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个深受栖息地破坏之害的则是鮠科。鮠科虽然不是高度特化类群,但在南方却拥有较多近缘种,这些近缘种有些曾经分布广泛,有些则分布狭窄,但令人心寒的是无论分布广泛还是狭窄,在现如今这些物种却都难觅踪影。越鳠、钝吻鮠、条纹拟鲿等本来在南方有相当数量的分布,现如今却几乎濒临灭绝。中臀拟鲿仅分布于云南滇池流域,现如今也已经走到毁灭的边缘。然而,由于东亚鮠科有着较近的亲缘关系,许多水族爱好者往往把这些不同的拟鲿一概而论认作黄颡鱼,不了解它们的珍惜性也就无法加以保护。某些地区更是简单的把它们作为食用鱼对待,而他们吃掉的很可能就是一个濒危甚至极危的物种。
䱀科的处境同样很不乐观【注:以下“䱀”字一律用“央”代替】。央科在中国分布的是央属和修仁央属,其中仅有央属的白缘央和鳗尾央数量较多,其他种类分布地区都较为狭窄,数量较少,其中金氏央可能已经灭绝。
鲶科的土鲶和大口鲶都是重要经济鱼类,然而其他鲶科鲶属成员则活的很艰难。东北地区的怀头鲶(索氏六须鲶)由于过度捕捞已经变得罕见,而渔民对怀头鲶的捕捞却反而变本加厉,虽然他们也是为生计所迫,但这也折射出中国在物种保育宣传和执行力度上严重不足。云南的特有鲶科成员昆明鲶可能已经灭绝,而抚仙鲶也因为环境恶化而游走在灭绝边缘,但这些境况远比中华鲟差的物种却极少出现在保育宣传中,一个早已脱离灭绝危险数量大增的扬子鳄却仍然坐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位置上,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物种保育的悲哀。
䱀科的处境同样很不乐观【注:以下“䱀”字一律用“央”代替】。央科在中国分布的是央属和修仁央属,其中仅有央属的白缘央和鳗尾央数量较多,其他种类分布地区都较为狭窄,数量较少,其中金氏央可能已经灭绝。
鲶科的土鲶和大口鲶都是重要经济鱼类,然而其他鲶科鲶属成员则活的很艰难。东北地区的怀头鲶(索氏六须鲶)由于过度捕捞已经变得罕见,而渔民对怀头鲶的捕捞却反而变本加厉,虽然他们也是为生计所迫,但这也折射出中国在物种保育宣传和执行力度上严重不足。云南的特有鲶科成员昆明鲶可能已经灭绝,而抚仙鲶也因为环境恶化而游走在灭绝边缘,但这些境况远比中华鲟差的物种却极少出现在保育宣传中,一个早已脱离灭绝危险数量大增的扬子鳄却仍然坐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位置上,这不得不说是中国物种保育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