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兵器吧 关注:538,754贴子:4,215,506

到底是什么因素促使汉代的步兵战术呈现跨越式发展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汉代之前的秦代总体战术水平也就是新亚速帝国前期,兵马俑里面展现的步兵的战术水平也很落后,步兵仍旧无法完全摆脱战车的控制

而到了汉代,步兵战术水平居然一跃成为弱化版的罗马步兵的水平,不但完全摆脱了战车,而且可以以200-400人的规模进行较为复杂的战术机动





如果说汉代近战型骑兵的出现并逐步普及和铁制兵器的逐步普及是像游牧民族学习的结果,那步兵战术的进步汉朝找谁去山寨呢?周边似乎没有高水平的步兵对手可以借鉴


1楼2017-10-06 11:45回复
    从新亚述帝国前期到弱化版的罗马,感觉直接跳过了波斯阿朝和继业者,连跳两级啊


    2楼2017-10-06 11:47
    回复
      2025-08-03 15:22: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一个,战斗力不是存在阶级差距那么简单的计算,比如亚帝差点被波斯翻盘的事。第二,刘爷似乎也提过 ,汉朝如果初遇马其顿,跪掉也是有可能的。而且就继业者的发展而看,我觉得单凭战术水平是绝对不次于汉朝的。但是遇见罗马,大部分结果还是跪的多。所以战斗结果不能仅凭大佬分析或者大佬的名人名言来论断。最后,不管结论对错,我相信米爷和刘爷以及那位我不认识的大佬会乐意让你把他们的个人结论截图挂一楼当语录朝xx晚背诵。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7-10-06 12:08
      回复
        步兵机动有什么难的,希腊人就会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7-10-06 13:17
        收起回复
          波斯阿朝和继业者希腊都是强在兵种组合和战术运用,单拿出步兵来的话大家都不会差太远。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7-10-06 17:55
          回复
            按楼主的逻辑,汉朝步兵战术一定是山寨来的,那么希腊步兵的密集阵又是从哪儿山寨来的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7-10-06 18:37
            回复
              罗马的步兵战术又是学的谁呢?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7-10-06 19:06
              收起回复
                匈奴一个轻装骑射为绝对主力的游牧,你告诉我汉代近战骑兵是学匈奴?商代骑马捕奴队>战国齐国文骑>西楚冲击骑兵>西汉骑兵,这个中原肉搏骑兵发展脉络很难懂?


                IP属地:重庆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7-10-06 20:26
                收起回复
                  2025-08-03 15:16: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吧,不扯楼主那神奇的逻辑了。
                  我觉得先秦和汉朝军队采取类似罗马军团的小方阵而不是希腊式密集阵恰恰是因为需要在平原地区作战,而且一直都没有淘汰战车。战车的冲击威力巨大,按晁错的说法就是在平原旷野冲起来步兵十不当一。同时代的马其顿军队以及后来的罗马军团在面对波斯和本都的卷镰战车时,都没有选择让重步兵正面刚,而是以轻步兵迟滞消耗战车,重步兵利用变阵来避免直接遭受战车冲击。虽然中国的战车比起卷镰更加笨重,对乘员的保护较差,而且需要依靠车上的士兵攻击而不是像卷镰战车那样用轴刀刮(总而言之就是比卷镰差一些),但从冲击威力而言还是非常恐怖的。步兵需要进行一定的战术配合与灵活的变阵来规避战车的直接冲击,因此以小阵为主,而不是像马其顿式密集阵这种大方阵。
                  不过随着战国时代战争规模的扩大,而且越来越多的战役发生在不利于战车机动的山地丘陵地带,中国军队的组阵模式反而经常出现密集化。比如阏与之战中赵奢部下许历就建议赵奢“厚集其阵”。
                  另外,依托有利地形展开的阵地攻防战开始变得越来越多,比如前面说的阏与之战,赵军就快速机动先抢占北山,居高临下以防御姿态抵挡秦军,待秦军疲惫再全线出击将其击溃。后来的长平之战,廉颇在赵军屡次战败的情况下选择有利地形扎营防守,成功阻挡了秦军,而后来赵军在赵括指挥下出击后白起采取骑兵大范围战略机动,随后转入防御姿态以分割包围赵军的策略,成功歼灭赵国大军。这些战略战术应用都是春秋时代没有的。
                  还有你之前在别人的帖子里贴过春秋时代的军阵布置,后面有战国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战国时代相比春秋在兵种配合上可是有很大进步的。这个也可以参考。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7-10-07 00:30
                  收起回复
                    看了前三张图,这真是把网文当史料的……算了,不说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7-10-07 09:39
                    收起回复
                      认爹不是靠脑补,是讲证据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7-10-07 20:32
                      收起回复
                        上面一楼有一点说片面了,轻步兵战术的进步确实是导致战车淘汰的因素,但不是全部。骑兵战术的完善是另一个原因。打仗比拼的就是效率,相比较温吞慢火的步兵战,指挥官们总得需要一个能够拥有足够强力的突击兵种来打破僵局,既然早期骑兵经常在步兵面前碰的头破血流,难以胜任突破敌阵的作用,战象又太贵不是那么容易得到,那么西亚和中国的迷之战车情节也就可以理解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7-10-07 23:01
                        回复
                          别分析了没用,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7-10-08 09:23
                          回复
                            另外仔细对比一下罗马和中国的历史可以发现一些有意思的事情:罗马的十二铜表法颁布于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李悝变法发生于前445-前396年,卡米卢斯改革发生在前390年,秦的商鞅变法则是前356年开始。第二次布匿战争是前218年—前201年,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是前209年—前202年,第二次布匿战争汉尼拔被罗马打败的扎马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02年,与韩信打败项羽的垓下之战是同一年,双方的步兵战术在都基本趋于完善。马略改革发生在107年,汉武帝北击匈奴发生在前129年—前85年,汉朝和罗马的军事体系都开始从农兵为主转变为职业兵为主。
                            虽然改革的具体内容有着巨大的差别,但是看看这一系列时间节点,是不是非常相似?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7-10-08 09:4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