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召唤猛将吧 关注:20,648贴子:1,544,303

回复:西游记里你不知道的冷知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吴承恩笔下的西游记中的嫦娥 在天界可以说是女神一般存在着.
以至于元帅这么大的角色 尚未调戏成功 就要被贬成一头猪


IP属地:浙江66楼2016-02-12 12:42
回复
    【图片】三清之太上老君
    盘古开天辟地 其元神一分为三 是为三清
    而据说老子仅仅是太上老君81个人间化身中的第17个。
    西游记中的老君地位 见:
    一向要来望此老,不曾得来,今趁此残步,就望他一望也好。”即整衣撞进去,那里不见老君,四无人迹。原来那老君与燃灯古佛在三层高阁朱陵丹台上讲道。
    燃灯是佛中至尊 且和老君一同讲道 可见老君之地位
    老君掌管人教 在神话中弟子似乎不多 西游记中仅仅提到了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


    IP属地:浙江67楼2016-02-12 12:42
    回复
      2025-08-03 23:20: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一下哪咤的本事 西游记中 哪咤和悟空交战的具体情况: 先锋官巨灵神与孙悟空未战到三回合,便被孙悟空击败。哪吒见之大怒,冲上前去化身三头六臂,与悟空对战。孙悟空不甘示弱,同样化为三头六臂与哪吒大战三十多个回合,双方亦难分胜负。此时孙悟空偷偷拔下一根毫毛,化为本相,稳住哪吒,真身却绕到哪吒身后,偷袭得手。哪吒左臂负伤,负痛逃走。 哪咤拥有三十六般变化 三头六臂 其实力应当比猪悟能略微强一点点 而略逊于孙悟空。
      天仙克地妖乃自然规律 他在收复牛魔王中起到了重大作用。


      IP属地:浙江68楼2016-02-12 12:42
      收起回复
        【图片】师徒四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应该是类似最佳损友
        而牛魔王那一集也看出来 猪八戒和孙悟空确实是真兄弟
        沙僧眼里 只有取西经 完成任务 而沙僧和唐僧的关系实为不冷不热.
        孙悟空在天庭时游遍天涯海角 雷部天河第一猛帅 天蓬的称号相比他当时也听过
        所以前面我说了 猪八戒的真实实力 孙悟空是知道的.
        所以悟空和猪八戒的关系 确实好与沙僧.


        IP属地:浙江69楼2016-02-12 12:42
        回复
          补前面嫦娥被调戏篇。
          逞雄撞入广寒宫,风流仙子来相接。见他容貌挟人魂,旧日凡心难得灭。
          补充一下 八戒闯入广寒宫是嫦娥主动迎接他的
          实际上我认为天蓬入广寒宫这不只一次而已
          说嫦娥被调戏 确实证据不够
          嫦娥一人独居广寒宫 何其寂寞


          IP属地:浙江70楼2016-02-12 12:43
          收起回复
            红孩儿到底是不是牛魔王的儿子? 铁扇公主会不会跟太上老君有什么不可告人的关系,芭蕉扇是太上老君摘的,却在铁扇公主手里;牛魔王根本不会三昧真火,红孩儿却天生就会。。。耐人寻味!
            有隐情。


            IP属地:浙江71楼2016-02-12 12:43
            收起回复
              玉皇大帝不是天宫最高领帅 实际上道教根本不主张这种封建的霸权统治,玉皇只是一个掌管者而已 是经过无数修炼和磨难 心系天下苍生的


              IP属地:浙江72楼2016-02-12 12:43
              回复
                【图片】西游记中最恐怖的城池-狮驼国.原著中描写 整个狮驼国都是妖怪变得 妖气冲天 孙悟空刚去都心里面都吓的够呛


                IP属地:浙江73楼2016-02-12 12:43
                回复
                  2025-08-03 23:14: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首先 我们的明白《西游记》讲的是什么故事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无法用常理解释,比如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怎么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 2. 孙悟空的师父那么厉害,怎么就无缘无故的消失了? 3. 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取经究竟有什么作用?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 4.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可以把经取来,为什么还要那么麻烦,慢慢走过去?


                  IP属地:浙江74楼2016-02-12 12:44
                  回复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
                    6.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
                    7. 唐僧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却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妖怪们又是怎么知道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的?难道就没一个妖怪产生怀疑吗?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在等什么?难道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 还远远不止这些,作者解释得了吗?


                    IP属地:浙江75楼2016-02-12 12:44
                    收起回复
                      于是,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说话象放屁。”
                      可是,作者吴承恩老先生会有那么弱智吗?
                      吴承恩小时候勤奋好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精于绘画,擅长书法,爱好填词度曲,对围棋也很精通。《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可见,《西游记》中有违逻辑的地方一定是吴老先生刻意留下的“玄机”。
                      那么,《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是在传“道”?或是在宏“佛”?我们从《西游记》中看不到道家的清净无为,同样,也看不到佛家的善恶相报。


                      IP属地:浙江76楼2016-02-12 12:44
                      回复
                        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有斗法,反抗,奋力,挣扎,充满了向目标前进的张力。
                        因此,我们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西游记》既没有宣传道家,也没有宏扬佛法。而讲的是“造化”的故事,讲的是“造化怎样弄人”的故事。
                        全篇第一回,开宗明义,诗曰: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西游释厄传》即《西游记》。
                        要想知道“造化会元功”,就得看《西游记》。


                        IP属地:浙江77楼2016-02-12 12:44
                        回复
                          功:指功能,功用,力量,变化,作用,等等。
                          会元:指时间。一元分为12会,一会有一万八百年,一元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就像一天有12个时辰,一年有12个月一样。
                          造化:一指自然界的发展繁衍,创造演化,一指命运、运气,造化弄人。
                          命运、造化究竟是怎样弄人的呢?
                          读《西游记》能更好的帮助我们了解人生的命运与造化


                          IP属地:浙江78楼2016-02-12 12:45
                          回复
                            【图片】唐僧为什么要取经
                            《西游记》讲的是唐僧取经。
                            那么,唐僧为什么要取经?取的是什么经?取来经干什么用?这个经到底有什么作用?这些曾是儿时看《西游记》时留下的种种疑问。
                            到如来佛那儿,当然取的是佛经,这个应该很好理解。可唐僧为什么要去取?有何目的,有何动机,这就值得研究一番了。
                            俗话说:“人无利,不早起。”人,一个正常的人,做任何一件事,都是要经过考虑,抉择的。凡考虑,抉择都是遵循“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的。


                            IP属地:浙江79楼2016-02-12 12:45
                            回复
                              2025-08-03 23:08:3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果然举之不错,诚为有德行,有禅心的和尚。朕赐你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阐都僧纲之职。玄奘顿首谢恩,受了大阐官爵。“根源又好”,这是真的。“德行又高”,这从哪儿说起呢?看不出来,作者只说“这个人自幼为僧就持斋受戒。可以看出来的是:陈玄奘这个人很单纯,很单纯。我不知道用什么词来形容了。菩萨送来两件宝物“锦阑袈裟九环锡杖”,袈裟卖五千两,锡杖卖二千两,我们看有钱的愚僧是怎么说的:是疯子,是傻子!这两件粗物,就卖得七千两银子?穿上身就是长生不老,成佛作祖,也值不得这许多!


                              IP属地:浙江81楼2016-02-12 1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