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突厥全面入侵
唐军在马邑前哨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事情远未结束,突厥很快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入侵。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七月“癸未(初九日),突厥寇原州;乙酉(十一日),寇朔州。李高迁为虏所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将兵救之。……八月,甲辰(初一日),……又寇马邑”。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七月初九日,突厥入寇原州,七月十一日,突厥入寇朔州,八月初一日,突厥又寇马邑,原州属关内道,详见附图2,朔州属河东道,详见附图1。
突厥入寇原州,并未记载起因,笔者认为,可能与梁师都的引导有关,五六月间,梁师都2次引导突厥入寇关内道州县,则此次入寇原州,可能也是梁师都的主意,但是史料无载,因此这只是推测。
突厥入寇朔州,则还是因为马邑的问题。
这里又要提到那个“初字段”,“初字段”的第二句,“颉利可汗怒,大发兵攻马邑。高迁惧,帅所部二千人斩关宵遁,虏邀之,失亡者半”,这段记载应该与上文引用的七月“乙酉(十一日),寇朔州。李高迁为虏所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将兵救之”是同一件事。
此外,“初字段”第3句记载到:
颉利自帅众攻城,满政出兵御之,或一日战十馀合。上命行军总管刘世让救之,至松子岭,不敢进,还保崞城。
上文已进行了分析,“初字段”的高满政击破突厥万余骑的记载,对应七月初二日的腊河谷之战;颉利大发兵击败李高迁的记载,对应七月十一日突厥寇朔州。
那么,接下来的“颉利自帅众攻城”这一段,对应到哪个时间点呢?岑仲勉先生未再进行分析,认为,可以留在“初字段”。
唐军在马邑前哨战中取得了胜利,但是,事情远未结束,突厥很快就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入侵。
据《资治通鉴》记载,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七月“癸未(初九日),突厥寇原州;乙酉(十一日),寇朔州。李高迁为虏所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将兵救之。……八月,甲辰(初一日),……又寇马邑”。
武德六年(公元623年)七月初九日,突厥入寇原州,七月十一日,突厥入寇朔州,八月初一日,突厥又寇马邑,原州属关内道,详见附图2,朔州属河东道,详见附图1。
突厥入寇原州,并未记载起因,笔者认为,可能与梁师都的引导有关,五六月间,梁师都2次引导突厥入寇关内道州县,则此次入寇原州,可能也是梁师都的主意,但是史料无载,因此这只是推测。
突厥入寇朔州,则还是因为马邑的问题。
这里又要提到那个“初字段”,“初字段”的第二句,“颉利可汗怒,大发兵攻马邑。高迁惧,帅所部二千人斩关宵遁,虏邀之,失亡者半”,这段记载应该与上文引用的七月“乙酉(十一日),寇朔州。李高迁为虏所败,行军总管尉迟敬德将兵救之”是同一件事。
此外,“初字段”第3句记载到:
颉利自帅众攻城,满政出兵御之,或一日战十馀合。上命行军总管刘世让救之,至松子岭,不敢进,还保崞城。
上文已进行了分析,“初字段”的高满政击破突厥万余骑的记载,对应七月初二日的腊河谷之战;颉利大发兵击败李高迁的记载,对应七月十一日突厥寇朔州。
那么,接下来的“颉利自帅众攻城”这一段,对应到哪个时间点呢?岑仲勉先生未再进行分析,认为,可以留在“初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