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4日漏签0天
陈氏拳求真吧 关注:228贴子:30,707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32回复贴,共1页
<<返回陈氏拳求真吧
>0< 加载中...

“沉肩坠肘”之我见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lenovowuqi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作为一名太极拳界还没入门的小学生真的不敢高谈阔论,也不敢相信自己身体各部位所谓的“感觉”,因为我知道,太极拳是靠年头堆积起来的功夫,但是在学拳路上确实不断的碰到疑惑,这也是必经之路,希望把我的疑惑和感悟及时的分享给各位老师拳友,如果错误麻烦老师及时指出。
最近我一直在琢磨太极拳中的“沉肩坠肘”一说,由于本人多次录视频给网上,现实等不同老师看过,有些老师提出某几次的视频没有沉肩,没有坠肘,没有松胯等问题。
我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感觉已经松了再松就懈了老师们是怎么那么肯定呢,沉肩坠肘到底是形体上的体现还是意念上的放松,经过我这一阵反复推敲琢磨我个人暂时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沉肩坠肘,如果是很漏于形的话棚劲会丢,缠劲不足,肢体就懈了。
我反复的研究了小旺,小星,陈炳等老师们不同时期的视频,我发现大师们打拳正如理论所说“不漏形”,就像我们馆长老大说的,看着大师们有些招式好像挑肩,手臂僵硬等,但是又非常灵活自如,游刃有余,挑不出任何毛病,这就是掌握到了太极拳的度,最大极限的掤劲而又不过,就松那几毫米足矣。
如金刚捣碓(可以仔细观看小旺老师陈炳老师的视频比较清楚),双手棚起与肩平,双臂内撑饱满,对外掤劲十足,甚至某些视频肩部还让人觉得有略高之意对于一般人来看感觉和架肩一样,这正体现了太极拳的不漏形之说,再如六封四闭双手掤于左胸前左耳下,大部分拳友视频都会左肘过分下坠追求坠肘,但是不知有没有感觉到这样反而掤劲不足而懈了,可以试一下左臂与肩平肘微下坠几毫米和直接漏形的坠肘哪个更可以提现出太极拳的母劲“掤”,又如一些定势,单鞭,斜形,再如云手的左右交替,如果外形充分体现了沉肩坠肘,那么必然掤劲不足,缠劲不够,懈了很多的劲力,久而久之丹田自然不能饱满充盈而导致练了很多年的拳友老师都否认或者迷茫丹田,内气之说。
所以我认为“沉肩坠肘”包括“松腰松胯”等说是意念的放松,如果真从形体上讲微微的几毫米足矣,真正是否松沉了只有自己清楚,不是非常清楚的现场或者视频仔细盯着看应该根本看不出才对(非常明显的架肩挑肘除外),从视频或者现场,丢,懈反而看的非常明显,身体要做到八面支撑,必须要各部位掤圆,全身缠劲十足,久而久之身体才能内气聚在一起,丹田充盈,才可以进入真正的懂劲阶段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意见和感悟,可能存在很大的问题,请各位老师拳友给出中肯的评价,如果对我会坚持,如果错我要及时改正少走弯路


  • 贴吧小姐姐
  • 初涉江湖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春节表情包#


2025-08-04 14:45: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园长○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为什么要沉肩坠肘


  • ○园长○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怎么不算是沉肩坠肘


  • ○园长○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怎么做符合沉肩坠肘


  • ○园长○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掤是什么


  • 太极胖胖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人的体型各异,有些人天生颈短肩宽,比如陈小旺、王西安、陈炳,有些人天生削肩,比如张志俊、陈正雷、陈石山,加之遗传及家传拳法因素,拳架上会有区分。就松肩一法来讲,有些人上肢动作触及肩盂时即开始胸腰转化,有些人上肢动作触及肩井时才开始胸腰转化,这一寸的差距就是肩垂与肩平的外形差别,初练拳的拳友多数习惯上肢动作触及肩窝时才开始转换,这是产生耸肩的原因之一。


  • 太极胖胖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松肩与松胯意义相同,通过肩胯周围肌肉皮肤的放松以利于肩胯的运作灵活自如,一般初学拳的拳友意念上的放松只是皮肤与浅表肌群的下垂,并没有将深部肌肉放松,保持骨架的中正与肩韧带的强度是初级松肩的练习方法之一。


2025-08-04 14:3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太极胖胖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单纯理解松肩就是肩部下沉是不全面的,还需有开肩的因素(我目前的理解),我在定势时原本是默念松肩、松胯、松踝,后来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后来修正为松眉心、松喉头、松小腹、松拇指,反而又有所收获。


  • ○园长○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经过我这一阵反复推敲琢磨我个人暂时坚定了自己的立场:沉肩坠肘,如果是很漏于形的话棚劲会丢,缠劲不足,肢体就懈了。 】
你的【漏形】一词,我大概理解为【架散】。
运动中怎么才能不散架呢,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运动前提和环境,是在被人拿住被绳绑住的情况下,如果是在一个绝对自由的状态下行拳 ,自己想怎么动就怎么动,那就失去意义了。
如此状态下,你的脊椎是无法乱晃的,你能做的,只有屏住胸部,尽力对拔小臂和身体,劲力膨胀,会自然的松一下腾出些许空间再继续突破,也会加入胯的螺旋运动。
这样的状态下,身体各部分是一个高度的协调配合,不会各自顾各自的去运动。


  • lenovowuqi
  • 英雄豪杰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太棒了,浩浩老师胖胖老师解答了我好久的疑惑。。非常全面,这回明白了,下一阶段认真揣摩,太极拳真乃哲拳也


  • knw222222
  • 武林高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首先我认为,松了才能体会到棚,那种全身膨胀的感觉,打拳时做到这种感觉一直存在,不随动作改变而忽隐忽现,或消失。那么就能理解真松假松了,你肩紧了,手肘就没这膨胀感了,建议你自己体会一下走架时有无这感觉。这是我的一点体会,对与不对咱们交流讨论。


  • 太极胖胖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肩肘一体,肘不开肩不开,肘开后胳膊上棚劲自生。肘的活动空间远远超过肩,肘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沉肩的效果。武术中有句话:肘不离肋。是强调肘对软肋及腋下的保护作用,过于夹肘、坠肘受外力时会自伤自肋,过于架肘、开肘会失去对肋部的保护作用。也有俗语说:宁挨三拳,不受一肘。肘部的打击力度可想而知,穿心肘、顺鸾肘、腰拦肘、下砸肘等等都是突出肘的用法,六封四闭中的合掌架肘和抱头推山中挤掌推肘都是和用法有关,会用了,肘的位置自然就知道什么是肘坠中有掤,肩松中有开。


  • 张果老
  • 自成一派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想的多不如练的多!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2回复贴,共1页
<<返回陈氏拳求真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