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除了一本交通大学、铁道大学外,还有20余所被称为“XXX铁道(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科学校。除个别几所厂办院校外,还有近18所原各个铁路局办的"铁路运输学校"。
这些学校都是建国后划归铁道部管理的,伴随中国铁路半个世纪之久,为铁路发展培养了大批基层人才,也是中国铁路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新时期,我们都知道,就在铁路内部改革,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这一批铁路学校由原所属路局(铁道部)划归地方管理。这也标志着"计划"招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不是教育,更不是过去的辉煌,而是大家关心的就业。其实,铁路改革在人事问题上招收范围更广了,招收大批一本二本学生无可厚非,我们没有异议。但是明白人都能看出,这批铁路院校其实是受到"冷遇"了。这些学校在改革的道路上也许真的会成为"牺牲者"。
但我们若干年后再来回顾中国铁路在教育史上的成绩时,还能坦然面对这批学校在发展道路上作出的牺牲吗?
当我们在说学校和铁路局共建问题时,只会在招聘时路局说你们学生怎样怎样,而是否在平时针对自身要求提过任何建议呢?真的希望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以上仅个人见解,没有任何针对和曲解。只作讨论)
这些学校都是建国后划归铁道部管理的,伴随中国铁路半个世纪之久,为铁路发展培养了大批基层人才,也是中国铁路在教育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新时期,我们都知道,就在铁路内部改革,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这一批铁路学校由原所属路局(铁道部)划归地方管理。这也标志着"计划"招生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但是,今天我们讨论的话题不是教育,更不是过去的辉煌,而是大家关心的就业。其实,铁路改革在人事问题上招收范围更广了,招收大批一本二本学生无可厚非,我们没有异议。但是明白人都能看出,这批铁路院校其实是受到"冷遇"了。这些学校在改革的道路上也许真的会成为"牺牲者"。
但我们若干年后再来回顾中国铁路在教育史上的成绩时,还能坦然面对这批学校在发展道路上作出的牺牲吗?
当我们在说学校和铁路局共建问题时,只会在招聘时路局说你们学生怎样怎样,而是否在平时针对自身要求提过任何建议呢?真的希望我们的选择没有错。
(以上仅个人见解,没有任何针对和曲解。只作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