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04日
漏签
0
天
诗词吧
关注:
413,894
贴子:
11,472,425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
2
下一页
尾页
28
回复贴,共
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诗词吧
>0< 加载中...
【诗词吧】 经典学习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一首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我想要我的肚子在变大一点,每天一首诗词,希望可以坚持下去
可以吗?希望吧务不要删帖,偶像镇楼吧。
送TA礼物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楼
2017-06-02 16:20
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一天:范成大《满江红·千古东流》
范成大在宋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考中进士,走上了仕途之路。在为官期间,他勤政爱民,立下过汗马功劳,如他曾主动请缨担任南宋政府赴金的使者,并在与金国商议归还宋徽宗、宋钦宗二帝的棺柩时毫不畏惧、全节而回。但后来,由于他为人耿直,触怒了当朝皇帝,结果被贬出了朝廷,到地方为官。
1172年,他来到静江任广西经略安抚使。在此期间的一天,他和朋友外出游玩,在江上泛舟的时候,他看着眼前的美景,想到了自己两年前出使金国时的事情,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满江红·千古东流
范成大
清江风帆甚快,作此,与客剧饮,歌之。
千古东流,声卷地,云涛如屋①。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②。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似当年、呼禹乱黄川③,飞梭速。
击楫誓,空惊俗。休拊髀,都生肉。任炎天冰海④,一杯相属。荻笋蒌芽新入馔,鹍弦⑤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
注释:
①云涛如屋:形容翻腾的浪花就像是高大的房屋一样。
②帆腹:船帆因受风而张开时常会鼓起,故有此说。
③呼禹乱黄川:呼唤大禹的名字,横渡黄河。
④炎天冰海:这里分别代指南方和北方。
⑤鹍弦:指琵琶。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平江吴郡(郡治在今江苏吴县)人,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一生曾担任过监和剂局、处州知府、礼部尚书等职,并在诗文方面颇有成就,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诗风清新朴素,富有生活气息,至今有《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著作传世。
赏析:
这是范成大最为有名的作品之一,全词描写了词人在外出游玩时所见到的壮阔而美丽的景色,也抒写了他渴望为国效力的雄心及壮志难酬的感伤与悲愤。
词的上片以写景开头,前三句起笔不凡,粗略描写了词人和朋友在大浪翻腾的江面上行船时所见的景象,渲染出一幅宏伟壮阔的画面,令人神往。“横浩渺、樯竿十丈,不胜帆腹。夜雨翻江春浦涨,船头鼓急风初熟”几句写了词人和朋友在泛舟时的所见和所感。在他们泛舟时,狂风突然大作,江水上涨,波浪翻滚,船上的风帆也因受风而鼓起,仿佛已经承受不住这么大的风了。词人在这样惊涛骇浪的天气中还能有如此心情欣赏景色并能谈笑自如,足见其英雄本色。接下来的三句主要写词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眼前的壮阔景象不由得令他想起了自己曾经出使金国的事情,想到当年满怀爱国之情的自己如今却被贬离京城,不禁悲从中来。
词的下片由景及情,侧重于抒发词人内心的愤懑之情。在前四句中,词人借用了班超因为建功而被封侯和刘备在早年时因看到大腿生肉而感慨年华易逝、功业未就这两个典故,抒发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理想和壮志,同时也表明了自己当前壮志未酬的感伤和悲愤之情。随着词人笔锋一转,写自己和友人饮酒作乐时的情景,发出了“荻笋蒌芽新入馔,鵾弦凤吹能翻曲。笑人间、何处似尊前,添银烛”的感慨,大体的意思是说,与其过着歌舞升平、对酒当歌的官宦生活,还不如重燃新烛、开怀畅饮。实际上,这几句话完全是词人的自我安慰,是他在抱负难以施展之后自我解脱、自我解嘲的话,由此更将其内心的凄苦和悲愤形象地传达了出来。
知识链接:
范成大出使金国:
范成大自幼父母早逝,生活孤苦,可学习非常勤奋,后来他在进士考试中一举中第,得以入朝为官。他生活的年代,正值金兵大举侵宋,朝廷政治腐败的时代,当时的南宋朝廷为了息事宁人,与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隆兴和议》。在协议签订之后,宋朝每年要向金国纳贡,金兵也因此而更加嚣张了。
因为此时距离靖康之变已经很多年了,当年被掳往金国的徽、钦二宗都已经客死异国,棺柩还葬在金国。宋孝宗非常想将先皇的棺柩接回来安葬,所以想选一名使者出使金国,满朝的官员对金人都非常畏惧,此时范成大却主动请缨。在之后不久,范成大一行到了金国,朝见了金世宗完颜雍,呈上了国书,严正地提出了宋朝的请求。然而由于当时金国占据着绝对优势,而宋朝积贫积弱,所以金国统治者根本就无视宋国的请求,甚至连范成大呈上的国书也不予理睬,态度非常傲慢。范成大见状,并没有因此而畏惧和气馁,而是将宋朝的请求写成了奏章,几次三番地呈给金世宗看。金国的太子见他这样无礼,气得想要拔剑杀了他,好不容易才被其他的大臣劝住。尽管险些丧命,范成大仍旧无所畏惧,毫不退缩。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2楼
2017-06-02 16:28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04 14:06: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w牧云散人
飘然归隐
17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围观
IP属地:江苏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3楼
2017-06-02 19:29
回复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二天: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在少年时就有着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抱负,他曾在中年时投身军营,为国效力。然而,由于朝廷中投降派的存在,使得抗金战争不能顺利进行,宋军节节败退。战乱加上天灾,使得国家政局动荡,民不聊生,看到这样的情景,忧国忧民的陆游直言进谏,却被冠以莫须有的罪名罢官,从此他便告老还乡。
晚年的时候,始终惦记着收复河山的陆游目睹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想到自己壮志难酬的境遇,终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词。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①,匹马戍梁州。关河②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③。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④,身老沧洲⑤。
注释:
①觅封侯:寻找建功立业的机会。
②关河:关塞河防,指山川险要处。
③尘暗旧貂裘:貂皮裘上落满灰尘,颜色为之暗淡。
④天山:在今新疆境内,是汉唐时的边疆,这里代指抗金前线。
⑤身老沧洲:陆游晚年退隐在故乡绍兴镜湖边的三山。沧洲,在此借指古人隐居之所。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自幼受到爱国思想的熏陶,中年时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希望能收复中原、统一祖国,虽最终壮志未酬,但他爱国的信念始终未曾改变。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很多,内容极为丰富,其中最为有名的是表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作品,作品集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赏析:
这是词人晚年退居阴山时的作品,词中回顾了自己早年时期的军旅生活,表达了其渴望报效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热情,同时也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愁苦心情和不满情绪。
词的上片主要叙述词人当年渴望建功立业的志向和戍边的戎马生涯。开头几句,词人述说了自己少年时就渴望投笔从戎、立志报国的决心。“觅封侯”意思是说向寻找杀敌立功以获取封侯的机会,“匹马戍梁州”则是在回顾自己当年的从军生活。“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两句笔锋一转,将描写拉回现实。当年陆游曾亲自参加了抗金队伍,并在军中任职,积极支持前线的战斗,可是由于朝廷的投降政策,他最终壮志难酬,只能空怀激愤之情却无报国之门。到了晚年,他杀敌报国的理想彻底破灭了,只有在梦中才能重返前线。梦醒之后,发现一切都是虚空,只有当年从军时穿过的那件“旧貂裘”还挂在墙上,虽然已经积满了灰尘,可还能作为当年生活的纪念。
词的下片侧重于抒发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愤懑之情。“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表达的意思是:敌兵还未消灭,自己的双鬓却已白如秋霜,一腔热情,只落得老泪纵横。“未”、“先”、“空”三个字表达出作者对现实的幻灭感,同时也使其满腔的悲愤之情自然地流露了出来。“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几句紧承上文,词人在此回顾了自身的遭遇,虽然他时刻心系边疆,渴望报效祖国、收复失地,最终却落得罢官回乡、被迫归隐的下场,由此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对统治集团的不满。
知识链接:
爱国诗人陆游:
陆游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他所处的时代正是国家和人民灾难深重的时代。当时金兵大举入侵,可统治者偏安一角,仍采取不抵抗政策,导致国土大量沦丧,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陆游从小就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立志杀敌报国,后来他投笔从戎,在军中做了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军中的生活给陆游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目睹了许多激烈的战争场面,也深深地被抗战将士的爱国热情所鼓舞。尽管后来他离开了军营,但这段军营生活是他始终难忘的,他报国的信念也始终未曾改变。正因为有着这样的生活经历,陆游一生所创作的诗词作品多数都与抗击侵略者的战争有关,或者描写火热的军中生活,或者寄托自己对祖国前途命运的深切忧虑,或者表达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等等,充分显示出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和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4楼
2017-06-03 09:17
回复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三天: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正在朝中任枢密院编修的胡邦衡伸张正义而得罪了当朝宰相秦桧,后因被陷害而贬谪福州(今福建福州)。在得知胡邦衡被贬的消息之后,他以前的朋友都因怕受牵连而不敢来送行,只有已经隐居的张元干非常敬佩胡邦衡的忠义之言,冒着被连累的危险来送别。在送别时,张元干写下了这首词。
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
张元干
梦绕神州①路。怅②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③。底事④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更南浦⑤,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曹⑥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注释:
①神州:古代中国称“赤县神州”,这里指中原地区。
②怅:形容心中愁苦。
③故宫离黍:指汴京沦陷于金兵之手,都城荒废。
④底事:为什么。
⑤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⑥儿曹:小辈们。
张元干(1091~1170年),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起初因进士及第而任太学上舍生、陈留县丞等,在宋室南渡之后,他因不屑与秦桧同朝而毅然辞官,晚年寓居福州。张元干在诗词创作方面小有成就,尤以词著称于世,存词180余首,代表作有《贺新郎》、《兰陵王》等。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词人送别的是一位因反对奸臣秦桧及其议和政策而获罪的友人。作品表现出词人对于朋友命运的同情、对当朝统治者宠信奸臣的不满以及对于国家命运的担忧,所以词作写得沉郁悲壮、慷慨激昂。
词的上片侧重于感伤国事。开头一句说词人对于已经沦陷的中原非常思念,即使在梦中也仍魂牵梦绕。接下来的三句中,词人详细写了自己在梦中所见到的故土模样:在萧条的秋风里,金兵的营垒蔓延不绝、号角声此起彼伏,而宋朝原来的都城已经荒废,这种景象不禁令他长恨不已。紧接着,词人又以支撑天穹的昆仑山、砥柱山的倾倒比喻北宋王朝的灭亡,并以黄河的泛滥比喻金兵的嚣张气焰,以狐兔成群来暗示中原地区的衰颓荒凉,表达了自己对国土沦丧的悲痛之情及对侵略者的愤恨。在最后四句中,词人先是抒写了自己对北宋灭亡的悲痛、对朝廷统治者的斥责,接着表达了自己对年华易逝却报国无门的满腔怨恨,最后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词的下片主要写送别。前四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勾勒出送别的特定环境;接下来的两句中,词人表达了惜别的主题,意思是说自己和朋友今天一别,也许很难再见,自己以后将会时常怀念这次畅饮的情景。紧接着,词人又以“雁不到,书成谁与”来极言离愁别恨,意思是说,两人之间今后可能远隔万水千山,很难互通音讯,从而深化了离别的主题。最后四句是劝慰朋友的话,意思是说他们不要像小儿女那样,总为个人恩怨而悲悲戚戚,如果要悲愁和怨恨,也应该是为了国家命运和前途。现在也不要太伤怀了,还是举杯痛饮,听听他写的词吧。
知识链接:
胡邦衡获罪:
在宋皇室南迁之后,奸臣秦桧渐渐获得了皇帝的信任,之后他用计排挤了当朝宰相赵鼎,自己登上了宰相之位。此后,他积极揽权干政,竭力推行自己的投降政策,以求苟安,这引起了朝廷中很多有正义感的大臣的不满。
1138年的秋天,秦桧派学士王伦为计议使,前往金国求和。金国的气焰非常嚣张,在同南宋政府往来书文中,居然用了君主对臣下说话的口气。当时正在朝中为官的胡邦衡实在是难以容忍秦桧的这种丧权辱国的行径,于是写了一封上千言的奏疏给朝廷。在这份奏疏中,他写了议和的危害,并坚决反对议和,还说身为宰相,秦桧不仅没有帮助国君成为圣明的君主,反倒让国君变成了割地卖国的皇帝,实在是千古罪人;同时,他还历数了秦桧、王伦等人的种种罪行,请求宋高宗将他们处死,以安民心。
这封奏疏在朝廷中掀起了轩然大波,后来还有人将这封奏折印成了册子,到处散发。秦桧见了之后恼羞成怒,立刻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令将胡邦衡革职,并要将其押送昭州(今广西平乐)。后来在众多朝廷官员的营救下,胡邦衡才被改判为贬谪福州(今福建福州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5楼
2017-06-04 10:44
回复
收起回复
6277。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海运无从辨渚涯,
水深何用我来加?
莫如当此炎炎日,
归去街头好卖瓜。
~~楼楼大才!真心不水呢
IP属地:广东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6楼
2017-06-04 11:19
回复(2)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四天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出生的时候正值北宋和南宋的交替时期,当时金兵已经大举入侵中原,并侵占了大量国土,可朝廷统治者仍旧采取不抵抗政策。目睹国家的灾难和人民的苦难,辛弃疾毅然从军,后因有功被提拔。之后,他因遭到主和派的打击和报复而被罢官,长期闲居在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绍熙四年(1193年),当时正在闲居的辛弃疾得知自己的好朋友——当时已经51岁的陈亮在礼部的进士考试中状元及第,不禁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①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八百里③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④。沙场秋点兵⑤。
马作的卢⑥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⑦,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注释:
①挑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
②吹角连营:指军队。
③八百里:牛的名称。古代有一头牛,名叫“八百里驳”。
④翻塞外声:演奏边塞征战的乐曲。翻,演奏。
⑤点兵:检阅部队。
⑥的卢:一种烈性快马。相传三国时刘备被人追赶,骑“的卢”一跃三丈过河,脱离险境。
⑦了却君王天下事:指完成收复中原的大事。
辛弃疾(1140~1207年),字幼安,别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其出生于北宋与南宋交替的时代,曾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后因遭到主和派的打击而被罢官,晚年时再度起用,不久病逝。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词上,他的作品风格豪放,笔力雄厚,内容多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作品集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赏析:
这是词人在闲居时期的代表作,词中回顾了昔日英勇杀敌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感慨和报国无门的激愤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其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词的上片主要写词人如今闲居的情形和昔日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词人闲居家中的苦闷心情和希望在战场建功的豪情。全词以现实生活情景开篇,主要描写词人趁着酒兴拔出佩剑,借着灯光仔细欣赏和把玩,由此回想起当年参军抗金的军旅生活:军营里响起了嘹亮雄壮的号角声;他用大块的烤牛肉犒劳将士们,让他们分享;军乐队奏着高亢而激越的边塞战歌;在秋天的战场上,他检阅着军队,准备出征。在这里,词人用大量的篇幅回忆了那段金戈铁马、挥洒豪情的战场生涯。在回忆中,词人有意渲染了军营的紧张气氛和沙场征战的悲壮,同时也流露出词人对昔日军旅生活的怀念和对建功立业、报效祖国的渴望,显示出了其豪迈的气概。
词的下片紧承上文,描写了紧张而惊险的战斗场面:词人所骑的马像的卢那样飞奔,冲向敌军的阵营;强弓放箭时发出巨大的声响,就像是霹雳爆炸,惊心动魄。在这里,词人抓住坐骑和弓箭这两个方面,形象地写出了战斗场面的惊险和悲壮,也表现了抗金将士作战时的勇猛及冲锋陷阵、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受到将士们的感染,词人不禁感慨“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以此点明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收复中原的志向和决心。然而,“可怜白发生”,词人最终仍是壮志难酬,抒发了其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罩了一层悲凉的气氛。
知识链接:
辛弃疾的童年故事:
辛弃疾生活的那个年代,金兵南侵,国运衰颓。大约在辛弃疾十六岁的时候,金兵入侵济南,占领了他的家乡济南,他亲眼目睹了金兵在城中烧杀劫掠、百姓生活痛苦不堪的情形,从此立志驱逐金兵,保家卫国。
一天,一个金兵的将领来到了辛弃疾的家中,逼迫他的祖父辛赞用酒肉款待他。辛赞是个老实人,虽然心中很有怨气,却不敢不从,于是置办了一桌酒席款待金兵,本就十分骄横的金兵见状,更加张狂起来,竟然当众耍起酒疯。
看到自己的家人遭受金兵的侮辱,年少气盛的辛弃疾再也忍不住了。他“嗖”地从墙上抽出一把剑,对着金兵将领激昂地说:“既然大家兴致这么高,我愿意舞剑来给大家助兴。”话刚说完,他就舞起了剑,剑法娴熟高超,舞到兴头上,剑人合而为一,令人分不清虚实。正当金兵看得起劲的时候,忽然听得辛弃疾大呼一声:“看剑!”一个大鹏展翅,宝剑直指金兵将领的脑袋。金兵将领吓得赶紧躲闪,只听得“扑通”,连人带椅仰倒在地。辛弃疾急忙做了个漂亮的收剑动作,并说了声“莽撞了”,然后从容地站立一旁。金兵将领此时惊魂未定,呆呆地坐在地上,过了好一会儿才冒出一句:“舞得好,好厉害的英武少年!”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17-06-05 09:15
回复(1)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希望可以坚持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1楼
2017-06-06 09:27
回复
收起回复
2025-08-04 14:00:1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五天
张孝祥《六州歌头》
张孝祥生活于南宋初期,那时朝廷中主战派和主和派斗争激烈,在秦桧任宰相时,主和派占了上风。在秦桧死后,皇帝突然起用了主战派将领张浚,积极准备北伐。起初,张浚率领的军队在东采石一带打败了金兵的进攻,大大鼓舞了士气,可后来由于准备不足,张浚部队接连惨败,主和派趁机又说服了孝宗皇帝。于是皇帝罢免了张浚的官,派人去金国议和。积极支持北伐的张孝祥听到这个消息后,在一次朝廷宴会上即席写了这首词,以表达自己的悲愤之情。
六州歌头·长淮望断
张孝祥
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①。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②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③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
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④,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⑤。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⑥。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
注释:
①莽然平:指杂草茂盛,已经与关塞相平了。
②洙泗:指流经山东曲阜的洙水和泗水。
③区脱:指土室,古代北方民族在边境上所建的供军事侦察用的小屋。
④埃蠹(dù):蒙尘被虫蛀。蠹,虫蛀。
⑤渺神京:指收复汴京遥遥无期。
⑥翠葆霓旌:这里借指南宋大军。
张孝祥(1132~1169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历阳乌江(今安徽省和县东北)人,南宋词人、书法家。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进士及第后入朝为官,一生曾任镇东军节度判官、秘书郎、集英殿修撰、中书舍人等职。他积极支持北伐主张,也曾两度罢官。在词作方面,他效仿苏轼,笔力雄健,至今有《于湖居士文集》、《于湖词》等传世。
赏析:
这是词人在义愤填膺的情况下写出的词作,全词描写了金兵横行肆虐的罪恶行径,对朝廷的妥协政策进行了无情的嘲讽,同时也表达了自己有心报国却没有机会的悲愤之情。
词的上片描写了金侵占中原地区而国土沦丧的情形。开头两句是说,淮河作为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应该是壁垒森严的,可在词人看来,这一地区竟然是荒草茂盛得与关塞齐平了,由此就隐喻了金兵入侵的事实。在接下来的七句中,词人直接抒写了国土沦丧的事实:宋金的边境宁静而凄凉,这样的情景不禁令人想起了当年的靖康之耻,更不由得让人黯然神伤。然而这一切好像是上天注定的一样,无法挽回。正是这样的结果,使得国土沦丧,中原变成了任由金兵宰割的牧场。而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词人进一步写了金兵入侵后的情景:原本属于宋国的淮河如今却成了两国的分界线,金兵就驻扎在与宋国一水相隔的地方,在淮河边上横行无忌,这样的情景实在是令人忧心。
词的下片主要抒写词人的悲愤心情。在前几句中,词人表达了自己杀敌报国的热情,也写出了自己准备的用来杀敌的武器却无用武之地的事实,从而表达了自己怀有满腔热情,却报国无门的悲愤。一个“空”字,写尽了词人心中的愤懑与不平。“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几句是对朝廷投降议和政策的无情嘲讽,所表达的大体意思是,朝廷不积极抗战,反而一心求和,这样下去,以前的国仇难报,沦丧的国土也难以收复,统治者在国难当头的情况下,还与金国议和,实在是让人悲愤。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词人一气呵成,继续谴责南宋朝廷的腐朽无能和苟且偷安,听后令人悲愤万分,很有感染力。
知识链接:
多才而正义凛然的张孝祥:
张孝祥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很有骨气,敢于伸张正义。相传他早年时就才华出众,因为在乡试中成绩优异而被推荐参加进士考试。当时的主考官虽然很欣赏他的才华,但碍于当朝宰相秦桧的面子,就将秦桧的孙子秦涢定为头名,而将他定位第二。后来,皇帝亲自看了两人的试卷后,对张孝祥的文章大为赞赏,再看看秦涢的文章,觉得相差甚远,于是便钦点张孝祥为状元,而将秦涢定为了第三名。秦桧对此大为恼火,从此便对张孝祥怀恨在心。
在为官期间,张孝祥忠诚耿直,在很多官员对宰相秦桧的恶行敢怒而不敢言的时候,他仍旧直言上书,指陈政事,高宗因此而非常赏识他。秦桧见状,对他心生畏惧,想要拉拢他,但张孝祥一点都不领情。看到无法拉拢他,秦桧又改变了做法,想办法排挤和打击他,甚至为此而诬陷张孝祥的父亲谋反,但张孝祥大义凛然,正色以对。后来,张孝祥又积极为抗金英雄岳飞平反昭雪,在他的不懈努力下,1162年,宋高宗在退位之前,终于追复岳飞原官,发还其原有财产,由此使得千古冤案得以昭雪。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2楼
2017-06-06 09:48
回复(4)
收起回复
Chjy20040229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顶学
IP属地:江西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3楼
2017-06-06 11:16
回复(1)
收起回复
Chjy20040229
名震江湖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如果能坚持住月月年年,预测要加精。
IP属地:江西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4楼
2017-06-06 11:24
回复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七天:
文天祥《酹江月》
文天祥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将领,他早年时在家乡起兵抗元,后又参加了朝廷的军队,积极抗元。在一次海上激战中,宋军兵败,宋朝从此灭亡,文天祥也被俘了。在俘虏了文天祥之后,元军将领想要劝降他,便下令对他以礼相待,可文天祥不管怎样都不肯屈服。在被俘期间的一天,文天祥在元军军营中见到了同样被俘的好友,两人互相唱和以抒悲愤之情,文天祥当时写下了这首词。
酹江月·乾坤能大①
文天祥
和友驿中言别。
乾坤能大,算蛟龙、元不是池中物。风雨牢愁②无著处,那更寒蛩③四壁。横槊题诗④,登楼作赋,万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
堪笑一叶漂零,重来淮水,正凉风新发。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去去龙沙⑤,江山回首,一线青如发。故人应念,杜鹃枝上残月。
注释:
①能大:如此之大。
②牢愁:忧愁。
③寒蛩:深秋的蟋蟀。
④横槊题诗:指曹操伐吴时,曾在长江上赋诗,这里指英雄气概。
⑤龙沙:指塞外沙漠。
文天祥(1236~1283年),初名云孙,字履善,又字宋瑞、天祥,号文山,浮休道人等,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被称为“宋末三杰”。他一生致力于积极抵抗元兵的侵略,后因为兵败被俘,坚贞不屈,就义于大都(今北京)。他前期的诗歌创作风格相对平淡,后期作品多表现爱国热情,慷慨激昂,至今有《文山先生全集》传世。
赏析:
这是词人在被俘后在押送途中见到好友后写的诀别之作,全词慷慨激昂,表达了词人对国破家亡的悲痛和愤懑之情,同时又充满着国家虽亡而正义犹存的英雄气概。
词的上片侧重写对往事的回忆。词人在开头两句中以蛟龙虽然暂时屈居池中,可终有腾飞的一天来比喻自己虽然现在被俘可仍旧不变气节、不改远大志向的心情。“风雨牢愁无著处,那更寒蛩四壁”两句描写了自己被囚禁的环境,词人在此以风雨交加、四处衰败等寒冷恶劣的环境衬托自己内心的苦闷,同时也表达了其不愿因此而放弃报国之志的决心。在接下来的三句中,词人追忆了自己四处抗战的戎马生涯,并借用了曹操横槊赋诗和王粲写《登楼赋》的典故,分别从文才和武略两个方面来表明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同时对于抗元战争的失败表示痛惜。然而,词人毕竟生性豁达,即使在失败面前也没有完全悲观沉沦,因而发出了“江流如此,方来还有英杰”的感慨,意思是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将来肯定还有英雄能完成复国大业。
词的下片侧重抒写诀别感慨。词人先是点出了自己与好友将在淮河边诀别的事实,说明了他们当前的处境。紧接着,词人又以“镜里朱颜都变尽,只有丹心难灭”来表明自己对祖国和朝廷的忠诚之心,说自己的忠诚之心到死也不会改变。接下来的三句中,词人设想了自己被押解往北方沙漠时的情形,说自己的人虽然被押往北方,心却会始终眷念着祖国的山河。最后两句紧承这一意思,说自己死后灵魂也要化为杜鹃,以哀鸣声来诉说对国土沦丧的悲痛,并带着对祖国的眷念而重回故乡,情感深沉而凄切。
知识链接:
宁死不降的文天祥:
文天祥早年时为了抵御元军的侵略,曾捐献家资充当军费,招募当地豪杰,组建了一支万余人的义军。在元军兵临临安时,文武官员都纷纷出逃,只有他坚持留守,最终,南宋灭亡,他不幸被俘。元军将领本来想劝降他,可他宁死不屈,并趁机逃出了元军的大营。他听说益王在福州做了皇帝,想要重新恢复南宋王朝,便日夜兼程,赶往福州。之后他被任命为右丞相兼枢密使之职,积极参加抗元战斗,英勇杀敌;但最终,他率领的军队还是因为兵少粮缺而失败了,文天祥不幸再次被捕。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6楼
2017-06-08 12:02
回复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第八天
豪放抒怀词:渔家傲·塞下秋来
宋朝时期,国家内忧外患十分严重,自从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后,连年侵宋,宋军在几年内几次败北。宋康定元年(1040)至庆历三年(1043)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奉命镇守西北边疆。
在镇守军营期间,他有感于边塞征战的生活,写下了几首名为《渔家傲》的词,每首都以“塞下秋来”为首句,这便是其中广为流传的一首。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①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②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③起。千嶂④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⑤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注释:
①塞下:边塞,边疆。
②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③连角:军中的号角。
④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
⑤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成。燕然,即燕然山,相传东汉窦宪率兵将匈奴军队赶到了离边塞三千余里的地方后,登上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苏州吴县(今属江苏)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一生曾任参军、知州、司谏、礼部员外郎等职,从政期间,他刚正清廉,力主改革,因此屡遭奸佞诬谤,数度被贬,后病逝于徐州,谥文正,封楚国公、魏国公。他在诗词方面颇有成就,今有《范文正公集》传世,其中以散文《岳阳楼记》和词《渔家傲》最为有名。
赏析:
这首词以边塞独特的风光和其艰苦生活为描写内容,表现了戍边将士浓郁的乡愁和敬忠职守、报效祖国的精神,作品风格豪迈,情感沉郁顿挫,常被称为“宋代边塞词之冠冕”。
词的上片紧扣“风景异”这三个字,主要描绘了边地荒凉的秋景。开头的第一句,词人就点出了地点和时间,“塞下”和“秋”说明地点是在秋天的延州塞下,这里的风光与内地的秋天相差很大。接着词人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简单的几笔就形象地勾勒出荒凉凄清的边塞景象:北雁南归、四面边声、孤城紧闭。同时,词人借“衡阳雁去无留意”移情于物,以此反衬边塞地区的荒凉。而“四面边声连角起”则是从听觉方面来写边塞风光,边塞军营特有的边角声,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战斗和死伤,由此渲染一种悲凉的气氛。在这偏远冷清的边塞军营,只有一座紧闭的孤城,这就写出了战争生活的艰辛和战局形势的严峻。
词的下片由景及情,既表现了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也流露出词人和将士们渴望建功立业、保卫祖国的壮志豪情。词人和将士们奉命戍守边城,时间一久难免思念家乡,然而功业未就,又怎么能这样回去呢?思念家乡本是戍边战士常有的感情,可这首词并不只写了这种感情,而是更加突显了“燕然未勒”,这就使人领略到了边关战士高度的责任感和宁愿承受个人痛苦也不忘保卫国家的献身精神。“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通过景物和声音的渲染,使得情感的表达更为凝重了。在最后,词人以苍凉厚重的笔墨写出了“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样的句子,不禁令人感慨,残酷的现实和崇高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便是导致将军白头征夫难归的主要原因。
知识链接:
范仲淹及其词:
词自五代以来,一直以婉约为正统风格,以抒写艳情为主要内容,而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却一反常调,用词这一形式来真实地反映边塞生活,风格豪放,情感悲凉沉郁,有着极大的开创性。词人能写出这么有特色的作品,与他的生平经历是分不开的。
范仲淹自幼孤苦贫寒,勤奋自学,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才考中进士,得以入朝为官。后来因为为人正直、体恤百姓疾苦,敢于直言进谏而遭到奸佞小人的排挤和诬陷,几次被贬。在官场生涯中,他曾常年驻守于边塞地区,但也正因如此,才对边塞的风土人情非常熟悉,对于边塞从军的艰苦生活、行军打仗的残酷和艰辛体验颇深,所以他的边塞词中总是洋溢着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和慷慨悲凉的韵味,很有感染力。可惜他在军中所写的几首名为《渔家傲》的词多数已经散佚,如今只剩下这一首了。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8楼
2017-06-09 17:25
回复
收起回复
练手好字
江湖少侠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坚持不下去
IP属地:新疆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9楼
2017-06-17 12:56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高校群发女权言论:清算已毕
2785890
2
新王登基!绿龙首夺IEM科隆冠军
2619860
3
严惩隔空猥亵,江苏重拳出击
2001188
4
BLG逮捕TES,蜜月期还在发力
1578582
5
8月3日乐子内容限定
1350154
6
强制交社保,你的钱在养谁?
974650
7
赢学之后,宗藩学要崛起了?
926952
8
游泳世锦赛15金收官,哪项最遗憾?
690391
9
理想回应i8对撞争议:用的二手车
508068
10
惨败盐城队,常州队员赛后鞠躬不起
507402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