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3吧 关注:245,398贴子:3,739,433

如何科学严谨地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受贴吧文字编辑所限,只能截图。
本帖阐述如何科学严谨地评价历史人物,而不是以偏概全带着有色眼镜去分析。


IP属地:广东1楼2017-03-15 17:33回复
    各位能看懂最好,不能看懂也无所谓。
    本帖我只提出自己的看法,不去和人辩。


    IP属地:广东2楼2017-03-15 17:34
    收起回复
      2025-08-02 09:15: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等更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7-03-15 17:47
      收起回复
        我好奇的是这种说法是谁提出的


        IP属地:北京4楼2017-03-15 17:59
        收起回复
          Mao=0.5*军事+0.5*政治=0.5*(+100)+0.5*(-100)≈阿斗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7-03-15 18:00
          收起回复
            思路确实是好的,综合多事件、多因素,根据加权比例计算综合值。其实客观评价人物就是这样,全面、综合,逻辑链证据链清晰明了。
            但实际操作起来很难界定清晰的范围,各参数如何量化是最大难点。所以在网上不同人对某一历史人物的评价出入极大,究其原因还是:
            对史料解读难免排除主观因素;史料的可信性、记载矛盾又要考虑史料成书因素、历史背景;而在举证时,经常习惯诉诸权威。所以无论是举证、还是理清逻辑链,都存在很大困难。


            6楼2017-03-15 18:32
            收起回复
              想法是好的,然而那些变量本身就得根据不全的史料给定。如果不可避免要经过一个脑补的步骤,然后后面的步骤都要援引这组脑补出来的数据,那还不如一步到位,省得费二遍事
              我做人物量化,一般都是根据那些大体完整、精确的数据,比如身高、体重、高考分数、空间人气。我也尝试过靠不全的数据评分,结果打出的分数比主观印象分更离谱,因为数据较全的人显然占优势


              7楼2017-03-15 18:40
              收起回复
                影响因子还不是你说多少就多少 你说谁高谁就高。
                量化最本质还是需要让人接受你的标准。
                专家法,找20个史学家打分给你影响因子,然后这么做应该凑合。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7-03-15 19:00
                收起回复
                  2025-08-02 09:09: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拿公式去套用我也是醉了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03-15 20:19
                  收起回复
                    好科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7-03-15 20:28
                    收起回复
                      其实公式不复杂,问题关键是评价分值的权重的分配,像三国志的评价分值多少,资治通鉴分值多少,建立好分值转换系统,这样评价就比较客观了。不过操作难度比较大啊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7-03-15 20:38
                      收起回复
                        那是07年秋季学期的第一天,在曹老师的世界历史选修课上,和许多老师一样,千篇一律地自我介绍,介绍课程内容,什么时候考试,总成绩怎么计算等等。
                        大约一刻钟后,教室里突然冲进了四个学生,他们直接走上讲台,把老师打倒在地,分分钟拿走了他的点名册和笔记,我们都傻眼了。
                        事儿还不算完,曹老师站了起来。
                        “我没事。大家都还好吗?你们的第一项任务,就是拿出一张纸,尽可能详细地描述刚刚发生的一切。’‘
                        10分钟后,他让我们上交自己的作文。
                        at this moment,他尼玛居然解释说我们刚刚见到的不是真的。
                        这些年轻人是他上学年的学生,他们同意参加这个模拟犯罪活动,要知道那时候我们恨不得出去切那四个学生。
                        然后他开始大声朗读每一篇作文。
                        那是我们再一次感到震惊。
                        学生在描述事实时存在惊人的差异。
                        一个学生说有四个男孩,另一个说有三个。
                        也有人说有三男一女。
                        有人说一个男孩拿着凶器。
                        tm还有同学说老师被打残了。有人说老师就被推搡了一下没被打。
                        老师读完了每个人的描述,大家都在听着。
                        他读完后,放下最后一篇作文,说:“历史是从撰写历史的人的角度记录的。就像大家刚刚学到的,历史可以不同,这取决于撰写历史的人。战争胜利者讲述的历史当然和失败者讲述的历史故事不同,掌握政治权利的人写历史时视角一定和没有政治权利的人不同。在我们开始世界历史之旅前,请大家记住这一点。现在。。。打开书,翻到第一章。”


                        IP属地:江苏14楼2017-03-15 20:42
                        收起回复
                          这只是如何用楼主的方式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科学和严谨体现在哪?不过这个东西我还是支持的


                          IP属地:湖北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17-03-15 21:58
                          收起回复
                            古今多少事 都付笑谈中


                            IP属地:上海16楼2017-03-15 22: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