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吧 关注:710,642贴子:9,647,550

回复:【中医历史科普】浅谈曾经辉煌的中医外科手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楼主白天去参加医院举办的中医论坛,等到回家以后已经是9点多了。中医手术术式的介绍先告一段落,今天更新一些中医首创的外科操作。


IP属地:浙江43楼2016-06-25 23:23
回复
    一、心跳停搏的抢救——心肺复苏术
    说起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那在当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是心脏停搏公认最有效的抢救方法。传说我国最早的实施心肺复苏的是扁鹊,而心肺复苏术最早出现在文献,则是东汉末张仲景著《金匮要略》当中,具体情境为上吊导致的心脏停搏。操作如下:“救自缢死方: 救自缢死, 旦至暮, 虽已冷, 必可治。 暮至旦, 小难也。 恐此当言阴气盛故也。 然夏时夜短于昼, 又热, 犹应可治。 又云: 心下若微温者, 一日以上, 犹有可治之方。 徐徐抱解, 不得截绳, 上下安被卧之。 一人以脚踏其两肩, 手少挽其发, 常弦勿纵之。 一人以手按据胸上, 数动之。一人摩捋臂胫, 屈伸之。 若已僵, 但渐渐强屈并按其之, 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 气从口出, 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 亦勿苦劳之。 须臾,可少桂汤及粥清含于之, 令襦喉, 渐渐能咽, 及稍止。 若向令两人以管吹其两耳罙好。 此法最善, 无不活也。”
    仲景的人工呼吸法与现代医学人工呼吸法相类似。呼吸恢复后给病人以桂汤及粥清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补液疗法类似,在急救过程中,及时补充液体可以改善病人的全身情况,有利于身体的复元。桂汤及粥清从滋养胃气为目的,与西医的补液疗法异曲同功,说明在东汉时期对病人急救措施已初具完善。仲景人工呼吸法中“以一人手按据胸中,数动之”,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心脏按摩,一般心脏按摩次数与人工呼吸的次数之比约5:1,仲景提出“数动之”与心脏按摩的次数是相接近的。
    现在我们的心肺复苏术采用美国制定的C-A-B(circulation,airway,breath)流程,即胸外按压、打开气道、人工呼吸。这固然是心肺复苏术在世界范围的发展,我们每位公民都必须学习及掌握,但我们也必须知道,这是我们的祖先率先发明的技术。我们作为中医人,也作为中国人,须铭记历史,对祖先的遗产保持感谢和敬畏之心,这样才能做到传承和发展。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44楼2016-06-26 00:01
    回复
      二、病情危重,口不能张,药不能下——鼻饲术
      一般来说,我们吃药,都是从嘴里吃下去的。但是,万一病人病情危重,口不能张,甚至牙关紧闭,汤药如何下咽?这就需要用到鼻饲术了。《金匮要略·杂疗方》记载:“救卒死方:薤捣汁,灌鼻中。”这是我国最早记载于文献的鼻饲术。发展到宋代,中医师创造了管道引流鼻饲术:“如急风口噤,用青葱筒子灌于鼻内,口立开,大效。”这项外科操作使得不能口服药物的重病人也能够顺利服药,救下了无数病人。它也是我国古代中医师的伟大发明。
      那么到了现在,这项操作已经极为普及,甚至都不用医生亲自操作,护士都可以行这个操作。现在的病房里,可以看到插满管子的重病人,请不要惊讶,也不要见到这些就说是西医所为,因为这些技术在古代的中医师当中已经有萌芽。


      IP属地:浙江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1楼2016-06-26 13:00
      回复
        中医外科手术,史书有过一些记载,都是一些个案故事,没有系统的麻醉和手术步骤详细记载,几乎没有可以重复的案例。有的甚至属于科幻小说之类的故事。因此,可信度太低。


        52楼2016-06-26 15:21
        收起回复
          在楼上,jnewsc哥@贴身女秘书 对此提出了一些疑问,归纳如下:
          1.中医外科学衰落的原因何在?
          2.庖丁之后再无庖丁,华佗之后再无华佗,那么这种不能传承的技术,可信吗?
          3.中医药麻醉技术,是真的吗?有用吗?
          楼下回答。


          IP属地:浙江54楼2016-06-26 15:38
          回复
            大开眼界了


            来自iPhone客户端64楼2016-06-26 19:40
            回复
              @贴身女秘书 谁说曼陀罗没有麻醉作用?要搜学术文献,要搜中国知网。请搜索学术文献:[1]邓朝晖,罗充,刘彬,陈玲,谭金玉. 曼陀罗药用价值的开发和利用[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1,07:1394-1398.
              相信百度百科,你就输了。


              IP属地:浙江70楼2016-06-26 21:49
              收起回复
                同时,针对j哥,也就是贴身女秘书网友的观点,有必要指出,人类对自然规律的研究,也就是科学研究,本就是不完善,不成熟的。而且,人的寿命有限,科学研究需要建立在代代相传的基础上。没有不成熟的发现,没有传承,后人怎么深入研究麻醉学?没有化学和药代动力学就意味着不成熟和不可传承?有了这些,目前的麻醉学就是成熟的吗?笑话。
                科学从来就是不成熟的。站在古代巨人的肩膀上,却无耻地虚无化他们的贡献,是忘恩负义的行为,也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面对蔑视科学发展历程的行为,我说话就是这么狠。“乡愿,德之贼也。”楼主反对任何在学术讨论中进行和稀泥、搅混水之类的行为。学术不是官场。楼主一向都是立场鲜明的科学工作者和实践者。对于否认传承意义的言论,严打不贷,零容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6-06-27 00:10
                收起回复
                  皮上生顽癣,终岁经年,服药无效,擦治无功。用刀削去其顽癣一块之皮,用前生肌药敷五钱,掺之必痒不可当,削亦不十分痛。当用麻药与饮,使人不知,然后用刀掺药。麻药方开后:羊踯躅三钱,茉莉花根一钱,当归一两,菖蒲三分,水煎。服一碗,即人如睡寝,任人刀割,不痛不痒。换皮后三日,以人参五钱,生甘草三钱,陈皮五分,半夏一钱,白薇一钱,菖蒲五分,茯苓五钱,煎服即醒。盖羊踯躅专能迷心,茉莉根亦能使人不知,用菖蒲引入心窍,以迷乱之耳。不服人参,可十日不醒。后用人参解之者,正气盛,则邪药自解; 各味皆助正之品;亦用菖蒲引入心经也。身温而卧,安如酣睡人也。


                  来自手机贴吧73楼2016-06-27 08:28
                  回复
                    其实柳枝接骨的大致药方我师父还知道,但是配比和一些细料不清楚了,而且没有条件再去实验。其中有非常多的细节,柳枝怎么选,药物制作的过程等等。
                    我和师兄聊起这个话题,当时是怎么发明的呢?
                    师门祖上随军出征,应该在战场上不断实验,不断吸取各家长处,最后成为了成熟的医疗技术。而且治疗价格比较低廉,疗效突出。
                    我家的纸板固定是绝技,不用石膏,后期恢复非常好,在纸板固定时候不会影响好的功能,又非常省钱,其实应该很好的推广,那西医目前治疗骨折的方法可就没饭吃了


                    75楼2016-06-27 11:18
                    收起回复
                      楼主是中医毕业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6-06-27 14:15
                      收起回复
                        进来看看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6-07-10 21:19
                        回复
                          学习了,顶一个,楼主不说以前我还真不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07-10 21:28
                          回复
                            现在的中医骨伤都不能做手术,这让中医外科怎么发扬光大。中医骨伤承受了太多的压力


                            来自iPhone客户端82楼2016-07-12 17:56
                            收起回复
                              肾不好,口臭,舌黄,怕冷,短小,早泄,有没有好的方子呢,最好先治疗短小,早泄,遗精


                              来自Android客户端83楼2016-07-12 20:1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