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埃及进击
克鲁威尔将军这一仗实在打得不错;24日的上午,他在公路上向隆美尔报告一切的经过,隆美尔原本不太清楚托布鲁克以南的作战详情。此时敌军大部已在西迪里齐被击毁,只有少数侥幸逃脱了。这个事实使隆美尔的决心益加坚定,他早已决定深入敌人后方向西南面挺进。隆美尔这样解释他的计划:“既然英军指向托布鲁克的兵力大部分已被击毁,那么我们就应该向东进攻,以击毁新西兰和印度部队为目的,使其无法和其他主力的残部会合在一起,再向托布鲁克发动联合攻势。同时我们应该攻下哈巴塔和马达里拉(Maddalena),以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我们应该趁敌人在新败之余、震惊的意识尚未消失之前,马上迅速前进,尽可能把我们全部的兵力攻到西迪欧麦尔。”
隆美尔想趁敌人在混乱和溃散之中,尽量扩张战果——他知道敌人此时一定站不住脚跟——他希望出其不意地冲入塞卢姆防线以南的地区,使敌人的混乱情形更加扩大,最后不得不逃回埃及境内。我们的全部机动兵力都被指派参加这一次作战。
把各种不同的零星部队编成一个微弱的防守兵力,由炮兵指挥官波特赫尔将军(Gen.Botteher)指挥,部署在托布鲁克以南,以防止敌人再作任何解围的企图。意军的步兵留在盖比井,至于对托布鲁克的包围还是由原有的部队负责。这要算是隆美尔一生所作过的最冒险的决定,曾经受到若干德国官方人士的强烈批评——这些人对于非洲战场的实际情形并不了解——但是敌人却对隆美尔恭维备至。
当然,这时他可以先把在托布鲁克以南被击溃的英军残部全部消灭掉,不过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他决定出其不意地在塞卢姆方面先发动奇袭,并同时打击敌人最敏感的部位——他们的补给线。于是在11月24日的中午,德国非洲军和意军阿里埃特师就开始在沙漠作迅速果敢的行军,完全不顾及英军对于他们侧翼的威胁。在猛冲之下,当天下午就到达了西迪欧麦尔。隆美尔在纵队的先头前进,领着第二十一装甲师直冲过印军第四师,进入西地苏来曼地区,以期从东面封锁住哈尔法亚防线。第十五装甲师奉命攻击西迪欧麦尔。另外组成了两个混合战斗群,一个攻击在马达里拉的敌军补给中心,另一个摧毁敌人在哈巴塔附近的营帐,那是沙漠铁路的终点。毫无疑问,这些行动会严重阻挠敌人的补给作业,但是却不可能使其整个崩溃。有些报道说“当时整个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命运已经危在旦夕,可隆美尔却未能一刀把它切断”。这种说法实在是毫无根据。
11月24日,隆美尔在格拉齐亚尼铁丝网防线以东的比尔希弗尔曾(Bir Sheferzen)附近下达命令,时间是在傍晚前。然后他开车赶往第二十一装甲师,以便亲自率领他们开往哈尔法亚隘道。在回西迪欧麦尔的途中,他的车子却抛锚了。在天将黑的时候,幸亏“猛犸”装载着克鲁威尔和他的军部僚属,也从那里经过。隆美尔说:“让我们搭个便车吧。”此时他和他的参谋长高斯已经冻得发抖了。于是“猛犸”装载着非洲兵团中的所有重要高级将领,向格拉齐亚尼防线驶去。不幸得很,此时在沙漠中已经找不到路,四顾茫然,毫无办法。最后,隆美尔感到不耐烦了,他把那个指挥驾驶的副官遣开,说道;“我自己来吧。”可是这回连隆美尔决定方向的神秘能力也不管用了。更糟的是这个地区还在敌人控制之下。印军的传骑在“猛犸”的旁边走来走去,还有英国的战车和美制的卡车也在它的前面经过。他们却都没有想到德方所有高级将领都坐在这个车子里面,距离他们不过两三码远。10名军官和5名士兵在这个荒漠中度过了紧张的一夜。
在以后几天,隆美尔仍然开着车从这个单位赶到那个单位,常常越过英军的战线,亲自去挽救那些层出不穷的危机。有一次,他走进了一个新西兰的野战医院——当地仍然被英军控制。那个时候,谁也搞不清目前谁控制这儿,谁是谁的俘虏——只有隆美尔心里明白。他问他们需要些什么东西,并且答应提供一些医药补给,然后大摇大摆走了出来,继续驾车前进——英国人都不敢拦住他。
此时,第二十一装甲师违反了它原先接到的命令,误听了军部后方参谋人员错传的一个命令,经过哈尔法亚隘道直到卡普佐,与新西兰部队纠缠苦战,情势颇为危险。非洲军向西迪欧麦尔的攻击也失败了,不久我们便看得出来,虽然是在大败之后,敌军的兵力似乎还是远较我们想象的来得强大。他们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后来我们才知道,由于奥钦烈克将军的直接干涉,才使英军的局势转危为安。奥钦烈克当时是英国中东集团军群总司令,在最后关头从开罗赶到了前线,否决了孔令汉将军(Gen,Cunningham)撤出迈尔迈里卡、退回埃及的决定。

图10 十字军作战(第二阶段,1941年11月)
就对于敌方指挥官的心理效果而言,隆美尔的果敢突击几乎已经发生了决定性作用。23日在西迪里齐附近惨败之后,孔令汉想放弃这次攻势,撤回埃及边界,在隆美尔攻势不能达到的地方去重整兵力。可是刚刚赶到前线的奥钦烈克却反对他的主张。
第二天,隆美尔又命令非洲军作战略性的突袭。他们深入敌人的后方,使得英军发生了相当的混乱和恐惧。这种情形更使孔令汉感到焦烦不堪。假使当时他具有决定进退的全权,隆美尔就可能已经大获全胜了。可是11月26日当奥钦烈克回到开罗的时候,他决定撤换孔令汉,另派他的副参谋长李特奇将军(Gen.Ritchie)继任。
由于奥钦烈克的坚决,才使英军转败为胜。不过他这个决定却比隆美尔的行动更富有赌博的意味。为了使英军还能继续进攻,他简直把第八集团军孤注一掷。幸亏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走错了方向,而新西兰和印度部队又都能坚守不屈,才使他的冒险成功。
结果,隆美尔这一次突袭只是一场虚惊。当突袭开始的时候,他几乎有全胜的把握。可是到了结束的时候,情势却对他不利了。不过这一次成败之机,实在是间不容发,不仅心理方面如此,连物质方面也是如此。当他从东南面向埃及边境引兵深入的时候——其目的本是切断英军的补给——曾经从两个英军的主要仓库旁通过,这是英军进攻时的主要补给来源。这两个大堆栈,每一个占地都有6平方英里的面积,分别位于格布尔沙里的东南和西南,距离约为15英里。只有第二十二近卫旅负责防守它们。德军经过的地方距离它们实在太近了,但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两个巨型的堆栈。其原因一方面是掩蔽的技术高明,另一方面是英军控制着制空权,使隆美尔无法作空中侦察。
假使隆美尔在西迪里齐大捷之后,即向南扫荡英军第三十军的残部,那么可能就会发现这两个大仓库,而胜利也就成为定局了。说来似乎很讽刺,正因为他追求更大的目标,结果反而错过了更大的目标。
克鲁威尔将军这一仗实在打得不错;24日的上午,他在公路上向隆美尔报告一切的经过,隆美尔原本不太清楚托布鲁克以南的作战详情。此时敌军大部已在西迪里齐被击毁,只有少数侥幸逃脱了。这个事实使隆美尔的决心益加坚定,他早已决定深入敌人后方向西南面挺进。隆美尔这样解释他的计划:“既然英军指向托布鲁克的兵力大部分已被击毁,那么我们就应该向东进攻,以击毁新西兰和印度部队为目的,使其无法和其他主力的残部会合在一起,再向托布鲁克发动联合攻势。同时我们应该攻下哈巴塔和马达里拉(Maddalena),以切断他们的补给线。我们应该趁敌人在新败之余、震惊的意识尚未消失之前,马上迅速前进,尽可能把我们全部的兵力攻到西迪欧麦尔。”
隆美尔想趁敌人在混乱和溃散之中,尽量扩张战果——他知道敌人此时一定站不住脚跟——他希望出其不意地冲入塞卢姆防线以南的地区,使敌人的混乱情形更加扩大,最后不得不逃回埃及境内。我们的全部机动兵力都被指派参加这一次作战。
把各种不同的零星部队编成一个微弱的防守兵力,由炮兵指挥官波特赫尔将军(Gen.Botteher)指挥,部署在托布鲁克以南,以防止敌人再作任何解围的企图。意军的步兵留在盖比井,至于对托布鲁克的包围还是由原有的部队负责。这要算是隆美尔一生所作过的最冒险的决定,曾经受到若干德国官方人士的强烈批评——这些人对于非洲战场的实际情形并不了解——但是敌人却对隆美尔恭维备至。
当然,这时他可以先把在托布鲁克以南被击溃的英军残部全部消灭掉,不过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所以他决定出其不意地在塞卢姆方面先发动奇袭,并同时打击敌人最敏感的部位——他们的补给线。于是在11月24日的中午,德国非洲军和意军阿里埃特师就开始在沙漠作迅速果敢的行军,完全不顾及英军对于他们侧翼的威胁。在猛冲之下,当天下午就到达了西迪欧麦尔。隆美尔在纵队的先头前进,领着第二十一装甲师直冲过印军第四师,进入西地苏来曼地区,以期从东面封锁住哈尔法亚防线。第十五装甲师奉命攻击西迪欧麦尔。另外组成了两个混合战斗群,一个攻击在马达里拉的敌军补给中心,另一个摧毁敌人在哈巴塔附近的营帐,那是沙漠铁路的终点。毫无疑问,这些行动会严重阻挠敌人的补给作业,但是却不可能使其整个崩溃。有些报道说“当时整个英国第八集团军的命运已经危在旦夕,可隆美尔却未能一刀把它切断”。这种说法实在是毫无根据。
11月24日,隆美尔在格拉齐亚尼铁丝网防线以东的比尔希弗尔曾(Bir Sheferzen)附近下达命令,时间是在傍晚前。然后他开车赶往第二十一装甲师,以便亲自率领他们开往哈尔法亚隘道。在回西迪欧麦尔的途中,他的车子却抛锚了。在天将黑的时候,幸亏“猛犸”装载着克鲁威尔和他的军部僚属,也从那里经过。隆美尔说:“让我们搭个便车吧。”此时他和他的参谋长高斯已经冻得发抖了。于是“猛犸”装载着非洲兵团中的所有重要高级将领,向格拉齐亚尼防线驶去。不幸得很,此时在沙漠中已经找不到路,四顾茫然,毫无办法。最后,隆美尔感到不耐烦了,他把那个指挥驾驶的副官遣开,说道;“我自己来吧。”可是这回连隆美尔决定方向的神秘能力也不管用了。更糟的是这个地区还在敌人控制之下。印军的传骑在“猛犸”的旁边走来走去,还有英国的战车和美制的卡车也在它的前面经过。他们却都没有想到德方所有高级将领都坐在这个车子里面,距离他们不过两三码远。10名军官和5名士兵在这个荒漠中度过了紧张的一夜。
在以后几天,隆美尔仍然开着车从这个单位赶到那个单位,常常越过英军的战线,亲自去挽救那些层出不穷的危机。有一次,他走进了一个新西兰的野战医院——当地仍然被英军控制。那个时候,谁也搞不清目前谁控制这儿,谁是谁的俘虏——只有隆美尔心里明白。他问他们需要些什么东西,并且答应提供一些医药补给,然后大摇大摆走了出来,继续驾车前进——英国人都不敢拦住他。
此时,第二十一装甲师违反了它原先接到的命令,误听了军部后方参谋人员错传的一个命令,经过哈尔法亚隘道直到卡普佐,与新西兰部队纠缠苦战,情势颇为危险。非洲军向西迪欧麦尔的攻击也失败了,不久我们便看得出来,虽然是在大败之后,敌军的兵力似乎还是远较我们想象的来得强大。他们很快恢复了战斗力,后来我们才知道,由于奥钦烈克将军的直接干涉,才使英军的局势转危为安。奥钦烈克当时是英国中东集团军群总司令,在最后关头从开罗赶到了前线,否决了孔令汉将军(Gen,Cunningham)撤出迈尔迈里卡、退回埃及的决定。

图10 十字军作战(第二阶段,1941年11月)
就对于敌方指挥官的心理效果而言,隆美尔的果敢突击几乎已经发生了决定性作用。23日在西迪里齐附近惨败之后,孔令汉想放弃这次攻势,撤回埃及边界,在隆美尔攻势不能达到的地方去重整兵力。可是刚刚赶到前线的奥钦烈克却反对他的主张。
第二天,隆美尔又命令非洲军作战略性的突袭。他们深入敌人的后方,使得英军发生了相当的混乱和恐惧。这种情形更使孔令汉感到焦烦不堪。假使当时他具有决定进退的全权,隆美尔就可能已经大获全胜了。可是11月26日当奥钦烈克回到开罗的时候,他决定撤换孔令汉,另派他的副参谋长李特奇将军(Gen.Ritchie)继任。
由于奥钦烈克的坚决,才使英军转败为胜。不过他这个决定却比隆美尔的行动更富有赌博的意味。为了使英军还能继续进攻,他简直把第八集团军孤注一掷。幸亏德军第二十一装甲师走错了方向,而新西兰和印度部队又都能坚守不屈,才使他的冒险成功。
结果,隆美尔这一次突袭只是一场虚惊。当突袭开始的时候,他几乎有全胜的把握。可是到了结束的时候,情势却对他不利了。不过这一次成败之机,实在是间不容发,不仅心理方面如此,连物质方面也是如此。当他从东南面向埃及边境引兵深入的时候——其目的本是切断英军的补给——曾经从两个英军的主要仓库旁通过,这是英军进攻时的主要补给来源。这两个大堆栈,每一个占地都有6平方英里的面积,分别位于格布尔沙里的东南和西南,距离约为15英里。只有第二十二近卫旅负责防守它们。德军经过的地方距离它们实在太近了,但却始终没有发现这两个巨型的堆栈。其原因一方面是掩蔽的技术高明,另一方面是英军控制着制空权,使隆美尔无法作空中侦察。
假使隆美尔在西迪里齐大捷之后,即向南扫荡英军第三十军的残部,那么可能就会发现这两个大仓库,而胜利也就成为定局了。说来似乎很讽刺,正因为他追求更大的目标,结果反而错过了更大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