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千与千寻》,是因为两个女生的推荐。看完的结果是,对这两个女生的审美水平,深表怀疑。而想到在日本本土、奥斯卡的成功,也有些怀疑自己的审美方向是否过于狭隘。
不过,正像很讨厌大众喜欢的赵本山一样,还是非常有理由不喜欢宫崎峻。似乎,也坚定相信:日本的文化艺术,也相当贫瘠!
宫崎峻和中国低级编导一样,无序的生活场景,片断的对白与台词,浮动而不相关的人物。以不沟通制造冲突,以不完全信息制造神秘,以突然出现的人物制造悬念,以恶心的造型创造“新奇”,以龌龊的场景刺激观众。
手法的粗糙,致使作品不能称为艺术。
1、总体架构是“短篇连缀”。太多没有关联的人物,邂逅了路人甲乙丙丁,白萝卜人/脏大侠/面具黑鬼/汤婆婆的姐姐,以及白龙/姐姐般的同事,都是来得麻利去得快。
2、奇异规则。人物角色身处神秘的地方,观众也会产生不安全感,编导胡编乱造出一些奇异规则:没有名字,人也就没有了自己;只有去的电车,而没有回来的电车。白龙的神奇药丸,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而又不可思议的神奇!
3、向最丑努力。不知道如何美了,就往丑的方向努力!除了千寻与白龙,都是丑陋的形像!这些动画形像的丑陋,已可归入“变态级”。
4、反常——情感不正常,逻辑不正常。一开场的情感不正常:“爸爸”车开得飞快,父母不理千寻的恐惧,而自顾走神秘通道、自顾吃喝。许多反常都变成了搞怪、变态:白萝卜人出现,千寻的表情引观众担心,同乘电梯时感觉和鬼同路,却没有任何结果。白萝卜人的出现就是为了吓观众,吓完了也就再不出现了。
5、简单不同。婴儿很大,《让子弹飞》中的高大的8岁孩子,抄袭了这里;手会变成透明;水漫铁轨。
6、乏味、疲软的解套。千寻被汤婆婆接受,只因为刚好婴儿哭叫;影片结尾时,千寻奇妙地认出那群猪里没有父母,而汤婆婆就象泄了气的皮球,放她离开;汤婆婆的姐姐突兀现身,果断地站在了千寻一边。
7、以不沟制造建矛盾。影片的前半部分,都是“半句话”。只言片语的要求与命令,而不交待原因,也不告诉观众,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作浴室,那些人是靠什么生活?汤婆婆每晚飞出去干什么?
8、日本的宗教。一定要“工作”,偷吃别人的东西会变成猪;“客人”第一,再脏的客人也要周全服侍,必然会得到好的回报;不能见钱眼开,喜欢金子必死;“求”“道歉”,就会得到别人的接受、帮助,可以立即扭转局面;受人帮助,一定要道谢。
9、行动简单受阻。比如,拴绳子不能马上拴上,先脱落。先让观众看出人物的目标,再让他失误、外力阻止。
得奥斯卡,虽然未必完全偶然,但最佳动画长片,实在说明不了什么。这个奥斯卡最短历史的奖项,每年的竞争都不激烈。而最佳动画长片的质量,和奥斯卡最佳影片不可同日而语,比最佳影片的入围影片都低很多个档次。最终的获奖名单中,会有明显质量不高的作品,比如《兰戈》,近于烂片。
《千与千寻》在内地被吹捧,根本原因和艺术无关,根本原因是:对本片和对宫崎骏的吹捧,是网络新文化的代表之一。2003年,内地网络方兴未艾,一些曾经无法表达的观点,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渠道。这些观点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被传统媒体或正统媒体认可。所以,个性观点的个性人,只有在网络上结成联盟,在情感上相互认同相互恭维相互吹捧。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壮大,曾经独特的评价,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甚至拥有了统治性地位。从而,曾经阴暗与猥琐的人物,开始对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报复性的否定和打击,经常表现为地痞流氓的攻击或市井泼妇的谩骂。这些机缘巧合、阴错阳差造成的畸形文化,在对《大话西游》的疯狂中,表现的得尤为突出。
总之,类似的吹捧,源于无知,兴于盲从——必定会作为滑稽而可笑的现象,被历史车轮碾压粉碎。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651247/
不过,正像很讨厌大众喜欢的赵本山一样,还是非常有理由不喜欢宫崎峻。似乎,也坚定相信:日本的文化艺术,也相当贫瘠!
宫崎峻和中国低级编导一样,无序的生活场景,片断的对白与台词,浮动而不相关的人物。以不沟通制造冲突,以不完全信息制造神秘,以突然出现的人物制造悬念,以恶心的造型创造“新奇”,以龌龊的场景刺激观众。
手法的粗糙,致使作品不能称为艺术。
1、总体架构是“短篇连缀”。太多没有关联的人物,邂逅了路人甲乙丙丁,白萝卜人/脏大侠/面具黑鬼/汤婆婆的姐姐,以及白龙/姐姐般的同事,都是来得麻利去得快。
2、奇异规则。人物角色身处神秘的地方,观众也会产生不安全感,编导胡编乱造出一些奇异规则:没有名字,人也就没有了自己;只有去的电车,而没有回来的电车。白龙的神奇药丸,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而又不可思议的神奇!
3、向最丑努力。不知道如何美了,就往丑的方向努力!除了千寻与白龙,都是丑陋的形像!这些动画形像的丑陋,已可归入“变态级”。
4、反常——情感不正常,逻辑不正常。一开场的情感不正常:“爸爸”车开得飞快,父母不理千寻的恐惧,而自顾走神秘通道、自顾吃喝。许多反常都变成了搞怪、变态:白萝卜人出现,千寻的表情引观众担心,同乘电梯时感觉和鬼同路,却没有任何结果。白萝卜人的出现就是为了吓观众,吓完了也就再不出现了。
5、简单不同。婴儿很大,《让子弹飞》中的高大的8岁孩子,抄袭了这里;手会变成透明;水漫铁轨。
6、乏味、疲软的解套。千寻被汤婆婆接受,只因为刚好婴儿哭叫;影片结尾时,千寻奇妙地认出那群猪里没有父母,而汤婆婆就象泄了气的皮球,放她离开;汤婆婆的姐姐突兀现身,果断地站在了千寻一边。
7、以不沟制造建矛盾。影片的前半部分,都是“半句话”。只言片语的要求与命令,而不交待原因,也不告诉观众,这到底是什么地方,为什么会作浴室,那些人是靠什么生活?汤婆婆每晚飞出去干什么?
8、日本的宗教。一定要“工作”,偷吃别人的东西会变成猪;“客人”第一,再脏的客人也要周全服侍,必然会得到好的回报;不能见钱眼开,喜欢金子必死;“求”“道歉”,就会得到别人的接受、帮助,可以立即扭转局面;受人帮助,一定要道谢。
9、行动简单受阻。比如,拴绳子不能马上拴上,先脱落。先让观众看出人物的目标,再让他失误、外力阻止。
得奥斯卡,虽然未必完全偶然,但最佳动画长片,实在说明不了什么。这个奥斯卡最短历史的奖项,每年的竞争都不激烈。而最佳动画长片的质量,和奥斯卡最佳影片不可同日而语,比最佳影片的入围影片都低很多个档次。最终的获奖名单中,会有明显质量不高的作品,比如《兰戈》,近于烂片。
《千与千寻》在内地被吹捧,根本原因和艺术无关,根本原因是:对本片和对宫崎骏的吹捧,是网络新文化的代表之一。2003年,内地网络方兴未艾,一些曾经无法表达的观点,终于找到了发泄的渠道。这些观点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被传统媒体或正统媒体认可。所以,个性观点的个性人,只有在网络上结成联盟,在情感上相互认同相互恭维相互吹捧。而随着网络媒体的壮大,曾经独特的评价,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甚至拥有了统治性地位。从而,曾经阴暗与猥琐的人物,开始对不同观点的人进行报复性的否定和打击,经常表现为地痞流氓的攻击或市井泼妇的谩骂。这些机缘巧合、阴错阳差造成的畸形文化,在对《大话西游》的疯狂中,表现的得尤为突出。
总之,类似的吹捧,源于无知,兴于盲从——必定会作为滑稽而可笑的现象,被历史车轮碾压粉碎。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56512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