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吧 关注:4,825贴子:55,952
  • 6回复贴,共1

楚都丹阳地望考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楚都丹阳地望考论
罗运环
武汉大学中国地域文化研究所


IP属地:北京1楼2014-08-30 21:54回复
    既然某ID“梳XX头的师兄”你在你的主贴里面删我的回帖,那就不好意思了,我也会在我的主贴里面删掉你的回帖,毕竟“礼尚往来”嘛


    IP属地:北京9楼2014-09-01 01:46
    回复
      2025-08-04 15:29:4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学术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4-09-02 16:21
      回复
        请搜索参考:
        朝秦暮楚揭开“丹阳”千年历史谜团(图)
        周昭王溺汉江”楚简将是楚都丹阳在老河口的铁证 图
        八百年的楚国发源于“老河口”,老河口是楚国的发源地
        破译“老河口仙人渡安岗霸王坟14支战国楚简” 图


        IP属地:湖北11楼2014-09-25 18:34
        回复
          笼统的说,丹阳是在神农架附近


          IP属地:山东12楼2014-10-14 02:30
          回复
            当代公认楚都丹阳在河南淅川
            河南淅川位于豫、鄂、陕三省边陲,丹江口水库贯穿该县大部分县境。在《史记·屈原列传》中有“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的记载,所谓的丹淅就是指当今淅川的丹淅流域,其具体方位是指淅川境内旁及西峡、商南的汉江支流丹江和淅水流域。丹淅流域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沿丹江西行可至三秦,溯淅水北上可达三晋,顺丹江、淅水而下,可抵楚汉。故而,这里有陆通秦晋、水达吴楚之称。
            我们知道,楚国是在江汉地区发展和强大起来的,但它的主源却不在江汉流域,楚人的祖先最早活动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后来,他们的一支在上古民族冲突的旋涡中,在敌对势力的压迫和打击下,逐渐南迁,在西周初年迁移到豫、鄂、陕边陲的丹淅流域,并建都丹阳,最终得以发展强大。
            楚人在丹淅流域频繁的活动,给这里留下了众多的遗址和遗物,可几千年来它们一直都沉睡在地下并不为人所知,1958——1973年国家在这里修建了丹江口水库,使丹淅流域方圆几十公里的区域被大水淹没,成了一望无际的丹江口水库库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丹江口库区水位的不断变化,使这些沉睡几千年的遗址遗物得以重见天日。 1977年—1979年,考古工作者在当时的淅川县仓房公社(现为仓房镇),丹江岸边下寺龙山附近发掘24座春秋时期的楚国墓葬,共出土了包括青铜礼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生产工具和玉器等各类文物达8000余件,在这群楚墓中最大的一座是下寺2号墓,该墓为楚令尹(相当于后世的宰相)子庚墓。子庚名午,亦称公子午、王子午,楚共王晚期任司马,楚康王元年(公元前559年)冬前令尹子囊死,由他接任令尹,至康王八年(前552年)夏病死。死后的漫长时间里,他的整个家族也都葬在这座龙山上,至今已有2500多年。整个下寺楚墓群出土的器物数量之多、造型之精美、工艺之先进、铭文之丰富,为国内同类楚墓所罕见,其中很多器物后来都成为“全国之最”。下寺岭楚墓的发掘,一时间轰动了全国,使人们重新审视楚文化,开始把寻找楚文明的目光投向了这里。 1990年—1992年间,考古工作者再次在下寺春秋楚墓群附近的和尚岭、徐家岭等地发掘了10余座楚国贵族墓葬群,出土文物达2000多件。这是继下寺春秋楚墓群发掘之后,丹淅流域楚文化考古中的又一重大收获,再一次为楚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992年,该墓地的发掘还被评为当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先后几次的考古大发现使丹淅流域成为世人关注的一个新的焦点,后来,考古工作者为了对丹淅流域的楚墓群做一个全面了解,先后对该地区的楚墓葬进行全方位的调查。共在这里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群28处,其中包括下寺、和尚岭、徐家岭、毛坪等诸多墓区,总数已达2000多座,而实际上却远远超过此数,因为还有许多墓葬及遗址已葬身水底而无法统计。 一座座贵族墓地的发掘,一件件惊世文物的出土,丹江口水库区域已成为研究楚文化绕不开的话题。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丹江口水库很可能就是司马迁所说的楚国最初的封地丹阳,而当地老百姓世代传称的龙城,极可能就是楚国始都。龙城到底是不是楚国始都,楚人是否从此起步发展成为雄踞南方的泱泱大国,创造出浪漫瑰丽的楚文化,成为楚国早期历史研究的热点问题。但也有其他种种说法,现在我们根据《史记》、《汉书》等古文献记载,再结合考古学上的巨大发现,以及该地区所处重要的地理位置来看,这个地区作为楚国早期都城丹阳的所在地的可能性要大于其他任何一种说法。
            史料记载:
            1《史记·秦本纪》(秦惠文王后元)十三年,庶长章(魏章)击楚於丹阳,虏其将屈匄,斩首八万;又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楚围雍氏,秦使庶长疾助韩而东攻齐,到满(秦将姓名也)助魏攻燕。
            2《楚世家》(怀王)十七年春,与秦战丹阳,秦大败我军,斩甲士八万,虏我大将军屈匄、裨将军逢侯丑等七十馀人,遂取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乃悉国兵复袭秦,战於蓝田,(正义蓝田在雍州东南八十里,从蓝田关入蓝田县。)大败楚军。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归。
            3《张仪列传》楚王不听,卒发兵而使将军屈匄击秦。秦齐共攻楚,斩首八万,杀屈匄,遂取丹阳、汉中之地。楚又复益发兵而袭秦,至蓝田,大战,楚大败,於是楚割两城以与秦平。
            4《屈原贾生列传》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索隐二水名。谓於丹水之北,淅水之南。丹水、淅水皆县名,在弘农,所谓丹阳、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於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13楼2017-06-05 12:58
            收起回复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一:紫禁即丹禁,天子所居。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二:紫宫即丹宫,均指帝王的宫殿。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三:紫诰即丹诰,皇帝的圣旨。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四:紫阙即丹阙,指皇宫宫门。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五:紫泉即丹泉,仙泉,饮之不死。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六:紫鸾即丹鸾,传说中神鸟。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七:紫闱即丹闱,皇宫。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八:紫凤即丹凤,神鸟。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九:紫书即丹书,朱笔书写的诏书。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紫泥即丹泥,红色的印泥。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一:紫房即丹房,炼丹房。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二:紫宸即丹宸,天子宫殿。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三:紫殿即丹殿,帝王宫殿。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四:紫台即丹台,神仙所居。
              紫通丹文献证据例十五:紫枢即丹枢,指代朝廷。
              紫阳即丹阳。
              西峡紫阳就是丹阳之战的所在地。
              而楚国始都丹阳在保康紫阳。


              IP属地:天津14楼2019-04-28 1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