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管子吧 关注:5贴子:111
  • 10回复贴,共1

【原创】实用多元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网搜了一下多元论,发现并没有自己想要的多元论资料与书籍,没办法既然没有就自己创造一个,并且在它前面加上实用两个字,如果内容有雷同只能说幸运。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03 18:59回复
    所谓的哲学是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的产物,我的实用多元论也是从认识自己与世界中发现的具有实用性原则,所以叫实用多元论。里面大多数的内容也是原于贴吧的各吧友的启发与归纳。非常通俗。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1-03 19:05
    回复
      一,世界是一个实数。
      我们常说天上的星星是无数颗,水里的细沙也是无数,问到头上的头发有多少条时我们习惯性的会说无数条,头上的头发真的无数条吗?不是的头发是有限的,而在不停的头上,不同的时间段里都是不同的,所以人们常说头发有n条,n条在0与无限之间取值,而在某一时刻某一个体,n必然是一个实数。所以宇宙虽大,但在某一时刻某一片段必然是实数。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03 19:18
      回复
        二,世界由n种元素组成。
        我们的高中化学里的元素周期表记录着多种元素,但这并不代表只有那么多,有机率发生的事情就必然发生,人类通过人工合成得到更多的元素,n的取值依然适用,由元素得到更多复杂的化合物,复杂的化合物,形成更为复杂的生物与结构。从整体上看世界从来都没有单一的存在,也没有单一的联系,混成与负阴抱阳,正是如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1-03 19:34
        回复
          三,多元元值可调性
          我们在研究线段时,可以用长就行了,到面积时就要加入宽,到体积时就要加入高。所以多元论的元值是跟据实际的需要而不停地自我调节以求最接近真实。
          以一个自然物体为例,物体的组成是多元的由一种或多种物质组成,但无论是什么物质在可测量的范围的值为(n),这(n)就可用于实际的应用之中,那不可测量的n-(n)就归为可接受的误差之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1-03 19:58
          回复
            这并不代表多元论有问题,问题在于人类认知的有限,人类认知有限并不代表这些微细的差別形响生活。那就是橘生准南则为橘,生于准北则为枳,那还不是剥皮吃,物细微的差异并不形响心的差异。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1-03 20:07
            回复
              佛的五蕴很好所以借用一下,色受想行识。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1-03 20:29
              回复
                以眼为例,色,眼所见为五光十色,奇形怪状。受,大脑的反应为光电信息。想,对脑海中其它信息进行比较,得出深浅强弱程度或理解意义的判断,从这些判断引发出,喜怒哀乐的情绪。行,由情绪牵动思维组织的活动。识,活动对眼见事物的反作用。那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色受想行识,本身也是多元的,色的多元在于物的多元,受的多元在于程度的深浅大小,想的多元在情绪的复杂以及脑中对比信息的多样。个人认为行是最简单的反应而己。
                物的复杂,使心也复杂,故老子说心善渊,渊兮似万物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心总是趋向玄同,个人认为,人不能作出多元的判断在于想,那就是大脑中寻求比较信息,而二极思维则是不停地重复加深同一个比较信息,而不寻找多元。如1+1=2,加深到1+1只能等于2,如蓝蓝的天空,绿色的叶子。故老子说善之与恶相去若何。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11-03 21:22
                回复
                  心所认识的世界,不是真实的世界,无论人类的感知能力有多强,也不能全面认识世界,你能看到自己的背吗,内脏呢,然而这些都不重要了,因为细微的差別不形响体现,有则有无则,快乐源于适合自己与知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11-03 21:32
                  回复
                    如吧友所说物质世界有物质世界的准绳,长宽高。心有心的准绳,比较,类同,归纳分析判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11-03 21:37
                    回复
                      结语,由上海到北京走陆路如何,真实永远不是两点之间连一直线,北京到上海有无数的分岔路,无数的分岔路又开出无数个叉,而心的多元在于在无数个叉中判断比较选择,找一条合适自己的路,找一条最接近真的路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11-03 21: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