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五里吧吧 关注:13贴子:585
  • 10回复贴,共1

水墨丹青,茶文化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4-10-26 19:47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4-10-26 19:48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4-10-26 19:49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4-10-26 19:49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14-10-26 19:50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10-26 19:50
            回复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10-26 19:52
              回复
                [图片]禅茶一味,意指禅味与茶味相通并且以禅意去品茶味。只有象修禅那样品茶才能品出真正的茶香。茶与禅的相通之处还在于追求它们精神境界的提纯和升华。大口饮喝茶只能止渴,象修禅那样去品茶,才能知道好茶的精妙。喝茶能静心、静神,有助于陶冶情操、去除杂念。修禅更是如此。
                禅茶一味,讲求意境,是建立在喝茶基础上的心理意志修炼。讲求放下,在品茶时放下世间一切名利地位种种纷扰专心体会清静超脱。
                茶禅始于中国,发扬光大于世界各地。
                寺院饮茶之风的兴起,最初起源于僧人们的坐禅。僧人们坐禅时晚上不吃斋,又需要清醒的头脑、集中精力,所以饮茶对他们来说是好办法。佛教的发源地是印度,而茶文化的发源地是中国。在唐朝寺院僧众念经坐禅,皆以茶为饮,清心养神。饮茶对于僧人,即可提神,调养身心。茶的俭朴,让人矜守俭德,不去贪图享乐;茶道的专注,让人的精神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这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茶禅一味”。
                禅宗祖师常以生活中的事情点醒行人,为佛教茶文化留下了一些禅师们借茶说禅的公案故事。例如《五灯会元》记载,一客人向南隐问禅,南隐以茶相待。他将茶水倒入杯中,茶满了仍继续倒……,客人说:“师父,茶已经满了,不要再倒了。”南隐说:“你就象这只茶杯一样,里面装满了你自己的看法、想法,你不先把你自己的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对你说禅!”另一关于“赵州茶”的公案尤为著名。赵州从谂禅师问新到僧:“曾到过这里吗?”回答说:“曾到过”,赵州说“吃茶去”。又问一僧,回答说“不曾到过。”赵州仍说“吃茶去”。院主听了觉得奇怪,问赵州:“为什么曾到者让吃茶去,不曾到者也让吃茶去?”赵州叫院主,院主答“在”,赵州说:“吃茶去”。 实际上一句吃茶去蕴含有禅师的修为的暗示,若是有缘人就可心心相印有所体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当代诗人赵朴初十分喜爱这则公案,曾写诗云:“七碗爱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赵朴初曾多次将此诗写成条幅赠人或贺会,以启发人们去继承和体会古德“茶禅一味”的旨趣。[图片]真理无处不在,只要有心时时警觉,因缘成熟处处都能得到利益。
                据史料考证,明确提出“茶禅一味”的是唐朝的善会禅师,从理念上加以阐发的是两宋时期的圆悟克勤大师。圆悟克勤还挥毫写下“茶禅一味”四个大字,影响广远,为品茶修禅人士之很高之境界,也是常人应该学习追求的高尚情操。南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日本国师圆尔辩圆来到中国,师从径山寺无准法师,回国后将径山寺的“茶宴”仪式传入日本,逐步演变成盛行至今的日本茶道,“茶禅一味”也便成为日本高僧和雅士的最高情趣。
                “禅”,佛教“禅那”的简称,巴利语 Jhāna 的音译。梵语是 Dhyāna。也有译为“弃恶”或“功德丛林”者。其意译为“思维修”或“静虑”静卢、静虑、禅、定、三昧、正受、三摩提、奢摩他、解脱,亦名背舍(因为佛经的翻译主要是个人行为所以一词有众多译法很不统一)。禅是指佛门修行正定的方法和所证境界。其中有祖师禅与如来禅的区别。言思维修是依因立名,意指一心思维研修为因,得以定心,故谓之思维修。言静虑者是依体立名。其禅那之体,寂静而具审虑之用者,故谓之静虑。静即定,虑即慧,定慧均等之妙体曰“禅那”。也就是佛家一般讲的参禅。虚灵宁静,把外缘(外在事物)都摒弃掉,不受其影响;把神收回来,使精神返观自身即是“禅”。[图片]佛门修行的目的是使人们能够彻底消除各种痛苦。佛门的修行主要包括制止身口恶行的戒,训练心降服心理缺陷(佛门术语叫烦恼)的定,和观察身心世界以认清人生宇宙自然规律,究竟真相的智慧三部分内容。也就是持戒断恶,修定调伏自心,修慧觉悟真理。这些修行要贯穿于整个生活,在生活中也是很实用的。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4-10-26 20:00
                回复
                  味到深处才知茶,茶是有出身、有经历、有归宿的生命,茶之为茶最隆重的经历,自然是期待被品饮、正当被品饮的这个过程。
                    国人爱茶,一日不可无此君。
                    沏茶敬茶是待客饷宾迎亲会友不可缺的礼节。每到一处,主人除了给你介绍山水胜迹,少不了要让你品尝当地的名茶。
                    一杯热茶端上来,自然有种心灵的沟通,感情的融合,一切尽在不言中。
                    茶,一身清正,忌俗、忌尘、忌噪音、忌油腻、忌膻腥,她是天地日月孕育的精英,呼吸山岚云雾雨雪之清。或是沏泡在壶中,抑或是收藏在罐里,虽然经历采摘、揉搓、滚煞、烘炒、气蒸等多道工艺,她都是一个活的生命,只要一遇到水,她就演绎生命的精彩,释放生命的本色,让你体味生命的原味。因而,她对水质、水温的要求极高,唯有地母之乳、名山之泉、天落雪水才能和她匹配;火之过燥,沏之过急,闷盖过久,都得不到茶的真味,只能闻到烟火的熟汤气。 喝茶,是种心灵的放假,精神的滋润,三五好友,假座山水之间,选个幽静茶会所,泡上一壶茗茶……慢慢等待,细细去品,让你浮躁的心态平稳下来,让你矜持的神情放松开来,然后你嗅到飘逸的茶香,看到叶片在杯中自在沉浮的姿态,于是你注意到窗上的竹影摇曳,听到高树的鸟鸣,于是你的思绪变得清新而高远,怡悦的快感渗透到身体的每个细胞。懂茶的人多,懂你的人少;喝茶的人多,泡茶的人少;说茶的人多,品茶的人少;噌茶的人多,带茶的人少;买茶的人多,爱茶的人少。
                    任凭她神马人多,神马人少,“人对了,茶就对了”。


                  IP属地:安徽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4-10-26 20:04
                  回复
                    喝茶不喝酒了吗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4-10-26 21:3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