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咏春拳吧 关注:70贴子:864
  • 7回复贴,共1

【長文】美國西海岸玩手實錄+心得體會。第二站:舊金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舊金山的詠春館挺多的,上次去了三家。這次時間倉促,畢竟主要任務還是帶爸媽旅遊,就去了另外兩間。一間是位於奧克蘭林文學徒弟的館,另外是在斯坦福大學梁相徒弟鐘萬年教拳的地方。


IP属地:美国1楼2016-05-14 14:53回复
    首先進來的是一個頭髮油油的胖哥,看到我還一臉不解,打招呼后也一副懶得搭理我的樣子,直接去打樁了。看打樁應該是玩詠春不久。不過很多老外的館裡很早就接觸木人樁了,也不為奇。後來館主下來讓他倆練單黐手,都很陌生。我脫了鞋走到軟墊上,他讓我回去坐著,意思不要過來,坐著看就行。有問題可以問他。
    聽他給兩個學生講了個“forward energy”(向前的能量?),看似有點往前頂,說是腳跟發力,身子不能前丫。我問了下他所講的,他跟我比劃了一下,說讓我打一拳,他拍手。問我他有沒有打我,我說沒有啊,是防啊。然後又說那接下來他怎麼做?我一臉懵B,怎麼做為何要問我。講得很含糊,就大概是貼身,搶佔攻擊的距離,壓著橋手打過來。然後他把那個俄羅斯人叫來演示了下,說不能退後,不然就失去打人的機會,說對方被“纏住”的情況,用“黐手”去繼續攻擊。我看俄羅斯人是變化了一下身位,很大復讀地從左側外面換到右邊。又扯了一下來留去送什麼的,反正我是沒明白他想表達什麼。接著又說,以前洪拳,蔡李佛是弧線拳,現在大家打架都是詠春了,是直線出拳,就平拳和立拳的區別。所以要用“黐手”去怎麼怎麼打。


    IP属地:美国3楼2016-05-14 14:54
    回复
      俄羅斯人一進來,數了數錢,交了學費之後就開始打墻靶,力氣很大,看上去也有點僵。打完之後去打木人樁,還是僵硬著非常大力。他們的木人樁很酷,懸掛式,可以調節高度的。打完之後又馬上去玩六點半棍和八斬刀。
      另外那個看似韓裔的亞洲人也有打樁,放鬆很多。
      後來問了問,他不願意讓我和他們玩,即便是和他的徒弟。說什麼第一節課一般都是看,要單獨約時間,交錢才能參與。說下禮拜二晚上還有一節課。如果這兩天我想玩手。只能和他約時間上私教課。我問那現在可以玩幾下麼,他說如果我簽個免責聲明,交25美金就可以。呃...然後我就走了。完全是浪費時間。
      因為沒有玩手,就隨便來了幾下還是他在解釋,難以判斷館主的東西。他們的馬開很大,他自己還是挺穩的,手法有很明顯林文學的影子。
      總而言之,浪費時間。


      IP属地:美国4楼2016-05-14 14:54
      回复
        梁相一水:
        之前在西雅圖有一些接觸,這次有幸得到詠春吧里吧友的邀請和引薦,得到鐘萬年師傅的指點,提前很早就開始激動了。到了斯坦福,和爸媽找了個微波爐熱點打包的東西吃,沒吃兩口我就趕去他們練拳的地方了。


        IP属地:美国5楼2016-05-14 14:54
        回复
          剛過去只有鐘師傅,詠春吧的吧友 ,然後馬上來了一個白人小哥。白人小哥主動上來和我打招呼,問了問,說直接來黐手吧。他練了大概6年。和他玩感覺有空位可以打進去,我攻的時候沒注意好自己的空位,也被打到。那時候鐘師傅就注意到我有兩個問題,“花身”和“花手”。意為身子不穩,手多但不實。“花身”確實有一點點,特別那時候心情有點緊張還更突顯,後來放鬆一些有稍好。但“花手”,他的意思是我手輕輕拍到或者碰到,身子就後退,沒有往前很實在地逼近。對此從我的角度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是以前都是卸力玩,特別遇到對方進馬逼我,我都會自然往後退。另一方面確實是打完一個空位我就變手打另外一個,應該是玩法不同,留了手,一快起來就覺得好像隨便碰或者還沒碰到就變了。後來我試著用最近在過渡的一種勁,有點刻意,因為自己還沒完全掌握,但也可以不退和他玩。


          IP属地:美国6楼2016-05-14 14:55
          回复
            白人小哥的伏手很重,壓得我手酸。鐘師傅說我有用肩膀,所以感覺累。但我確實之後和那白人小哥玩的時候感覺手好酸,其他人手放鬆了就感覺輕鬆很多。
            後來又和學了8年,18,20年左右,甚至更久的人玩。大家都非常友好,主動同我玩。很明顯是有一個過渡的感覺。個人理解,從略死板去捏住我的橋手;到自然用因為我沒有到對方中線上的勁拉手帶我走的;和一搭手就很好一直把勁放在我中線上的;最後是鐘師傅非常隨意自如玩我身上的勁,利用我的勁或者直接給我勁,又或是以很好的角度位置出手我完全沒反應。雖然也有接到二三,但畢竟他只是很隨意和我玩。不談其他,聽勁的差距是天差地別的。和其他人玩的話,彼此會有些不適應對方的玩法。譬如我的漏手,穿花,他們的搭橋和逼中線等等。


            IP属地:美国7楼2016-05-14 14:55
            回复
              鐘師傅還講了,不能“擔,抬,頂”,這個頂和在中線上給對方逼迫是有區別的,就我現在的水平還無法做到。
              此外,他講了他們很注重膝和肘的練習,而我身上是沒有的。從搭手的感覺,我好像覺得膝和手有很類似,當然結構不同會有區別。站馬的方式也導致了練的部位不一樣,我用手去感受了好幾次,也請他調整我的姿勢讓我親身去體會。
              梁相一水給我的感覺就是馬很穩,二重橋很鬆。用來逼身和發勁的“細步”很有意思。


              IP属地:美国8楼2016-05-14 14:56
              回复
                鐘師傅人很幽默,這麼大的年紀,出手非常乾淨利落,一身肌肉很明顯和健身房出來的那種是不同的。


                IP属地:美国10楼2016-05-14 14: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