些二传手或三传手。我的稿子是经过二个人的手才到广西编委的。难怪吧中有人在发行就会上愤怒至极,恐怕他也是看到资料被窜改而愤怒吧。
第二宗罪:遍寻全书,查无凡例。凡例者发凡起例,著书立说首重凡例,它是编书的提纲,是骨架,是标准。如果连凡例都没有,难以想象书是如何编成,恐怕只能成为资料大罗列,无体例可言。听网上吧友说该书也审过稿开过会难道竟无人提出。想必参加审稿的人也参与过修家谱或看过家谱,难道你们家谱中就没凡例吗?
第三宗罪:本末倒置,轻谱系重人物。全书看来人物篇占了一大本,包括宗支世系中的人物简介,通书简直成了中国梁氏人物大全。人物比重大也罢,可偏偏没有任何标准一律上书,这也是没有首先制定凡例标准的原故,诸如高级工程师高级教师或博士之类,请问这在全国多如牛毛,也算得上中国梁氏人物吗?这可是中国梁氏通书啊,不是你一家的谱书,顶多也就你一家族的人物吧,还大书特书另立编章。再请问何谓人物?
第四宗罪:体例不当,内容重复.窃以为在世系篇里已各支人物简介了就没必要再立人物一篇了,或者在宗支世系介绍里可简单带一下出了多少个进士举人贡生国学生或官员大学生等,然后把家族中确实在全国或地方县市中称得上人物的人列举介绍一下而且标准设定宜高不宜低,要以相关史料文献地方史志为准,当代人物要以社会上反响较大,报刊媒体报道的为准。如果顾及那些捐资者或编辑人员可另立介绍,以资鼓励和感谢,而通书却不分人物层次大书特书,恐怕大部分人连村志乡志甚至连家谱的传记中都没资格登载。
时间关系未完侍续------准备吧友的咆哮吧


来自iPad1楼2014-07-01 00:33回复
    、、、、、、、、、、、、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7-01 05:36
    回复
      支持一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7-01 06:48
      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01 07:30
        回复
          敬佩!先顶!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6楼2014-07-01 07:41
          回复
            没看过《通书》,不予致评。不过感觉言之有理,忠言逆耳,顶一个。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07-01 08:00
            回复
              自老嘢应几位兄弟,最先发了几篇“通”帖后,被少数兄弟以为老嘢是“搞屎棍”。老嘢老了,不想自寻烦恼,故后来不再应兄弟要求发照片了。本来准备对《通书》散评的帖子也不发了。到处清风明月”滚饮滚食“,落得个自在逍遥。j今早起来,看到本贴,说的几乎是老嘢想说的内容((声明:没敢准备用”罪“之名,只是作散评矣.),也不再多说。
              顶顶就是!为敢讲真心话的兄弟鼓掌!


              IP属地:广东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4-07-01 08:08
              收起回复
                忠言逆耳,顶!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7-01 08:15
                回复
                  敢说实话,就应该肯定。从而看出,“明州浪子”是位耿直的说实话的汉子。敢说实话的人,就是正直的人。我很赞赏。我顶!


                  IP属地:福建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14-07-01 08:26
                  收起回复
                    三百大洋买一巨本牛人录,借啊。
                    无凡例就是无规矩,一如那幅对联。
                    不需见全书,管窥也可识全豹。
                    十七年的努力,十七年的辛苦,苦劳却不能代表功劳。
                    我(包括许多兄弟)对本书的向往,无非是想看看本支在书中有没有位置,处于什么位置,详细度当不如本房族谱。其他宗支,看他做甚?通过这样来联宗?呵呵。
                    上午眼蒙蒙,先散评到此。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4-07-01 10:15
                    收起回复
                      老嘢本来不想多口的,但既然楼上兄弟讲到了,我就发一小花絮:
                      14日晚,我们到达南宁会议报到处,与我同行的一位兄弟,便急急忙忙找《通书》,当时报到处还未有书。我说,你急什么,明天可看到啦!。该兄弟说:你有所不知。有位老板出钱托我买20套,回去送给兄弟。但条件是看清写我们自己的世系有否出错。如果有错,就不要买回去了,怕被兄弟骂。及至开饭,该兄弟看到一老兄弟带着一套《通书》来。与我同来的兄弟,饭也不赶着吃,缠着有书的兄弟,非看看不可。原来他只看自己村的祖宗有否入《书》的位置,世系源流有否搞错,才能决定明天买书否。看完后,我问他如何,他说基本可以,明天决定买书。
                      看来,有否写漏、写错自己的祖宗?的确是宗亲很关心的问题。


                      IP属地:广东12楼2014-07-01 10:56
                      收起回复
                        建议发个帖收集通书中的错误,等再版时改正。批评编委的话就不要说那么多了,每个支系的资料只有当地的人才会比较明白,提供的资料有错误,外人就算有100人看过也未必能找出来。书中人物介绍太多我认为也不能怪编委,毕竟人家捐款确实应该留名,如果捐了款书上没有名字估计编委要被骂的。我想也没有人有本事写本书能拉到几百万赞助还不留名的。


                        13楼2014-07-01 12:51
                        收起回复
                          这版算不算你所说的·“凡例”呢?


                          IP属地:广西14楼2014-07-01 14:50
                          收起回复
                            直言真君子,磊落大丈夫。
                            胸怀浩然气,寸心显傲骨。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14-07-01 16: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