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几年前,本富美在爱丁堡游学时,很少像其他留学生一样去王子街或利文斯顿游逛,回来为混一身珠光宝气而沾沾自喜。在阳光充足的一整个上午,我通常能在圣伊莱斯前读小半天的加尔文教宣言。听长胡子的老神父讲经布道。他嘴里说出的话和书本里讲的道理一般不二,那时候起我便把沉醉在风景上的吸引力转移到了教堂里,从浪漫主义的诗篇中顿开眼,饱视古典。我读过很多书,看过很多故事,听过许多道理,这些书本里的条条框框在一个人的脑子里横七竖八的卧着,遇到事情的时候,你甚至不知道该用哪一条“至理名言”来抚慰自己。站在你面前面带微笑的神父,他讲出的话带着序号,有条不紊妥妥帖帖地从你的耳朵里进去排着队的等你安排座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人往往喜欢顺着书本行事,以前人刀枪为利器,殊不知走过出路后发现,却囿在更大的迷宫里,古旧的刀枪剑戟往往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人,像神父一样的人,本富美庆幸,那时候正喜同他交玩。
记得是一个晚上,和神父约好去Windermere旁的一个小湖旁垂钓,那里的夜色不似城里的璀璨灯光,照着看镜子里自己的脸上镀着一层金,甚至异常扭曲变形。神父说他经常看到这样的人,有的无药可救,提着酒瓶子在街区寻找一张可以安眠的床。有的满脸沮丧向他诉说人世的无奈。听到这我甚至有羡慕,他们无助的时候可以找神倾诉,找教堂祈祷,我没有什么信仰,也不可能有什么信仰。我无助的时候翻书,找不到答案时撕书,神父看着我淡淡地笑:你现在不是改变很多吗?
我问他是怎么使自己永远保持一副智者的尊容,和一个愉悦的心怀?世人哪没有怨谤和悲愤的时刻?神父打开杆套,撑起杆,在鱼线末端绑上鱼饵,不同的是那上面没有钩子,然后常常舒展臂膀一甩,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木凳上等鱼上“钩”。他没有继续回答我,而是自顾自的讲着他的故事:
1944年的时候,我十六岁,瞒着年纪去参军,隶属英第二集团军,就从这片湖里走出去的,随联军从西西里岛到诺曼底,当时我们的作战目标是卡昂,枪炮榴弹满天飘飞,你会觉得生命就像一棵草,说拔掉就拔掉了,真的,没人会注意到你。我的拍档杰西用他会说话的蓝眼睛盯着我:说嗨,这辈子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什么都可以没有,我想要和平,还有我这条命,答应我,我们一定要睁开眼见证和平。等攻下舍克斯的时候,杰西已经被榴弹击中身亡了。
神父的声音很稳,轻描淡写的,我完全听不出来他有一点因战友身亡而悲痛的伤调。
接着他继续讲:十六岁那年我就看惯了生死。攻占舍克斯的那天夜晚,我去废墟里找些像样的战利品,诸如敌人的勋章或者配枪之类的,来到一棵被炸断了的杉树旁的房子边,依稀可见残缺的是二层的小别墅,里面有微弱的烛光,等我扒开碎石,打开正门,我能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战栗的寒气,在客厅壁炉下堆满碎石尘土的破皮沙发上,蜷缩在一起有三个人,借着微弱的烛光看到,那是三个女人,年长一点的母亲模样,在她臂膀里搂着两个姑娘,大一点的十七八岁模样,从她恐惧的碧绿眸子里透露出来的是难以隐藏的美丽,小一点的有五六岁模样,脸圆圆的,尽管尽是灰尘,也难掩俏皮可爱。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可看他们的肢体举动像是在哀求我,甚至匍匐在我的脚边,用双手祷告祈求。我能依稀从她的俊俏模样辨得出,眼前这个可怜巴巴的人儿,在战前定是个贵妇,看她烛光下被尘土也掩盖不住的细腻皮肤,还有这两个懂事可人的女儿,和这个炸的半残缺的别墅。从那宽阔的壁炉里燃烧的火焰,以前会是多么的旺盛呢。现在他们正在哀求一个十六七岁配着军枪的士兵,我没有难为他们,正转身离开。突然匍匐在脚边的母亲死抱住我的腿,大女儿伸手敏捷解下来我的配枪,小女子夺我去我腰间悬挂的水壶……
等我回到不对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里面依然亮着光,然而我阻止了想上前搜索的我的同伴们,隐藏了枪支被他们抢夺的事实。他们没拿走我什么,我还活着,就什么都不缺,不是吗?
神父突然把鱼竿向上一抬,鱼饵完全被吃光,他继续向上面装鱼饵。然后又像之前那样舒展长臂……
他继续着他的故事:如果当时我没有阻止我的伙伴,我可能会自责一辈子,我那样做,不正夺走三条美丽的生命,但她们的命并不属于我。我怎么会这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听没听懂他的故事,不知道是他编的还是他真实经历的事件。我觉得我也要做点什么,接着,我把鱼篓里满满的肥硕的鱼全都倒进湖里,卸下鱼钩模仿神父的动作,继续垂钓。
我们那天,钓了一夜的鱼,凌晨的时候,带着空鱼篓,各回各家了。

(来自70年代吧,图片为原作者所配)
记得是一个晚上,和神父约好去Windermere旁的一个小湖旁垂钓,那里的夜色不似城里的璀璨灯光,照着看镜子里自己的脸上镀着一层金,甚至异常扭曲变形。神父说他经常看到这样的人,有的无药可救,提着酒瓶子在街区寻找一张可以安眠的床。有的满脸沮丧向他诉说人世的无奈。听到这我甚至有羡慕,他们无助的时候可以找神倾诉,找教堂祈祷,我没有什么信仰,也不可能有什么信仰。我无助的时候翻书,找不到答案时撕书,神父看着我淡淡地笑:你现在不是改变很多吗?
我问他是怎么使自己永远保持一副智者的尊容,和一个愉悦的心怀?世人哪没有怨谤和悲愤的时刻?神父打开杆套,撑起杆,在鱼线末端绑上鱼饵,不同的是那上面没有钩子,然后常常舒展臂膀一甩,安安静静地坐在小木凳上等鱼上“钩”。他没有继续回答我,而是自顾自的讲着他的故事:
1944年的时候,我十六岁,瞒着年纪去参军,隶属英第二集团军,就从这片湖里走出去的,随联军从西西里岛到诺曼底,当时我们的作战目标是卡昂,枪炮榴弹满天飘飞,你会觉得生命就像一棵草,说拔掉就拔掉了,真的,没人会注意到你。我的拍档杰西用他会说话的蓝眼睛盯着我:说嗨,这辈子我什么都不需要了,什么都可以没有,我想要和平,还有我这条命,答应我,我们一定要睁开眼见证和平。等攻下舍克斯的时候,杰西已经被榴弹击中身亡了。
神父的声音很稳,轻描淡写的,我完全听不出来他有一点因战友身亡而悲痛的伤调。
接着他继续讲:十六岁那年我就看惯了生死。攻占舍克斯的那天夜晚,我去废墟里找些像样的战利品,诸如敌人的勋章或者配枪之类的,来到一棵被炸断了的杉树旁的房子边,依稀可见残缺的是二层的小别墅,里面有微弱的烛光,等我扒开碎石,打开正门,我能感受到里面传来的战栗的寒气,在客厅壁炉下堆满碎石尘土的破皮沙发上,蜷缩在一起有三个人,借着微弱的烛光看到,那是三个女人,年长一点的母亲模样,在她臂膀里搂着两个姑娘,大一点的十七八岁模样,从她恐惧的碧绿眸子里透露出来的是难以隐藏的美丽,小一点的有五六岁模样,脸圆圆的,尽管尽是灰尘,也难掩俏皮可爱。他们说的话我听不懂,可看他们的肢体举动像是在哀求我,甚至匍匐在我的脚边,用双手祷告祈求。我能依稀从她的俊俏模样辨得出,眼前这个可怜巴巴的人儿,在战前定是个贵妇,看她烛光下被尘土也掩盖不住的细腻皮肤,还有这两个懂事可人的女儿,和这个炸的半残缺的别墅。从那宽阔的壁炉里燃烧的火焰,以前会是多么的旺盛呢。现在他们正在哀求一个十六七岁配着军枪的士兵,我没有难为他们,正转身离开。突然匍匐在脚边的母亲死抱住我的腿,大女儿伸手敏捷解下来我的配枪,小女子夺我去我腰间悬挂的水壶……
等我回到不对再次经过这里的时候,里面依然亮着光,然而我阻止了想上前搜索的我的同伴们,隐藏了枪支被他们抢夺的事实。他们没拿走我什么,我还活着,就什么都不缺,不是吗?
神父突然把鱼竿向上一抬,鱼饵完全被吃光,他继续向上面装鱼饵。然后又像之前那样舒展长臂……
他继续着他的故事:如果当时我没有阻止我的伙伴,我可能会自责一辈子,我那样做,不正夺走三条美丽的生命,但她们的命并不属于我。我怎么会这么做呢?
我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听没听懂他的故事,不知道是他编的还是他真实经历的事件。我觉得我也要做点什么,接着,我把鱼篓里满满的肥硕的鱼全都倒进湖里,卸下鱼钩模仿神父的动作,继续垂钓。
我们那天,钓了一夜的鱼,凌晨的时候,带着空鱼篓,各回各家了。

(来自70年代吧,图片为原作者所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