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吧 关注:1,277,922贴子:6,594,859
  • 18回复贴,共1

转帖:属于茶器的名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女人出嫁一定要“有名有份”,军队征伐必须得“师出有名”,强词夺理也应做到“名正言顺”。茶器之爱,亦应如是。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都这么说,可见中国人很重视“名”。既然有茶器之爱,自当念其名、顺其型、入其中、悟其情。


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16-02-26 22:16回复
    水方
    水方,不是“水立方”的简称。很多人不明白这个奇怪的名称是怎么来的。接受这个“水方”,完全是精神被强暴的结果。除了茶叶,这个世界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人格独立、逻辑分析、审美判断,不必人云亦云。
    第一,名称源于器型的方正。
    陆羽把水方列为茶器之一,《茶经·四之器》:“水方,以椆木,槐楸等合之,其里并外缝漆之,受一斗。”孟子说:“盂方则水方。”可见,水方有形式美学的影子,是源于视觉的命名。
    第二,名称源于器物的功能。
    想想“诺亚方舟”你再睁大眼睛看看这个“方”字,必定看到“船”的模样。没错,“方”是一种水上承载的工具,与水有天然的血缘关系。“水方”,是功能的概括。
    现在的水方已经不局限于“方方正正”,但它仍然承担着装载的职责,泡茶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水渍,它都一一大方笑纳。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6-02-26 22:18
    回复
      2025-08-01 11:1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路顶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16-02-26 22:20
      收起回复
        茶盅
        一、对茶杯负责。
        公道不公道,体现了主人的身份、地位、能力、素养。不能主持公道,管理就不合格,一整个茶台就没秩序了。茶盅也称公道杯,传递了你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
        那个能娴熟操控茶盅的小孩子,常常深谙接人待物的礼数,暗藏统领天下的功夫。他能不动声色地调配自己手上的那点资源,让围坐茶台的客人合洽相处、其乐融融。
        如果厚此薄彼,斟茶时就那么轻轻的一丝抖动,也可能暴露了暗藏的心机,在客人的心灵世界引发一场震荡。
        二、对茶壶中的茶叶负责。
        一泡茶的时间长短,茶盅在就好办了。如果没有茶盅,茶汤没完没了地泡着茶叶,茶味之苦涩可想而知。再好的茶也就可能被浪费掉了。你不能上一泡茶泡了两分钟,下一泡茶泡八分钟。要泡出可持续的口感,得依靠茶盅支撑你主持公道。
        茶盅提醒:主人,一定要中允公道。


        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6-02-26 22:27
        回复
          茶则
          茶则,度量投茶量。
          其实,有几年茶龄的人心中都有杆称,能直觉到纳米中,投茶量已经不是根本的问题。但他们仍然离不开茶则,茶则已经不是计量茶叶多少而是衡量品味高低。他们的茶则,讲的是材质、造型和渊源。
          茶则也是手的延伸,有茶则,茶叶不受手上汗渍的影响,保证你喝到茶的原味。茶性至清至洁,在茶则上可见一斑。
          茶则说:做人有度,投入的力度、亲近的程度,都需要好好地把握。


          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6-02-26 22:29
          回复
            壶承
            壶承的出现有很多理由,其中炫耀技能、追求美感推波助澜功不可没。
            把茶盘撤走,把美壶凸出,热水淋壶也有违简约的理念。“干泡法”要的是“干干净净”的赞誉,手法稳重、滴水不漏,壶承撑起的美感,需要深厚的内功。
            名为“壶承”,要两条件。第一,在茶台上,壶是比较有重量的茶器,可向下产生压力;第二,壶承本身材质有硬度、厚度,能向上撑起重量。壶承不宜单薄、宽大。既要体现茶壶有质量,又要体现自己的力量,才能呈现出承受的份量。
            “承”区别于“垫”、“托”,这个“壶承”的命名,体现了茶人内心世界有多细腻。


            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16-02-26 22:31
            回复
              杯托
              相比茶壶,茶杯是轻的。杯托,托起的是杯子的轻盈、灵动。
              这和中国很多茶杯的审美要求相关,例如景德镇瓷器薄、透。杯子是轻盈的,才能托起它。杯托和杯子的关系,如同舞蹈中小伙子托起娇小的姑娘,二者要虚实结合、虚实相生。杯托应该表现出硬朗、稳重、踏实的质感,能烘托出杯子的逸气。
              接过兰花妙指传递过来的一杯暖茶,轻轻托起,不胜怜惜。杯托,不能破坏了这份感觉。


              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2-26 22:33
              回复
                茶盘
                茶盘,宽、平、浅,能盘起常用的茶器,盛下泡茶的水滴。茶盘要甘当配角,颜色万万不与茶壶茶杯冲突,无论浓淡,茶盘都要烘托好茶壶。
                配角都有被省略的时候。不甘此命的茶盘,它向小的方向演变成碟,向大的方向演变成台。根雕的茶台能做到台盘合一,茶盘也就被隐匿了。
                不过,茶盘面积大,对审美视觉的影响不可小觑。茶盘选择对了,也能够很好地传递你对茶饮的理解。茶盘不需要厚度,但它宽度可以成为茶壶和杯子的天地,也可以表现主人的胸襟,扩张品茶的视野。茶盘不需要沉重,但它的硬度可以体现干练的作风、果敢的精神和承担的气魄。


                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16-02-26 22:37
                回复
                  2025-08-01 11:06: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茶经》中,用于茶叶生产、加工的,称为“具”,用以煮茶品茶的称为“器”。一个名称的诞生,是艰难的选择,是历史的沉淀。
                  品味好茶,品味茶器,品味美名,自有其中发现与快乐。


                  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2-26 22:39
                  回复
                    好高尚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6-02-26 22:52
                    收起回复
                      茶之六度
                      明海法师
                      遇水舍己,而成茶饮,是为布施,
                      叶蕴茶香,犹如戒香,是为持戒,
                      忍蒸炒酵,受挤压揉,是为忍辱,
                      除懒去惰,醒神益思,是为精进,
                      和敬清寂,茶味—如,是为禅定,
                      行方便法,济人无数,是为智慧。
                      佛法在茶汤中。茶心与佛心,何异又何殊?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2-27 09:29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28 19:02
                        回复
                          学习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2-28 19:58
                          回复
                            厉害厉害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6-05-17 07:24
                            回复
                              2025-08-01 11:00: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6-05-17 08: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