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上部之后,很多网友感觉曹操(于和伟)气场强大,曹丕(李晨)刻忌阴狠,相比之下司马懿(波叔)好像处在弱势(气场上),除了法场救父、鹰视狼顾与家庭“闹剧”之外,并没有感觉出司马懿是绝对主角,有些许失落。
楼主认为,人物在电视剧中除了表现自身的特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服务剧情走向,人物自身的地位决定了发挥方向和空间的差别。
司马懿在上部的三分之一剧情里是“民”的身份,与“君”的地位天上地下;中间剧情部分,司马懿是曹丕属臣,依旧不能对朝政产生直接影响;后三分之一剧情虽然是御史中丞,事实上是曹丕的代言人,实权不在自己。
相对于曹操曹丕上位者的“压制型气场”,司马懿则是“迂回型气场”。“压制型气场”的天然优势就在于它大开大合直指人心的视觉冲击力,正好对应大多数的感官刺激受众群,“迂回型气场”的表演特点就像是荀彧(王劲松)评价司马懿的“静水流深”,于无声处雕琢“防守的艺术”,重点在“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渗透,出发点在“看热闹”的观众不用心体察,就会产生司马懿不是主角的错觉。

楼主认为,人物在电视剧中除了表现自身的特点,还有一个任务就是服务剧情走向,人物自身的地位决定了发挥方向和空间的差别。
司马懿在上部的三分之一剧情里是“民”的身份,与“君”的地位天上地下;中间剧情部分,司马懿是曹丕属臣,依旧不能对朝政产生直接影响;后三分之一剧情虽然是御史中丞,事实上是曹丕的代言人,实权不在自己。
相对于曹操曹丕上位者的“压制型气场”,司马懿则是“迂回型气场”。“压制型气场”的天然优势就在于它大开大合直指人心的视觉冲击力,正好对应大多数的感官刺激受众群,“迂回型气场”的表演特点就像是荀彧(王劲松)评价司马懿的“静水流深”,于无声处雕琢“防守的艺术”,重点在“春风化雨、滋润万物”的渗透,出发点在“看热闹”的观众不用心体察,就会产生司马懿不是主角的错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