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蜀之殇:从庞统之死到六出祁山
本组图片展现了从庞统之死到六出祁山的情节:在建国称王的岁月中,刘备逐渐变了……而晚年诸葛亮的精忠和悲苦,人们真的能理解吗?
既有张松献图,又有庞统以身殉国,刘备终于取了西川,总算有了一块立足之地,从此三国鼎立之势既成。然而在建国称王的岁月中,刘备逐渐变了,甚至在关羽战死之后,他竟断然拒绝了诸葛亮的苦心规谏,毅然以举国之兵力,倾巢而出,大军伐吴,为关羽报仇!诸葛亮终于明白,这个刘备,再也不是当年那个对自己言听计从的刘备了……刘备果然失败了,而且丢掉了自己的性命,只把一个垂危的蜀国留给了晚年的诸葛亮。诸葛亮内忧西川之凋敝贫弱,外患曹魏之虎视眈眈,还要承受后主刘禅和蜀中旧臣的忌惮,但为了西川的生存,又必须一次次出兵北伐,以致六出祁山。他在这样的境遇下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出师表》,但其中的精忠和悲苦,阿斗真的能理解吗?
而对晚年诸葛亮来说,有一个人既是死敌又是知音,那就是在六出祁山中和他针锋相对的司马懿。同样被曹家君主所猜忌的司马懿深知,“诸葛若死,吾有何用?”所以,他在与诸葛相斗中谨慎而智慧地维持着“不胜不败、亦胜亦败”的微妙局面,这才使得曹魏总也离不开他。司马与诸葛这对死敌彼此相仇、相敬、相知,南诸葛北司马争兵斗法,合力营造出三国最后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