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师招募中|9个名额虚位以待,游泉州重在品味
人是无根的,生有双脚本就是为了行走,因此旅行是人的常态,甚至是生命的目的。而每一次旅行,既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际遇,又像是一堂发现精彩的教学。对于我们“老爸老妈旅行团”的首位老年旅游体验师张怀东来说,他的每次旅行,就是去发现这些命中注定的精彩,并演绎这些精彩。
游泉州重在品味
老年旅游体验师 张怀东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也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有“闽中屋脊”之称。
泉州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是乌龙茶、桂圆、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
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
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
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
如今在后渚港依然还保存着马可波罗离开泉州时的遗址。
如此丰富的物质资源,需要每一位有课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泉州的美。
位于南安市丰州境内的九日山上上众多的石刻和泉州市鲤城区水门巷内的市舶司遗址,都清晰地记载着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盛况,“闽海云霞绕刺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都足以证明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的辉煌。
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商业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曾交融汇合,留下了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珍稀历史遗存,这里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两汉时已初具规模,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因此这里拥有无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5处,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和体验。
我来泉州已经整整十年了,1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没全部看过,这里面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泉州的旅游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的短板,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浪费老祖宗留给泉州这块宝地的优质资源。
首先需要进一步整合泉州的旅游资源,使泉州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平均在泉州游玩时间至少在三天以上,是泉州的旅游业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这在当前提倡经济转型的机遇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要改变旅游模式,变团队游为个人定制式旅游。在目前情况下,旅游业如果还停留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模式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泉州本地的旅行社应该改变思维模式,变旅行社设计线路为根据游客需求定制旅游线路,如“宗教文化游”、“海上丝绸之路体验游”、“泉州名人故居游”等等,只有满足游客需要,泉州的旅游业才有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
第三,为适应私人定制式旅游,改变景区的交通模式。目前泉州很多景区的游玩都是以自驾游为前提进行推广的,对于喜欢绿色出行、不会开车的游客就会极不方便,有的甚至根本没办法到达景区。比如永春北溪村是每年观赏桃花的好去处,然而,泉州却没有车辆可以直达景区,十年前我曾跟随旅行社去过一次,意犹未尽,一直想带上家人再去一次,却因为交通问题未能成行。
总之,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与周边市相比,利用资源发展旅游业方面却是落后了,福州的“三坊七巷游”做的风生水起,厦门在历史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依托鼓浪屿,也把环岛路、五缘湾等开辟为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新泉州人,我多么期盼泉州的旅游业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是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能够实至名归。




人是无根的,生有双脚本就是为了行走,因此旅行是人的常态,甚至是生命的目的。而每一次旅行,既像是一场命中注定的际遇,又像是一堂发现精彩的教学。对于我们“老爸老妈旅行团”的首位老年旅游体验师张怀东来说,他的每次旅行,就是去发现这些命中注定的精彩,并演绎这些精彩。
游泉州重在品味
老年旅游体验师 张怀东
泉州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
也是著名侨乡和港澳台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泉州市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
海拔千米以上大山有455座。戴云山脉从东北部向西南延伸,有“闽中屋脊”之称。
泉州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加上雨量充沛,堪称“闽南大温床”,是乌龙茶、桂圆、柑桔的全国生产基地。
泉州是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地下看西安,地上看泉州。
这里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文物瑰宝举世瞩目。
丰富的人文景观、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和秀出东南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
700多年前被意大利人马可波罗称为“光明之城”的泉州,
在中世纪有着400多年的辉煌。
千古遗风依然会在不经意间多次闪现,
既古朴清雅又精致婉约,既内敛深沉又舒展奔放,
如今在后渚港依然还保存着马可波罗离开泉州时的遗址。
如此丰富的物质资源,需要每一位有课来细细品味,才能领略泉州的美。
位于南安市丰州境内的九日山上上众多的石刻和泉州市鲤城区水门巷内的市舶司遗址,都清晰地记载着宋元时期泉州作为当年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盛况,“闽海云霞绕刺桐,涨海声中万国商”的景象都足以证明泉州作为宋元时期东方第一大港的的辉煌。
得益于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商业往来的同时,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在这里,中国传统文化与古代波斯、阿拉伯、印度和东南亚诸种文化曾交融汇合,留下了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景教、印度教、摩尼教等外来宗教珍稀历史遗存,这里因此被誉为“世界宗教博物馆”。
泉州历史悠久,周秦时代就已开发,两汉时已初具规模,公元260年(三国时期)始置东安县治,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因此这里拥有无数的名胜古迹和历史遗迹。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85处,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值得我们用心去品味和体验。
我来泉州已经整整十年了,1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没全部看过,这里面有我自身的原因,也有客观的原因,泉州的旅游的确存在着一些令人遗憾的短板,如果不加以改变,必将浪费老祖宗留给泉州这块宝地的优质资源。
首先需要进一步整合泉州的旅游资源,使泉州成为国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平均在泉州游玩时间至少在三天以上,是泉州的旅游业真正成为一项重要的产业,这在当前提倡经济转型的机遇下显得尤为重要。
二是要改变旅游模式,变团队游为个人定制式旅游。在目前情况下,旅游业如果还停留在“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传统模式下,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要,因此泉州本地的旅行社应该改变思维模式,变旅行社设计线路为根据游客需求定制旅游线路,如“宗教文化游”、“海上丝绸之路体验游”、“泉州名人故居游”等等,只有满足游客需要,泉州的旅游业才有可能有一个质的飞跃和量的提升。
第三,为适应私人定制式旅游,改变景区的交通模式。目前泉州很多景区的游玩都是以自驾游为前提进行推广的,对于喜欢绿色出行、不会开车的游客就会极不方便,有的甚至根本没办法到达景区。比如永春北溪村是每年观赏桃花的好去处,然而,泉州却没有车辆可以直达景区,十年前我曾跟随旅行社去过一次,意犹未尽,一直想带上家人再去一次,却因为交通问题未能成行。
总之,泉州作为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与周边市相比,利用资源发展旅游业方面却是落后了,福州的“三坊七巷游”做的风生水起,厦门在历史资源十分匮乏的情况下,依托鼓浪屿,也把环岛路、五缘湾等开辟为旅游资源。作为一个新泉州人,我多么期盼泉州的旅游业在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有一个长足的进步,是我生活的这个城市——历史文化名城、东亚文化之都能够实至名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