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上回贾母因为大儿子贾赦想收鸳鸯做小老婆,很生气,先是错怪王夫人,有一大段“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薛姨妈见连王夫人怪上,反不好劝的了“...一个个躲得远远的。幸好探春解围,宝玉揽“不是”,稍有缓解,不成想接着邢夫人犹不知就里,撞上枪口,噼里啪啦吃了贾母一顿训,悻悻离去。这个时候贾母算是连连不顺心也,“仍是很生气”...老年人不能老生气呀,得降降火。接下来作者妙笔生花,来了一段精彩的游戏。
便命人请了薛姨妈等人来,待薛姨妈进来后,贾母忙让坐,又笑道:“咱们斗牌罢。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着,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薛姨妈笑道:“正是呢,老太太替我看着些儿。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呢?”王夫人笑道:“可不只四个。”【庚辰双行夹批:老实人言语。】凤姐儿道:“再添一个人热闹些。”贾母道:“叫鸳鸯来,叫他在这下手里坐着。姨太太眼花了,咱们两个的牌都叫他瞧着些儿。”凤姐儿叹了一声,向探春道:“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探春道:“这又奇了。这会子你倒不打点精神赢老太太几个钱,又想算命。”凤姐儿道:“我正要算算命今儿该输多少呢,我还想赢呢!你瞧瞧,场子没上,左右都埋伏下了。”说的贾母薛姨妈都笑起来。
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鸳鸯之下便是凤姐儿。铺下红毡,洗牌告幺,五人起牌。斗了一回,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严,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凤姐儿正该发牌,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再顶不下来的。”薛姨妈道:“我手里并没有你的牌。”凤姐儿道:“我回来是要查的。”薛姨妈道:“你只管查。你且发下来,我瞧瞧是张什么。”凤姐儿便送在薛姨妈跟前。薛姨妈一看是个二饼,便笑道:“我倒不稀罕他,只怕老太太满了。”凤姐儿听了,忙笑道:“我发错了。”贾母笑的已掷下牌来,说:“你敢拿回去!谁叫你错的不成?”凤姐儿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这是自己发的,也怨埋伏!”贾母笑道:“可是呢,你自己该打着你那嘴,问着你自己才是。”又向薛姨妈笑道:“我不是小器爱赢钱,原是个彩头儿。”薛姨妈笑道:“可不是这样,那里有那样糊涂人说老太太爱钱呢?”凤姐儿正数着钱,听了这话,忙又把钱穿上了,向众人笑道;“够了我的了。竟不为赢钱,单为赢彩头儿。我到底小器,输了就数钱,快收起来罢。”贾母规矩是鸳鸯代洗牌,因和薛姨妈说笑,不见鸳鸯动手,贾母道:“你怎么恼了,连牌也不替我洗。”鸳鸯拿起牌来,笑道:“二奶奶不给钱。”贾母道:“他不给钱,那是他交运了。”便命小丫头子:“把他那一吊钱都拿过来。”小丫头子真就拿了,搁在贾母旁边。凤姐儿笑道:“赏我罢,我照数儿给就是了。”薛姨妈笑道:“果然是凤丫头小器,不过是顽儿罢了。”凤姐听说,便站起来,拉着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说未完,引的贾母众人笑个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推着鸳鸯,叫:“快撕他的嘴!”......
以上是原文四十七回是涉及打牌的一段文字描述。
,

这个游戏有几个特点:
1.纸牌应该比现今的方牌要小,不然老太太手里楸不下。”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
2..四个人打的牌,王夫人笑道:“可不只四个。”至于”薛姨妈笑道:“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呢?”是是打趣老太太埋伏了个鸳鸯,”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她有三项工作:一是通讯放水,”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严,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二是代贾母洗牌,长牌有108张加将牌12张,明清时是不是这么多张待考,老太太不利索,“贾母规矩是鸳鸯代洗牌”。三是帮助收钱,只要“二奶奶不给钱”就不见鸳鸯动手洗牌;
3.贾母又笑道:“咱们斗牌罢。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着,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以及只等一张二饼”,会打长牌的都知道出“熟”不出“生”,这个”生“啊,“熟”啊是长牌里专用的,二饼呢,估计就是成”文钱“了;
4.大家有没有注意,当凤姐捏着张二饼,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一段话,表明虽说是四人斗牌,胡(和)牌时是三人,此时轮到凤姐出牌,贾母等这张牌,有关联的只有薛姨妈,那么此轮王夫人应该在休息。这个就是作者暗写王夫人“销醒”。
综上所述:贾母娘儿四个斗的是纸牌,比较乍有“二饼”,和牌时三人相关,是不是还有一人“销醒”呢?;加上姨太太的“牌生”“,牌熟”活脱脱说出南通长牌的自古以来的玩法,而这些是任何其他纸牌类都不具备的特点。作者其实已经完整的介绍了长牌的“和”牌过程,只不过不懂南通长牌的是不会领会而已。因为没有算胡数的描述,我理解这个大概是我们这里的“倒筒儿”也叫“割韭菜”罢。
附:南通长牌的起源

关于南通长牌的来历,据考证,此牌形成于元末明初,玩法借鉴于盛唐时期的“麻将”。但较之更为复杂、有趣。不失为最佳益智休闲游戏纸牌。 当初“胡逗州”为服劳役的地方,由于在江中,交通不便,加之时常在春夏秋受台风影响,无法登岸的押解人犯的衙役们,闲来闷得慌,又没有什么足以消遣的,就用押解人犯的文牍以相互比较职务高低、官阶大小和收入多寡的方法来娱乐,便慢慢形成了长牌这种娱乐游戏! 野史记载,长牌据说是来源于北部少数民族,故名“胡”,是由一批精通数学的宫廷匠人研发,早期玩转在皇宫后院的妃子当中,还曾作为妃子邀媚争宠,彼此斗智斗勇的一种工具。当初制造的牌很宽,妃子们的纤纤玉指一把都抓不下,于是慢慢改为狭长形,故名“长牌”。 后有一太监被贬,流放古南通州,把长牌从宫中私下带出,才开始在古崇川通州民间流传,由于古通州地处江海之滨,交通闭塞,故“笃子胡”流传不广。时过境迁,后经南通人民的聪明才智,不断将之发扬光大,衍生出多种玩法,而演变成今天的“笃子胡”成为老少皆宜的一种纸牌游戏! 南通长牌老少咸宜,温文尔雅,没有麻将的呼啦哗啦的喧闹,尤其是四人三运转,调剂休息非常科学。它的游戏规则比较复杂,熟练掌握玩牌技巧虽有一定难度,但有利于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其独有的风格使得这一游戏在南通这个特殊的局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遂发展成为南通州独有的特色休闲游戏!
便命人请了薛姨妈等人来,待薛姨妈进来后,贾母忙让坐,又笑道:“咱们斗牌罢。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着,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薛姨妈笑道:“正是呢,老太太替我看着些儿。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呢?”王夫人笑道:“可不只四个。”【庚辰双行夹批:老实人言语。】凤姐儿道:“再添一个人热闹些。”贾母道:“叫鸳鸯来,叫他在这下手里坐着。姨太太眼花了,咱们两个的牌都叫他瞧着些儿。”凤姐儿叹了一声,向探春道:“你们知书识字的,倒不学算命!”探春道:“这又奇了。这会子你倒不打点精神赢老太太几个钱,又想算命。”凤姐儿道:“我正要算算命今儿该输多少呢,我还想赢呢!你瞧瞧,场子没上,左右都埋伏下了。”说的贾母薛姨妈都笑起来。
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鸳鸯之下便是凤姐儿。铺下红毡,洗牌告幺,五人起牌。斗了一回,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严,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凤姐儿正该发牌,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我若不发这一张,再顶不下来的。”薛姨妈道:“我手里并没有你的牌。”凤姐儿道:“我回来是要查的。”薛姨妈道:“你只管查。你且发下来,我瞧瞧是张什么。”凤姐儿便送在薛姨妈跟前。薛姨妈一看是个二饼,便笑道:“我倒不稀罕他,只怕老太太满了。”凤姐儿听了,忙笑道:“我发错了。”贾母笑的已掷下牌来,说:“你敢拿回去!谁叫你错的不成?”凤姐儿道:“可是我要算一算命呢。这是自己发的,也怨埋伏!”贾母笑道:“可是呢,你自己该打着你那嘴,问着你自己才是。”又向薛姨妈笑道:“我不是小器爱赢钱,原是个彩头儿。”薛姨妈笑道:“可不是这样,那里有那样糊涂人说老太太爱钱呢?”凤姐儿正数着钱,听了这话,忙又把钱穿上了,向众人笑道;“够了我的了。竟不为赢钱,单为赢彩头儿。我到底小器,输了就数钱,快收起来罢。”贾母规矩是鸳鸯代洗牌,因和薛姨妈说笑,不见鸳鸯动手,贾母道:“你怎么恼了,连牌也不替我洗。”鸳鸯拿起牌来,笑道:“二奶奶不给钱。”贾母道:“他不给钱,那是他交运了。”便命小丫头子:“把他那一吊钱都拿过来。”小丫头子真就拿了,搁在贾母旁边。凤姐儿笑道:“赏我罢,我照数儿给就是了。”薛姨妈笑道:“果然是凤丫头小器,不过是顽儿罢了。”凤姐听说,便站起来,拉着薛姨妈,回头指着贾母素日放钱的一个木匣子笑道:“姨妈瞧瞧,那个里头不知顽了我多少去了。这一吊钱顽不了半个时辰,那里头的钱就招手儿叫他了。只等把这一吊也叫进去了,牌也不用斗了,老祖宗的气也平了,又有正经事差我办去了。”话说未完,引的贾母众人笑个不住。偏有平儿怕钱不够,又送了一吊来。凤姐儿道:“不用放在我跟前,也放在老太太的那一处罢。一齐叫进去倒省事,不用做两次,叫箱子里的钱费事。”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推着鸳鸯,叫:“快撕他的嘴!”......
以上是原文四十七回是涉及打牌的一段文字描述。
,

这个游戏有几个特点:
1.纸牌应该比现今的方牌要小,不然老太太手里楸不下。”贾母笑的手里的牌撒了一桌子“
2..四个人打的牌,王夫人笑道:“可不只四个。”至于”薛姨妈笑道:“就是咱们娘儿四个斗呢,还是再添个呢?”是是打趣老太太埋伏了个鸳鸯,”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她有三项工作:一是通讯放水,”鸳鸯见贾母的牌已十严,只等一张二饼,便递了暗号与凤姐儿。“二是代贾母洗牌,长牌有108张加将牌12张,明清时是不是这么多张待考,老太太不利索,“贾母规矩是鸳鸯代洗牌”。三是帮助收钱,只要“二奶奶不给钱”就不见鸳鸯动手洗牌;
3.贾母又笑道:“咱们斗牌罢。姨太太的牌也生,咱们一处坐着,别叫凤姐儿混了我们去。”以及只等一张二饼”,会打长牌的都知道出“熟”不出“生”,这个”生“啊,“熟”啊是长牌里专用的,二饼呢,估计就是成”文钱“了;
4.大家有没有注意,当凤姐捏着张二饼,便故意踌躇了半晌,笑道:“我这一张牌定在姨妈手里扣着呢......“一段话,表明虽说是四人斗牌,胡(和)牌时是三人,此时轮到凤姐出牌,贾母等这张牌,有关联的只有薛姨妈,那么此轮王夫人应该在休息。这个就是作者暗写王夫人“销醒”。
综上所述:贾母娘儿四个斗的是纸牌,比较乍有“二饼”,和牌时三人相关,是不是还有一人“销醒”呢?;加上姨太太的“牌生”“,牌熟”活脱脱说出南通长牌的自古以来的玩法,而这些是任何其他纸牌类都不具备的特点。作者其实已经完整的介绍了长牌的“和”牌过程,只不过不懂南通长牌的是不会领会而已。因为没有算胡数的描述,我理解这个大概是我们这里的“倒筒儿”也叫“割韭菜”罢。
附:南通长牌的起源

关于南通长牌的来历,据考证,此牌形成于元末明初,玩法借鉴于盛唐时期的“麻将”。但较之更为复杂、有趣。不失为最佳益智休闲游戏纸牌。 当初“胡逗州”为服劳役的地方,由于在江中,交通不便,加之时常在春夏秋受台风影响,无法登岸的押解人犯的衙役们,闲来闷得慌,又没有什么足以消遣的,就用押解人犯的文牍以相互比较职务高低、官阶大小和收入多寡的方法来娱乐,便慢慢形成了长牌这种娱乐游戏! 野史记载,长牌据说是来源于北部少数民族,故名“胡”,是由一批精通数学的宫廷匠人研发,早期玩转在皇宫后院的妃子当中,还曾作为妃子邀媚争宠,彼此斗智斗勇的一种工具。当初制造的牌很宽,妃子们的纤纤玉指一把都抓不下,于是慢慢改为狭长形,故名“长牌”。 后有一太监被贬,流放古南通州,把长牌从宫中私下带出,才开始在古崇川通州民间流传,由于古通州地处江海之滨,交通闭塞,故“笃子胡”流传不广。时过境迁,后经南通人民的聪明才智,不断将之发扬光大,衍生出多种玩法,而演变成今天的“笃子胡”成为老少皆宜的一种纸牌游戏! 南通长牌老少咸宜,温文尔雅,没有麻将的呼啦哗啦的喧闹,尤其是四人三运转,调剂休息非常科学。它的游戏规则比较复杂,熟练掌握玩牌技巧虽有一定难度,但有利于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其独有的风格使得这一游戏在南通这个特殊的局域代代相传,经久不衰。遂发展成为南通州独有的特色休闲游戏!