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吃黄记煌是在哈尔滨
哈西万达有活动 几乎通宵营业
溜完街抬头看餐饮几点几点以后打几折什么的(事实证明这种信息不能全信)
然后就上楼看看吃些什么
结果好多店都表示售罄了
然后我们发现了黄记煌
咨询了一下活动 是不参加还是怎样来的 反正就是平时什么样就什么样
而且也有部分食材已经售罄了
但是坐下都坐下了 装修环境什么的都还不错 服务态度也很热情周到
于是就定了在这里吃 过程就不说了 最后结果是非常满意的
而且门口还放着黄记煌自家的内刊 内容和版面设计还算可圈可点
当时还惦记下回来或者以后区别的地方碰到再吃吧
后来的表现也没令我们失望
所以当尚志也开了一家之后 我们呼唤了几个小伙伴组队去刷了一下
虽然不能说难吃 去的两次
一次是尝 一次是陪 且尝的时候就决定 不会再主动去第二次了
原因主要是
1价位比其它门店要高且套餐制定不合心
2菜码小
3不知道是焖煮时间没控制好还是底料给的太少导致食材不入味
应该是两者都有
结果这几天就看到帖子说黄记煌黄了
由此略表感慨
为何到了尚志 不少品牌要么抽条 要么变味
是加盟政策不给力 还是何种原因
当然也非全部
虽然说黄记煌也算不上高端餐饮
但在其它土壤也花开遍地
既然有人办卡 还是说明有人消费
虽然自己不会主动去
但若有友人相邀或被宴请人点名要吃楼主也不会强烈拒绝
反观其变 尚志的土壤 难道当真养不活这些“引进作物”?
另外略有同感就是 虽然可能没有什么直接关系的两件事
本地商场的xx专柜或门店 对 就是所谓的商场而非大市场
多少都会明里暗里夹卖一些其它品牌商品
个人感觉应该是不甚合规甚至有欺骗消费者嫌疑的
或者说只有这样才能存活于此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