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用工艺品吧 关注:3贴子:90
  • 13回复贴,共1

真正校音的结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音孔大小有玄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07 09:58回复
    校音的代价。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07 09:59
    回复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5-10-16 11:26
      收起回复
        在一切俗世中,最俗的当是市井中的地摊。鸡毛与蒜皮齐飞,腥膻与汗臭扑鼻,更有各种吆喝,各种喧嚣。为一文钱讨价还价,为一尺地争拳动脚。
        千年勿勿过。往日文人记载市井繁华,不无得意,不无赞赏,“车不得旋,马不得顾”,尘廛满天、交通堵塞,说明圣天子在朝,说明国泰民安。
        今日已不一样,小市民讨厌地摊,但为图便不得不顾之,及购得所需,则赶紧避去,生怕呆久了沾染了地摊的细菌,又怕熟人碰到自已没面子。少数阶层则更厌恶地摊,认了挡了自己的车马,丑化了自己的城市,恨不得如剔骨上腐肉,除之而后快。
        昔人曾云大隐隐于市。此“市”,非指“城市”,正指市井。今人有些雅士,住于钢筋水泥之城市,自称隐于市,自称“山人”、“道人”、“居士”,却远庖厨,憎市井,对各种摊贩,往往不屑,在茶馆、咖啡厅能一掷千金,对摊贩却要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数钱。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0-25 05:59
        回复
          他喜用绞尽脑汁想出,并没什么典故,却比较雅训的词藻。隐、逸、雅、韵、文、墨、翰、丹、逍、遥、雨、风、水、木、清、华……
          他自己写诗,写词,他焚一炉香,沏一杯茶,他抓着如椽大笔,在薰香上的宣纸上,笔走龙蛇,写出惊鬼泣神的翰墨……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25 06:01
          回复
            当然,挂墙上的往往不是自己的墨宝。
            当然,付刊的妙文,往往不是自己的手笔。
            他只是个文化商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10-25 06:02
            回复
              在另一面,真正的市井,确实已没了隐士。
              隐士这东西,在古时看来,于世无用,于人无害,有人君有荣。
              人君能容物,故世有许由巢父,有严陵陶潜。
              而今天,一切以功利计,隐士无益于世,等同废物,除了归去终南,不可能藏形市井。
              世有古风,则古人存;人有古人之风,则隐士存。
              在江河日下的今天,要隐士何用?
              诚关敬插,代表人君之志,恨不得绳缠索绑,弃所有市井摊贩东洋,隐士若还在,当厌此红尘,如何会隐于斯?
              只剩二三自称隐士者,住在高楼或别墅。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25 06:04
              回复
                软文
                一日雨后日出,彩彻街衢,我穿着汉服,信步走入后山,闻着泥土的清香,不觉动了游兴。也不顾满路泥泞,一直翻过两个三头。正是难得浮生半世闲,为稻梁谋,一身逐渐被机器异化、为世界工场(非厂)的一个螺丝,竟没善待过自己太久了……
                投入自然的怀抱,脚下轻快,却听淙淙水声,鸣于山涧,我循流而上,越走越急,突然眼前一亮,山腰别有洞天,竟有一小小平台,有人结庐于斯,门楹上悬一竹匾,上书:问竹草庐。书法挺拔清逸,令人观之忘俗。
                柴扉半掩,不知主人在否,不敢造次。却听得一声清幽的竹音传来,原来是洞箫吹奏的《迎宾客》。一曲终了,一时神驰。正不知如何交谈,却听一个清亮的声音从庐中传来:佳客远来,未克迎迓,还请恕罪。接着吱呀一声,柴扉开处,一个清矍的老者身影出现在我面前。
                我赶紧作揖:小子闲游,不知仙长在此清修,冒昧打扰,甚是不安。老者笑道:佳客远来,蓬壁生辉,求之不得,请入敝居饮一杯茶如何?
                我笑道:原是要叨扰贤主,愿更闻雅奏。
                老者喜道:今日竹管嗡鸣,小老儿心知有异,果是知音到了。
                我忙道:不敢妄居知音,唯略知音律耳。
                说话之间,已进入庐内,但见庐中一尘不染,四壁萧然,惟一床,一几,二椅,一琴,数箫管。
                我说:先生真是个妙人。
                老者道:非也,丝竹乱人耳,居俗世不为芳邻所容,才避居于此。
                闲话过后,方知老者姓程,名咬银,乃天下知名制管师。言谈渐及音律,我虽也会吹《葬花吟》之类粗浅曲子,怎么在长者面前班门弄斧?只好请先生更奏雅律。程翁也不推,又幽咽地吹起箫管来。
                如春风拂体,如燕鸣廊前,如蝶戏花间,箫声宛转如歌,挥洒自如,仿佛与天地四时的节律都融合在一起,但听气如游丝,声如凤鸣,突然峰回路转处,竟作龙吟之声。
                我从未听过有人的箫声可达此境!
                程翁奏罢,微笑问道:如何?
                我说道:先生雅奏,果不同凡俗,其间气口之精,萦回之妙,腾挪之巧,变化之迅,令人佩服。不知先生如何练就此境?
                程翁说:天地齐,箫人一,息随律动,声随气出,小小竹管,可包万象,八方六合,格物之道,尽在其中。王阳明也曾悟过竹的……
                我不由大惊失色:先生果是仙长在世,弟子愿弃俗世营生,随仙师修炼,恳请收入门墙!说着便欲拜倒,却被程翁扶住:今日一聚,已是有缘,然吾不敢误人子弟,不敢妄居人师!
                我只好作罢,又见天色已晚,向程翁告别:扰仙长清修,罪过不小;然心痴于律,仙翁若不罪,他日再访。
                程翁笑道:山居无事,愿君早来。我亦笑道:一言为定,自当再晤。
                不错,得更闻雅奏,便程门立雪又何如?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0-25 07:06
                回复
                  是日,天气姣好,信步走出旅店,沿南新华街而行,至琉璃厂,却感觉那些书墨香中似乎少了一股清傲的文气,沿路些许乐器店,那些丝竹之器,也似乎少了些清丽和脱俗。是否在现代社会的熙熙攘攘中只能看到利来利往了……
                  正寻思着该打道回府了,却听淙淙的水声传来,我循声而上:箫笛逸家 。顿感舒心极致遍体通畅。进店,看到一面墙上是箫,一面墙上是笛,间中几台拙朴的古琴。
                  许是世间的每一份相遇都自有着一股子相通脾性。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坐下来了,戴先生没有商家的买卖客套,也不多问,只是那么随性地聊起来了。戴先生对箫的心得却与我偶闻的有着大不同。箫,其实也是如同太极,在一呼一吸间,让身体里的气息通过音孔传出去,讲究呼吸与身体动作的协调与自然的溶通,气血的运行与呼吸的配合,合乎于大自然的韵律,自然观想,内观于心,气行自然,合乎自然,对应于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自通,气韵自在,箫音自成……
                  清逸的箫声中,又听到了那遗世独立飘渺孤傲的《葬花吟》。这一呼一吸间的气息,与店中的淙淙流水浑然一体,似乎身处在一处清凉的世界当中。
                  眼角扫处,一温婉玲珑的女子款款步入店中,“这是内子,蒋逸。”戴先生适时介绍。蒋逸老师含颌浅笑,轻轻点头与我们打招呼。蒋逸老师的箫声亦然如同其人,玲珑而温婉。
                  天气向晚催人行,起身告辞之际,我带着遗憾与戴先生、蒋老师道别:“前日匆匆路过,今日再来却没能久坐,遗憾,应该早来。”蒋逸老师浅笑盈盈的温语轻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也是的,天音在此,我应再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0-25 07:06
                  回复
                    底蕴不够的东西看着也确实那啥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11-02 13:43
                    回复
                      每日送出一笛,直到过年。6孔F调哨笛,指法和横笛一样,赢得后可用来教身边朋友启蒙。
                      参赛者要求:
                      1,笛子吧贴吧等级7级以上。注册时间半年以上。不欢迎同时关注了箫吧、哨笛吧、笛箫商家吧的小号(大号没关系)。
                      2,会7种以上常规指法。(筒音做123456,及7或b7)
                      3,贴透明胶吹奏横笛时听不到明显气声。
                      4,在活动帖子上视频,每日由大家评出优胜者。
                      5,地域要求,必须是淮河以南地区,因北方冬天会裂笛子,运费也更贵,我承担不起。
                      6,西南偏远地区或国外、港澳台地区的笛友,欢迎参加打擂台得笛子,邮费也由我承担。
                      7,有水平特别高超者,从大E到小C之间任意调哨笛,都可为君另制(会吹爱尔兰哨笛的朋友肯定知道特殊调哨笛价格不一)。
                      8,本菜鸟保留最终解释权。
                      说明:我从没在笛子吧发过广告,而淘宝店也已关闭,以后应该也不打算做零售。发个帖子乐呵下,不为赚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11-11 15:51
                      回复
                        几点解释
                        1,提出第一点要求的原因,相信大家都懂。
                        2,要求会7种指法,是因为会7种指法的肯定不是新手或老菜。新手和老菜鸟往往自信爆棚,不知审查自身不足,一旦吹不出好音色,就喜欢抱怨乐器问题。虽然这种哨笛本来是给新手用的很好的东西,可是新手往往无法沟通,还是由高手得去,再当面教身旁的新手朋友最好。
                        3,为什么要求“贴透明胶吹奏横笛时听不到明显气声”?所有气鸣乐器都有气声,排箫的气声明显,不失为天籁;哨笛的气声明显,仍然可吹出好音;尺八、南箫,皆有气声,甚至以之为特色。横笛音量大,贴膜音量更大,掩盖气声,却不知气声依然存在。如果愿意将笛膜换成胶布,多数人会发现气声明显了。不是胶布损害了你的音色,不是胶布带来气声,而是胶布提醒你:你之前的气声就不小。演奏家一辈子追求的目标之一,正是”气口精微“。气声不可避免,但可以尽量最小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11-12 1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