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秒从何而来?
现代计时表的鼻祖,始于1816年Louis Moinet发明的计时器,1821年诞生了大家耳熟能详,由Nicolas Mathieu Rieussec先生特为路易十八皇帝看赛马而发明的计时器。然而,计时的机械结构,其实可以追溯到更久远,1720,著名的英国钟表师George Graham发明了一个带摆的装置,可以显示秒钟,并且将一秒切分为四份(即一秒四跳)。

Graham 1720年代中期陀飞轮怀表
18世纪后半叶,独立驱动的秒针出现并安装到了怀表之中(在此之前,大多数表由于精度问题都只有两针显示),钟表师将此用到了自己的机芯之中,用以短暂的记录时间,但并没有办法人工停止计时,只能随其自然停止。1776年,日内瓦的Jean-Moïse Pouzait发表了一份报告,提出了一种独立于驱动时针和分针的传动轮系的秒针系统,它可以随心所欲的启动和停止,这就是最初的完整的跳秒系统。然而,钟表师们注意到,它无法归零,直到19世纪,归零功能的发明,真正意义上的计时表得以问世。
到了19世纪,跳秒结构日渐成熟,逐渐衍生出三种不同的跳秒机制:
第一种系统,是增加附加的小齿轮,这个齿轮和主发条相连,由一根游丝牵动。这种独立的跳秒系统,优势在于不影响主传动轮系的运行,从而不会影响到走时精准度,同时可以随时启停。
第二种系统,就是在擒纵轮旁衍生出一个秒轮,此秒轮有游丝牵制,共60个齿,由于此秒轮和擒纵轮直接相连,所以这种系统对走时精度影响很大。
第三种系统,就是所谓的“单频擒纵”,该擒纵系统为了每秒钟前进一次实现跳秒,会特意”等待“摆轮运行两个周期,然后推进。
19世纪前半叶,机械时计尤其是怀表,因本身技术和工艺尚缺,复杂功能更是少之又少,因而跳秒多数只是单独出现。到了后半叶,随着很多复杂功能的研发和实现,跳秒时常也会和其他机制相结合。不包括如今可能还存在的极少数“隐藏”表款,19世纪后期Louis Audemars、积家等一批著名表厂曾生产过大复杂功能跳秒怀表,同时也有一些品牌,出过一些并不是很复杂的跳秒怀表,比如Henry Moser、百达翡丽、朗格、江诗丹顿等。



19世纪末积家大复杂跳秒怀表

百达翡丽19世纪下半叶中期的跳秒怀表PPM 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