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于仲通
唐朝官吏。名向,字仲通。汉族,渔阳县人,寄籍仪陇县度门(其生存时代至2004年前度门属南部县),鲜于氏起源于商纣王叔叔箕子。鲜于仲通生于武周长寿二年(693),中年举进士
鲜于深得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赏识,引为采访支使,委以心腹重事。唐天宝初年,鲜于向剑南节度使章仇推荐杨贵妃兄杨国忠。杨借章仇之力,得以觐见唐玄宗,拜为朝廷参政命官。天宝九年(750),推荐鲜于为剑南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公元751年发生的唐朝与南诏间的天宝战争,唐军统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杨为鲜于掩盖讨伐南诏败迹,并推荐为京兆尹。天宝十二年(753),鲜于请为杨刻"铨综之能"碑,立于尚书省门,以颂杨。不久,鲜于违杨遭贬,天宝十四年(755)病故。有《鲜于向集》,今佚。
唐朝官吏。名向,字仲通。汉族,渔阳县人,寄籍仪陇县度门(其生存时代至2004年前度门属南部县),鲜于氏起源于商纣王叔叔箕子。鲜于仲通生于武周长寿二年(693),中年举进士
鲜于深得剑南节度使章仇兼琼赏识,引为采访支使,委以心腹重事。唐天宝初年,鲜于向剑南节度使章仇推荐杨贵妃兄杨国忠。杨借章仇之力,得以觐见唐玄宗,拜为朝廷参政命官。天宝九年(750),推荐鲜于为剑南节度使。天宝十年(751),公元751年发生的唐朝与南诏间的天宝战争,唐军统帅鲜于仲通"仅以身免"。
杨为鲜于掩盖讨伐南诏败迹,并推荐为京兆尹。天宝十二年(753),鲜于请为杨刻"铨综之能"碑,立于尚书省门,以颂杨。不久,鲜于违杨遭贬,天宝十四年(755)病故。有《鲜于向集》,今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