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影吧 关注:8贴子:217
  • 3回复贴,共1

论动力(随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都想写这么一篇文章,谈谈我的想法。今天可以说出来,我很开心。
每个人都有自己前进的动力,没人愿意做一个意志颓废的人,做一个受人鄙视、寄人篱下的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身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失去了最先支撑自己的动力,这可以说是一种悲哀,亦可以说是一种转变。这是绝大部分的人都要面对的,无法逃脱。
既然如此,不妨从最初的想法说起。每个人在年少的时候都有梦想,都有目标,都曾幻想过自己的成功,也曾无助于自己的失败。我们在少不更事时,可能为一幅画自喜,为一朵花怜惜,为一部电视剧发怒,感慨主人公的不幸。那时的我们是简单的,今天喜欢悠悠球,明天喜欢变形金刚,后天又嚷着问父母要毛绒玩具。我们可以在一两个月里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变换好几次目标。那时的动力也是简单的,为了老师的一朵小红花,为了父母的一句鼓励,一根棒棒糖,一盒巧克力,都可以让我们开心很久。
而后升入中学,很多父母认为这标志着童年的结束,我们无权再看动画片,无权再碰那些被认为是“幼稚”的玩具,因为我们长大了,而事实上,我们又是否真的长大了呢?那时课程增多,作业也多了起来,我们要为一道道数学题绞尽脑汁,对着作文本,脑中一片空白,不同的学生有了不同的兴趣,朋友圈扩大了,而某些方面却渐渐缩小。有的父母不再遵循自然规律——好奇是孩子的天性,甚至不让孩子看一分钟电视,哪怕是新闻联播,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不论对谁而言。诚然,学习是重要的,但我所指的是学习,是你获得的知识,是发自内心的感悟。但对大部分人——父母或孩子,学习只不过是一纸成绩单,那些数字似乎决定了我们的命运。父母也以这些为话题,在朋友中不断打听,比较,有人羞愧,有人得意,而在其他人——我们眼中,或许是无奈与叹息,是父母经常说的“你要懂事”,“如果现在你不好好学习,那么以后你——”。或许是我的夸张,假如你非要那么想的话,自然可以举例反对。当然也有孩子热爱学习,在乎的不仅仅是那些枯燥、无聊的数字,不是我被表扬了,他被批评了,他们有开明的父母,不用承受太多本不属于他们的东西。
到了高中,有些事情的范围在无声的扩大,毫无征兆。两极分化与学习压力的加剧,更容易致使某些事情的性质改变,变得与它的初衷截然不同。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学习,不,似乎不够准确,应该是那些“引无数学生竞折腰”的成绩单,为了满足虚荣心——自己的或父母的,一些学生开始作弊,而一些学校则专门在考试前的那次升旗仪式上强调此事,又在考试后的升旗仪式上通报批评作弊的学生,这也成为了一种惯例。而高中生的动力,则是那些无法激起他们丝毫兴趣的东西,不过也有人喜欢这些,并为此乐此不疲。我自然不是贬低他们,他们是真正热爱的,难能可贵的保留了自己的兴趣并为自己的大学梦而奋斗。但这毕竟是少数。
因此,大多数人的生活变得混乱与无聊。混乱的人没有受到完全管制,贪恋网络或其他而致使生活毫无规律;无聊的人受管制太多,没有灵魂,如行尸走肉。他们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一切都只是习惯,习惯了每天上学,放学,写作业,睡觉,适应了这百年如一日的生活。至此,动力便成为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没有人会非常努力来实现什么,证明什么,而没有动力的人,他的结局可想而知。
为了很多,不得不放弃;为了很多,失去了动力。我相信,倘若可以重新选择,没有人会为了一件自己一点也不喜欢的事情放弃自己的梦想,为了父母的一句话使自己活的无趣。
学习好的同胞们,你们的动力是什么,你们的梦是什么,你们能否坚持自己的想法,直至获得成功?人生近乎四分之一的时光是在学校度过的,而我真心希望,学校能变得公正,学习能不违背它自己的初衷,学生可以开心的学知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动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大踏步前进!


1楼2015-08-17 23:07回复
    此文高二时有感而发


    2楼2015-08-17 23:09
    回复
      2025-07-31 00:48:1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思想的小愤青~笑~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18 11:0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